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清珊专利>正文

一种机电工程施工用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0548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电工程施工用控制装置,其结构包括箱盖、箱控面板、控制箱,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控制箱内设有可分离控制装置,装置在需要进行移动控制时,可通过解锁卡球进行移动机体的解锁,使移动机体能够与控制箱进行分离,免于另外配备无线控制器,同时,在分离移动机体后,装置的控制箱失去了控制核心,避免出现控制箱和移动机体冲突控制的情况,便于使用,通过在控制箱的接电处设有漏电保护装置,在控制箱因为漏电而带电时,电磁铁会形成通路并吸合脱离拉板上升,使脱离拉板带动脱离锁定卡板进行脱离顶压板的解锁,接着压缩弹簧会顶压带动接电插头脱离接电插座,实现控制箱的自动断电,避免漏电不知的触电危险。险。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电工程施工用控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工程施工用控制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机电工程施工用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机电工程控制装置多分动力配电柜和照明配电柜、计量柜,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柜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配电柜使用在负荷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电动机控制中心用于负荷集中、回路较多的场合,它们把上一级配电设备某一电路的电能分配给就近的负荷,这级设备应对负荷提供保护、监视和控制,控制装置是机电工程中必要的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在进行控制使用过程中,如果需要移动控制使用,则需要另外配备无线控制器,同时,配备的无线控制器还会和固定控制器箱等同时进行控制使用,容易出现控制的冲突等情况,导致不便,且现有技术使用时,在装置接线出现漏电等情况导致控制箱体带电时无法进行较好的判断,容易导致漏电不知的触电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机电工程施工用控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在进行控制使用过程中,如果需要移动控制使用,则需要另外配备无线控制器,同时,配备的无线控制器还会和固定控制器箱等同时进行控制使用,容易出现控制的冲突等情况,导致不便,且现有技术使用时,在装置接线出现漏电等情况导致控制箱体带电时无法进行较好的判断,容易导致漏电不知的触电危险的效果。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机电工程施工用控制装置,其结构包括箱盖、箱控面板、控制箱,所述箱盖与控制箱锁接,所述箱盖上镶嵌设有箱控面板,所述箱控面板与控制箱电连接;
[0007]所述控制箱包括箱体、可分离控制装置、散热孔、风机、传输线槽、箱控接电板、箱控传输线板、漏电保护装置,所述箱体侧端贯穿设有散热孔,所述箱体内部固定连接有可分离控制装置,所述箱体设有散热孔处内部锁接有风机,所述箱体底端贯穿设有传输线槽,所述箱体底端中部镶嵌设有漏电保护装置,所述箱控接电板、箱控传输线板与箱体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箱控接电板、箱控传输线板镶嵌设于箱体与可分离控制装置之间,所述箱控接电板、箱控传输线板与可分离控制装置电连接;
[0008]所述可分离控制装置包括移动机体、装配槽板、锁定限位板、锁定装配板、限位滑槽、第一压缩弹簧、解锁拉球、解锁拉杆、锁定顶板、锁定顶压槽、断电顶压板、第二压缩弹簧、第一接电板、第三压缩弹簧、第一通电板、第一通电内杆、断电隔板、第二通电板、第二通电内杆、第四压缩弹簧、第二接电板、控制芯板、电池、传输插板、传输顶压杆、第五压缩弹
