换热管及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10639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管及换热器,该换热管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内排布有内齿(2),所述内齿(2)包括高度不同和/或形状不同的第一内齿单元(21)和第二内齿单元(22),其中,所述第一内齿单元(21)和所述第二内齿单元(22)间隔排列,相邻所述第一内齿单元(21)和所述第二内齿单元(22)之间形成有流体通道(3)。该换热器具有上述换热管。该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连续螺纹线结构对流体的流动阻力过大而造成压损过大、以及换热效率提升有限的问题。以及换热效率提升有限的问题。以及换热效率提升有限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管及换热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设备
,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换热管及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强化换热管在传热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传热管可强化管内、管外流体的传热性能,从而提高所用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其应用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0003]换热管为间壁式换热元件,一般管内流动一种流体,通过管壁与管外另一种流体换热。管内流体传热的强化方法,一般是在管内增设螺纹状内齿来增强流体的扰动、增大传热面积,增强换热,从而降低管内传热热阻;内齿截面形状一般是三角形或梯形。
[0004]但是螺纹状内齿结构简单,仅能一次促进流体扰动,换热管制造厂家往往通过调整螺纹状内齿的结构参数来增强扰动,促进传热,但增强效果毕竟有限,同时会增大管内流体阻力。为适应“高效节能”换热器设计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需要对管内换热继续提升换热效率,为此需要改变管内强化方式,对管内换热、降阻等进一步增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管及换热器,该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连续螺纹线结构对流体的流动阻力过大而造成压损过大、以及换热效率提升有限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排布有内齿,所述内齿包括高度不同和/或形状不同的第一内齿单元和第二内齿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内齿单元和所述第二内齿单元间隔排列,相邻所述第一内齿单元和所述第二内齿单元之间形成有流体通道。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内齿单元和所述第二内齿单元的高度不同,且均为上细下粗的立体状。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立体状为圆台或圆柱锥体。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相邻所述内齿之间的间距为0.15mm

10mm。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内齿单元和所述第二内齿单元的高度差为0.1mm

4.85mm之间。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内齿单元的高度为0.25mm~5mm,所述第二内齿单元的高度为0.15mm~4.5mm。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内齿单元和所述第二内齿单元垂直于所述管体内壁并指向管体内。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内齿为交叉排布设置。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内齿单元和所述第二内齿单元的高度相同且形状为以下其中之一种:所述第一内齿单元为圆台体,所述第二内齿单元为圆柱锥体;或者所述第一内齿单元为圆柱锥体,所述第二内齿单元为圆台体。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换热管。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本专利技术的换热管及换热器,通过在内齿之间设置间距,在保证管内传热面积的前提下,管内流体来流经过叉排布置的每列独立内齿后,会不断、多次扰流,多次冲刷;另外,沿来流各列内齿形状及高度变化,可进一步使流体流动发生扰流、扰动、破坏边界层,从而可形成多维度、全流场流动,可使整个管内流动流线全方位扰动,充分发展,从而增强紊流程度,增强管内换热。
[0018]同时,由于流体流动时会在间隙发生串流,通过选用上细下粗的立体状,该形状可使流体阻碍减小,大大降低了管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附图说明
[0019]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换热管的立体图;
[0021]图2是图1中管内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的俯视图;
[0023]图4为图2的横截面图;
[0024]图5是图1中管内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图5的横截面图;
[0026]图7是图1中管内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0027]图8是图7的俯视图;
[0028]图9是图7的横截面图;
[0029]图10a

10d为内齿的分布示意图。
[0030]以上各图中,1、管体;2、内齿;21、第一内齿单元;22、第二内齿单元; 3、流体通道。
[0031]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但是不排除包含至少一种的情况。
[0034]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底”、“顶”、“前”、“后”、“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
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5]下面结合具体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0036]如图1

9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管,该换热管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 1内排布有内齿2,所述内齿2包括高度不同和/或形状不同的第一内齿单元21 和第二内齿单元22,其中,所述第一内齿单元21和所述第二内齿单元22间隔排列,相邻所述第一内齿单元21和所述第二内齿单元22之间形成有流体通道3。
[0037]通过设置不同高度和/或不同形状的内齿,从而使流体在流经每列独立内齿时会不断、多次扰流,多次冲刷,从而增强紊流程度,增强管内换热。
[0038]具体的,上述实施例分别如下:
[0039]第一种实施例,第一内齿单元21和第二内齿单元22形状不同,且高度也不同。
[0040]如图2

4所示,该第一内齿单元21和第二内齿单元22均为上细下粗的立体状,第一内齿单元21为圆锥台体,即上部为圆锥体,下部为圆柱体的组合形状,而第二内齿单元22为圆台体。第一内齿单元21与第二内齿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内排布有内齿(2),所述内齿(2)包括高度不同和/或形状不同的第一内齿单元(21)和第二内齿单元(22),其中,所述第一内齿单元(21)和所述第二内齿单元(22)间隔排列,相邻所述第一内齿单元(21)和所述第二内齿单元(22)之间形成有流体通道(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齿单元(21)和所述第二内齿单元(22)的高度不同,且均为上细下粗的立体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状为圆台或圆柱锥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内齿之间的间距为0.15mm

1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齿单元(21)和所述第二内齿单元(22)的高度差为0.1m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永强王小勇胡东兵胡海利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