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坭兴陶烧制窑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0301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坭兴陶烧制窑炉,包括外壳和旋转机构;外壳:其内壁设有刚玉耐火层,外壳前侧的开口处通过合页铰接有窑门;旋转机构:转动连接于外壳的内部中心处,刚玉耐火层的内壁均匀设置有与旋转机构对应的电热板;其中:所述窑门的外侧面设有控制开关组,控制开关组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电热板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旋转轴、旋转架和T型放置台,所述旋转轴竖向转动连接于外壳的内部中心处,旋转轴的外侧面竖向对称设有与电热板对应的旋转架,该坭兴陶烧制窑炉,方便坭兴陶的取放,坭兴陶的加热更加均匀,热能利用更加彻底,能够大大提高坭兴陶烧制的效率。兴陶烧制的效率。兴陶烧制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坭兴陶烧制窑炉


[0001]本技术涉及坭兴陶烧制
,具体为一种坭兴陶烧制窑炉。

技术介绍

[0002]坭兴陶,以广西钦州市钦江东西两岸特有紫红陶土为原料,将东泥封闭存放,西泥取回后经过四至六个月以上的日照、雨淋使其碎散、溶解、氧化,达到风化状态,再经过碎土,按4:6的比例混合,制成陶器坯料。东泥软为肉,西泥硬为骨,骨肉得以相互支撑并经过坭兴陶烧制技艺烧制后形成坭兴陶,坭兴陶器需经1200℃左右高温烧制而成,成品质地坚硬,打磨抛光后呈现古铜、墨绿、紫红、天斑等色,细致光润,色彩绚丽,无砂粒,无气孔,无毒性,目前坭兴陶的烧造技术有电烧、柴烧、柴电混烧,其中电烧则为现代烧窑技术,用电产生热量烧制,烧制时间相对柴烧较短,成品率高,窑变技术较为容易把控,现有的一些坭兴陶烧制窑炉在对坭兴陶烧制时,需要逐个将坭兴陶坯料逐层摆放至窑炉的内部,取放比较麻烦,而且烧制时坭兴陶位置固定,导致坭兴陶烧制不够均匀,而且烧制效率较低,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坭兴陶烧制窑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坭兴陶烧制窑炉,方便坭兴陶的取放,坭兴陶的加热更加均匀,热能利用更加彻底,能够大大提高坭兴陶烧制的效率,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坭兴陶烧制窑炉,包括外壳和旋转机构;
[0005]外壳:其内壁设有刚玉耐火层,外壳前侧的开口处通过合页铰接有窑门;
[0006]旋转机构:转动连接于外壳的内部中心处,刚玉耐火层的内壁均匀设置有与旋转机构对应的电热板;
[0007]其中:所述窑门的外侧面设有控制开关组,控制开关组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电热板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方便坭兴陶的取放,坭兴陶的加热更加均匀,热能利用更加彻底,能够大大提高坭兴陶烧制的效率。
[0008]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旋转轴、旋转架和T型放置台,所述旋转轴竖向转动连接于外壳的内部中心处,旋转轴的外侧面竖向对称设有与电热板对应的旋转架,旋转架边缘处均匀设置的通孔内均转动连接有T型放置台,外壳的上表面中部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下端与旋转轴的上端固定连接,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方便坭兴陶的取放。
[0009]进一步的,所述T型放置台的上表面呈蜂窝状设置,方便对坭兴陶的底板进行烧制。
[0010]进一步的,所述刚玉耐火层的内侧面竖向对称设置有弧形板,弧形板的内部均匀设置有支架,支架的外侧端头处均对称转动连接有与旋转架配合的滚轮,对旋转架起到支
撑作用。