簧、传输接板、传输内杆、插板传输板、接线传输杆、锁线螺钉、传输隔板、传输锁线盖板、传输接线底板、传输接线槽、接电环、接电杆、通电杆、信号杆、触控屏,所述装配槽板与箱体固定连接,所述装配槽板侧端固定镶嵌设有锁定装配板,所述锁定装配板内部设有限位滑槽,所述移动机体镶嵌设于装配槽板内,所述限位滑槽内部设有锁定限位板,所述锁定限位板远离移动机体端与限位滑槽之间设有第一压缩弹簧,所述解锁拉杆一端与锁定限位板远离移动机体端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解锁拉杆另一端贯穿锁定装配板与解锁拉球固定连接,所述锁定限位板远离解锁拉杆端与锁定顶板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机体邻近锁定装配板侧内部设有锁定顶压槽,所述断电顶压板设于锁定顶压槽内部,所述断电顶压板一端与锁定顶板另一端相接,所述断电顶压板另一端与锁定顶压槽之间设有第二压缩弹簧,所述断电顶压板与第二压缩弹簧相接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断电隔板,所述断电隔板远离断电顶压板端镶嵌设于移动机体内,所述移动机体内部设有控制芯板、电池,所述第一接电板镶嵌设于移动机体内,所述第一接电板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通电内杆,所述第一通电板包覆设于第一通电内杆上,所述第一通电板底端与断电隔板顶端贴合,所述第一通电板顶端与第一接电板底端之间设有第三压缩弹簧,所述第一接电板与控制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接电板与移动机体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接电板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通电内杆,所述第二通电板包覆设于第二通电内杆上,所述第二通电板顶端与断电隔板底端贴合,所述第二通电板底端与第二接电板顶端之间设有第四压缩弹簧,所述第二接电板与电池电连接;
[0009]所述传输接板与移动机体内部固定连接,所述传输接板与控制芯板电连接,所述传输接板远离控制芯板端固定连接有传输内杆,所述传输顶压杆套接于传输内杆上,所述传输顶压杆与传输接板之间设有第五压缩弹簧,所述传输插板与箱控传输线板固定连接,所述传输插板镶嵌设于移动机体内,所述传输插板与传输顶压杆相接处镶嵌设有插板传输板,所述插板传输板与箱控传输线板电连接,所述传输接线底板镶嵌设于移动机体内,所述传输隔板与移动机体固定连接,所述传输接线底板与传输隔板相接传输接线底板远离箱控传输线板端通过锁线螺钉锁接有传输锁线盖板,所述传输接线底板邻近控制芯板端与接线传输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接线传输杆另一端与传输插板远离插板传输板端相接,所述信号杆镶嵌设于移动机体顶端,所述信号杆与控制芯板电连接,所述接电环镶嵌设于移动机体内,所述接电环通过通电杆与控制芯板电连接,所述接电杆与箱控接电板固定连接,所述接电杆与箱控接电板电连接,所述接电杆镶嵌设于接电环内,所述触控屏镶嵌设于移动机体上,所述触控屏与控制芯板电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漏电保护装置包括接电插头、接电插座、接线头、插头装配板、电磁铁、升降槽、解锁拉板、第六压缩弹簧、脱离顶压板、脱离锁定卡板、脱离拉板、第七压缩弹簧、拉绳,所述接电插座贯穿设于箱体底端,所述接电插座顶端与插头装配板固定连接,所述插头装配板与箱体锁接,所述接电插座底端插接有接电插头,所述插头装配板顶端设有接线头,所述电磁铁与箱体固定连接,所述箱体内部固定连接有接线头,所述升降槽设于箱体内,所述解锁拉板设于升降槽内部,所述脱离顶压板设于接电插座底端与接电插头之间,所述脱离顶压板顶端与接电插座之间设有第六压缩弹簧,所述脱离锁定卡板设于箱体内部,所述脱离锁定卡板贯穿箱体与脱离顶压板侧端扣接,所述脱离锁定卡板另一端与脱离拉板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脱离拉板另一端与箱体之间设有第七压缩弹簧,所述脱离拉板与第七压缩弹簧连接端通过拉绳与解锁拉板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电磁铁与接线头电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接线头包括接线装配杆、锁定螺杆、锁定螺帽、接电杆,所述接线装配杆底端与插头装配板或箱体固定连接,所述接线装配杆内部设有接电杆,所述接电杆顶端与锁定螺杆固定连接,所述锁定螺帽与锁定螺杆锁接,所述接电杆与接电插座或箱体电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装配槽板侧端成镜像设有锁定限位板、锁定装配板、限位滑槽、第一压缩弹簧、解锁拉球、解锁拉杆、锁定顶板,所述移动机体内部成镜像设有锁定顶压槽、断电顶压板、第二压缩弹簧、第一接电板、第三压缩弹簧、第一通电板、第一通电内杆、断电隔板、第二通电板、第二通电内杆、第四压缩弹簧、第二接电板。
