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胃黏膜粘附的益生菌缓释微球、制备方法及用于制备抗幽门螺旋杆菌或缓解胃炎的食品技术

技术编号:3621044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益生菌微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胃黏膜粘附的益生菌缓释微球,包括益生菌微球本体,益生菌微球本体的表面修饰猴头菇多糖或猴头菇多糖与细菌外膜蛋白的复合物,益生菌储于益生菌微球本体内并可从益生菌微球本体释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益生菌缓释微球具有更高的胃黏膜粘附性,可以在胃部平稳、适宜的释放益生菌,并在猴头菇多糖的益生作用下,保持较高的活力,更好的发挥胃部保护和修复作用,对于幽门螺杆菌、胃黏膜炎症的缓解和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的效果。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胃黏膜粘附的益生菌缓释微球、制备方法及用于制备抗幽门螺旋杆菌或缓解胃炎的食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益生菌微球
,具体涉及一种胃黏膜粘附的益生菌缓释微球、制备方法及用于制备抗幽门螺旋杆菌或缓解胃炎的食品。

技术介绍

[0002]益生菌是指对人体有益的细菌的总称,在恢复胃肠动力、改善黏膜分泌、缓解症状方面能够发挥独特作用。但胃内酸性环境不利于大多数细菌生长,加之胃蠕动节奏快,使得胃内细菌种类和数量较肠道明显减少,而外部补充的益生菌活性弱,容易失活,只有抗胃酸能力强的细菌才能在胃内停留。而且为保证货架期的活性,目前市售益生菌制剂均经过包埋,在体内释放过慢,导致这些益生菌在胃内无法得到充分释放和发挥作用。
[0003]胃黏膜粘附缓释微球可使功能性成分均按一定规律缓慢或恒速地释放,促使功能性成分在胃内较长时间保持一定的浓度,实现减少功效成分损失,提高疾病治疗或健康改善的效果。如中国专利CN201310108525.2公开了一种胃内滞留的生物粘附性微球,有效成分为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等。所以制备益生菌缓释微球,以替代当前常见的益生菌包埋制剂,可以作为改善益生菌在胃内状态的有益尝试。但受胃内较短而不稳定的胃排空、胃肠道系统异质性、胃肠菌群pH、剂型、表面积和酶活性等低生物利用度等问题的影响,大部分功效成分在胃中不能完全释放或释放太快而导致无法稳定的发挥作用,不仅导致功效成分生物利用度低,还增加了需要口服补充的频次和成本。同时现有的粘附微球有效成分主要是化合物,受益生菌活性等限制,其制备方法上直接应用在益生菌上还有一定的障碍。因此,如何实现微球粘附于胃黏膜并在黏膜处缓慢释放包埋的功效成分,是胃黏膜粘附缓释微球必须面对的技术问题,当然也是制备胃黏膜粘附益生菌缓释微球需要面对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胃黏膜粘附的益生菌缓释微球,在胃内具有较高的粘附率和适宜、稳定的释放速率,从而发挥益生菌的效果,起到肠胃保护作用。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胃黏膜粘附的益生菌缓释微球,包括益生菌微球本体,益生菌微球本体的表面修饰猴头菇多糖或猴头菇多糖与细菌外膜蛋白的复合物,益生菌储于益生菌微球本体内并可从益生菌微球本体释出。本专利技术的益生菌缓释微球在益生菌微球本体表面修饰猴头菇多糖或猴头菇多糖与细菌外膜蛋白的复合物,在保持益生菌微球本体较高包埋率的情况下,提升益生菌胞缓释微球在胃黏膜上的粘附率,保证益生菌在胃内的平稳、适宜释放,促进益生菌在胃内发挥相应作用,尤其加入细菌外膜蛋白可使粘附率进一步提升。且猴头菇多糖自身具有益生作用,可提高益生菌在胃内的耐受力,同时具有肠胃保护作用,与微球释放的益生菌相得益彰。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益生菌微球本体由含有益生菌和海藻酸钠的益生菌料液与含钙离子溶液反应得到,猴头菇多糖或猴头菇多糖与细菌外膜蛋白的复合物羧甲基化后连接壳聚糖,然后连接到益生菌微球本体的表面。在研究中发现,在选用海藻酸钠作为壁材的情况下,与选用其他多糖相比,猴头菇多糖具有更佳的性能表现,表现在粘附率和包埋率均较高。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猴头菇多糖与细菌外膜蛋白的质量比为1:1~15。细菌外膜蛋白用量过多反而会相对降低粘附率。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益生菌料液中还含有明胶。明胶是亲水性蛋白质,乳化性和成膜性强。优选的,海藻酸钠和明胶的质量比为1.5:1~1.5。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益生菌微球本体由含有益生菌和海藻酸钠的益生菌料液高压静电喷雾至含钙离子溶液反应得到。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采用高压静电喷雾成球,所得微球的粘附率更高,这可能是由于高压静电喷雾所得微球本体的粒径和表面更为均匀,更容易被猴头菇多糖修饰。优选的,静电喷雾的方法为:将海藻酸钠和明胶的复合溶液经微孔过滤膜过滤得到壁材溶液,然后与益生菌悬液混合得到益生菌料液后吸入注射器,经高压静电喷雾装置,将混合液喷雾至磁力搅拌的已灭菌的氯化钙溶液中,Ca
2+
与海藻酸钠交联反应形成微球,并静置固化30~60min。其中海藻酸钠的质量浓度为1.5~2%,氯化钙的质量浓度为2~3%,壁材溶液与益生菌悬液的质量比为1~3:1,高压静电喷雾的电压为15~23KV,接收距离为10~20cm。优选的,益生菌悬浮中益生菌浓度为1.0
×
108~1.0
×
109cfu/mL。
[0010]一种益生菌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Hep或Hep

OmpA的羧甲基化:将猴头菇多糖Hep或猴头菇多糖与细菌外膜蛋白的复合物Hep

OmpA分散于异丙醇的碱性溶液中得悬浮液,另取异丙醇的碱性溶液加入氯乙酸溶解得到羧甲基化溶液,向悬浮液中滴加羧甲基化溶液并搅拌反应,升温至60~70℃后继续滴加羧甲基化溶液搅拌反应,反应后调节pH至中性,然后透析、干燥得到羧甲基化的Hep或Hep

OmpA;(2)连接壳聚糖将壳聚糖溶解于乙酸水溶液中,调节pH至4~6得到反应液I,将羧甲基化的Hep或Hep

OmpA配制成多糖溶液,加入N

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碳酰二胺反应,然后调节pH至中性得反应液II,将反应液I和反应液II混合后搅拌反应、透析、干燥得到连接壳聚糖的Hep或Hep

OmpA;(3)益生菌缓释微球获取依次用1.5~2wt%的海藻酸钠溶液、壳聚糖溶液、0.2~0.3wt%的海藻酸钠溶液洗涤Pro

MSs,再浸没到连接壳聚糖的Hep或Hep

OmpA的多糖溶液中,分离、干燥得益生菌缓释微球Hep

CS

Pro

MSs或Hep

OmpA

CS

Pro

MSs。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方法的优选,步骤(1)中,异丙醇的碱性溶液通过异丙醇溶解于质量浓度为20~3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得到,异丙醇与氢氧化钠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0.5~1;和/或,Hep或Hep

OmpA相对异丙醇的碱性溶液的浓度为0.02~0.03g/mL;和/或,氯乙酸相对异丙醇的碱性溶液的浓度为0.1~0.2g/mL;
和/或,悬浮液与羧甲基化溶液的体积比为1:1~2;和/或,透析过程为:经自来水透析2~4天,然后蒸馏水透析4~6天。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方法的优选,步骤(2)中,反应液I中的壳聚糖浓度为0.02~0.03mmol/mL;和/或,反应液II中,羧甲基化的Hep或Hep

OmpA的质量浓度为1~2%,N

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的质量浓度为1~2%,碳酰二胺的质量浓度为1~2%;和/或,反应液I和反应液II的体积比为4:1~2;和/或,反应液I和反应液II的反应温度为20~30℃,反应时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胃黏膜粘附的益生菌缓释微球,其特征在于,包括益生菌微球本体,益生菌微球本体的表面修饰猴头菇多糖或猴头菇多糖与细菌外膜蛋白的复合物,益生菌储于益生菌微球本体内并可从益生菌微球本体释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菌缓释微球,其特征在于,益生菌微球本体由含有益生菌和海藻酸钠的益生菌料液与含钙离子溶液反应得到,猴头菇多糖或猴头菇多糖与细菌外膜蛋白的复合物羧甲基化后连接壳聚糖,然后连接到益生菌微球本体的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益生菌缓释微球,其特征在于,猴头菇多糖与细菌外膜蛋白的质量比为1:1~15。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益生菌缓释微球,其特征在于,益生菌料液中还含有明胶。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益生菌缓释微球,其特征在于,益生菌微球本体由含有益生菌和海藻酸钠的益生菌料液高压静电喷雾至含钙离子溶液反应得到。6.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益生菌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Hep或Hep

OmpA的羧甲基化:将猴头菇多糖Hep或猴头菇多糖与细菌外膜蛋白的复合物Hep

OmpA分散于异丙醇的碱性溶液中得悬浮液,另取异丙醇的碱性溶液加入氯乙酸溶解得到羧甲基化溶液,向悬浮液中滴加羧甲基化溶液并搅拌反应,升温至60~70℃后继续滴加羧甲基化溶液搅拌反应,反应后调节pH至中性,然后透析、干燥得到羧甲基化的Hep或Hep

OmpA;(2)连接壳聚糖将壳聚糖溶解于乙酸水溶液中,调节pH至4~6得到反应液I,将羧甲基化的Hep或Hep

OmpA配制成多糖溶液,加入N

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碳酰二胺反应,然后调节pH至中性得反应液II,将反应液I和反应液II混合后搅拌反应、透析、干燥得到连接壳聚糖的Hep或Hep

OmpA;(3)益生菌缓释微球获取依次用1.5~2wt%的海藻酸钠溶液、壳聚糖溶液、0.2~0.3wt%的海藻酸钠溶液洗涤Pro

MSs,再浸没到连接壳聚糖的Hep或Hep

OmpA的多糖溶液中,分离、干燥得益生菌缓释微球He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辉胡云芳
申请(专利权)人:六安益普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