[0013]进一步的,所述断电隔板、传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电工程施工用控制装置,其结构包括箱盖(1)、箱控面板(2)、控制箱(3),所述箱盖(1)与控制箱(3)锁接,所述箱盖(1)上镶嵌设有箱控面板(2),所述箱控面板(2)与控制箱(3)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3)包括箱体(a)、可分离控制装置(b)、散热孔(c)、风机(d)、传输线槽(e)、箱控接电板(f)、箱控传输线板(g)、漏电保护装置(h),所述箱体(a)侧端贯穿设有散热孔(c),所述箱体(a)内部固定连接有可分离控制装置(b),所述箱体(a)设有散热孔(c)处内部锁接有风机(d),所述箱体(a)底端贯穿设有传输线槽(e),所述箱体(a)底端中部镶嵌设有漏电保护装置(h),所述箱控接电板(f)、箱控传输线板(g)与箱体(a)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箱控接电板(f)、箱控传输线板(g)镶嵌设于箱体(a)与可分离控制装置(b)之间,所述箱控接电板(f)、箱控传输线板(g)与可分离控制装置(b)电连接;所述可分离控制装置(b)包括移动机体(b1)、装配槽板(b2)、锁定限位板(b3)、锁定装配板(b4)、限位滑槽(b5)、第一压缩弹簧(b6)、解锁拉球(b7)、解锁拉杆(b8)、锁定顶板(b9)、锁定顶压槽(b10)、断电顶压板(b11)、第二压缩弹簧(b12)、第一接电板(b13)、第三压缩弹簧(b14)、第一通电板(b15)、第一通电内杆(b16)、断电隔板(b17)、第二通电板(b18)、第二通电内杆(b19)、第四压缩弹簧(b20)、第二接电板(b21)、控制芯板(b22)、电池(b23)、传输插板(b24)、传输顶压杆(b25)、第五压缩弹簧(b26)、传输接板(b27)、传输内杆(b28)、插板传输板(b29)、接线传输杆(b30)、锁线螺钉(b31)、传输隔板(b32)、传输锁线盖板(b33)、传输接线底板(b34)、传输接线槽(b35)、接电环(b36)、接电杆(b37)、通电杆(b38)、信号杆(b39)、触控屏(b40),所述装配槽板(b2)与箱体(a)固定连接,所述装配槽板(b2)侧端固定镶嵌设有锁定装配板(b4),所述锁定装配板(b4)内部设有限位滑槽(b5),所述移动机体(b1)镶嵌设于装配槽板(b2)内,所述限位滑槽(b5)内部设有锁定限位板(b3),所述锁定限位板(b3)远离移动机体(b1)端与限位滑槽(b5)之间设有第一压缩弹簧(b6),所述解锁拉杆(b8)一端与锁定限位板(b3)远离移动机体(b1)端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解锁拉杆(b8)另一端贯穿锁定装配板(b4)与解锁拉球(b7)固定连接,所述锁定限位板(b3)远离解锁拉杆(b8)端与锁定顶板(b9)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机体(b1)邻近锁定装配板(b4)侧内部设有锁定顶压槽(b10),所述断电顶压板(b11)设于锁定顶压槽(b10)内部,所述断电顶压板(b11)一端与锁定顶板(b9)另一端相接,所述断电顶压板(b11)另一端与锁定顶压槽(b10)之间设有第二压缩弹簧(b12),所述断电顶压板(b11)与第二压缩弹簧(b12)相接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断电隔板(b17),所述断电隔板(b17)远离断电顶压板(b11)端镶嵌设于移动机体(b1)内,所述移动机体(b1)内部设有控制芯板(b22)、电池(b23),所述第一接电板(b13)镶嵌设于移动机体(b1)内,所述第一接电板(b13)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通电内杆(b16),所述第一通电板(b15)包覆设于第一通电内杆(b16)上,所述第一通电板(b15)底端与断电隔板(b17)顶端贴合,所述第一通电板(b15)顶端与第一接电板(b13)底端之间设有第三压缩弹簧(b14),所述第一接电板(b13)与控制芯板(b22)电连接,所述第二接电板(b21)与移动机体(b1)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接电板(b21)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通电内杆(b19),所述第二通电板(b18)包覆设于第二通电内杆(b19)上,所述第二通电板(b18)顶端与断电隔板(b17)底端贴合,所述第二通电板(b18)底端与第二接电板(b21)顶端之间设有第四压缩弹簧(b20),所述第二接电板(b21)与电池(b23)电连接;所述传输接板(b27)与移动机体(b1)内部固定连接,所述传输接板(b27)与控制芯板
(b22)电连接,所述传输接板(b27)远离控制芯板(b22)端固定连接有传输内杆(b28),所述传输顶压杆(b25)套接于传输内杆(b28)上,所述传输顶压杆(b25)与传输接板(b2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清珊
申请(专利权)人:黄清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