[0011]进一步的,所述T型放置台的下端均设有齿轮,支架的中部均设有与齿轮配合的齿条板,方便驱动T型放置台自转。
[0012]进一步的,所述齿条板呈弧形设置,齿条板的中心轴与旋转轴的中心轴重合,保证齿条板与齿轮的啮合。
[0013]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轴的外侧面均匀设置有与T型放置台对应的隔热板,隔热板外侧的弧面上均涂敷有陶瓷热反射涂层,对热量利用更加充分。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坭兴陶烧制窑炉,具有以下好处:
[0015]1、打开窑门,控制开关组控制电机工作,带动旋转轴和旋转架转动,随着的不停转动,依次将待烧制的坭兴陶放置于位于窑门处的T型放置台上端,方便坭兴陶的取放。
[0016]2、烧制时关闭窑门,控制开关组控制电热板工作发热对坭兴陶进行烧制,同时旋转架带动T型放置台上端的坭兴陶随旋转架同步转动,支架外侧端头处的滚轮能够对旋转架起到支撑作用,当T型放置台下端的齿轮与支架中部的齿条板啮合时,T型放置台发生自转,从而使坭兴陶均匀受热,隔热板外侧涂敷的陶瓷热反射涂层能够对电热板发出的热量进行反射,从而能够大大提高坭兴陶烧制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外壳、2旋转机构、21旋转轴、22旋转架、23T型放置台、3电机、4窑门、5控制开关组、6刚玉耐火层、7电热板、8弧形板、9支架、10滚轮、11齿条板、12齿轮、13隔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坭兴陶烧制窑炉,包括外壳1和旋转机构2;
[0023]外壳1:其内壁设有刚玉耐火层6,提高外壳1的耐高温性,外壳1前侧的开口处通过合页铰接有窑门4,方便对外壳1的内部新型密封;
[0024]旋转机构2:转动连接于外壳1的内部中心处,刚玉耐火层6的内壁均匀设置有与旋转机构2对应的电热板7,旋转机构2包括旋转轴21、旋转架22和T型放置台23,旋转轴21竖向转动连接于外壳1的内部中心处,旋转轴21的外侧面竖向对称设有与电热板7对应的旋转架22,旋转架22边缘处均匀设置的通孔内均转动连接有T型放置台23,外壳1的上表面中部设有电机3,电机3的输出轴下端与旋转轴21的上端固定连接,T型放置台23的上表面呈蜂窝状设置,方便对坭兴陶的底面进行烧制,刚玉耐火层6的内侧面竖向对称设置有弧形板8,弧形板8的内部均匀设置有支架9,支架9的外侧端头处均对称转动连接有与旋转架22配合的滚
轮10,T型放置台23的下端均设有齿轮12,支架9的中部均设有与齿轮12配合的齿条板11,齿条板11呈弧形设置,齿条板11的中心轴与旋转轴21的中心轴重合,旋转轴21的外侧面均匀设置有与T型放置台23对应的隔热板13,隔热板13外侧的弧面上均涂敷有陶瓷热反射涂层,将待烧制的坭兴陶放置于位于窑门4处的T型放置台23上端,电机3工作,带动旋转轴21和旋转架22转动,随着的不停转动,依次将待烧制的坭兴陶放置于位于窑门4处的T型放置台23上端,方便坭兴陶的取放,电热板7工作发热对坭兴陶进行烧制,同时旋转架22带动T型放置台23上端的坭兴陶随旋转架22同步转动,支架9外侧端头处的滚轮10能够对旋转架22起到支撑作用,当T型放置台23下端的齿轮12与支架9中部的齿条板11啮合时,T型放置台23发生自转,从而使坭兴陶均匀受热,隔热板13外侧涂敷的陶瓷热反射涂层能够对电热板7发出的热量进行反射,从而能够大大提高坭兴陶烧制的效率;
[0025]其中:窑门4的外侧面设有控制开关组5,控制开关组5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电热板7和电机3的输入端均电连接控制开关组5的输出端,保证电路的正常运转。
[002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坭兴陶烧制窑炉的工作原理如下:打开窑门4,将待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坭兴陶烧制窑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和旋转机构(2);外壳(1):其内壁设有刚玉耐火层(6),外壳(1)前侧的开口处通过合页铰接有窑门(4);旋转机构(2):转动连接于外壳(1)的内部中心处,刚玉耐火层(6)的内壁均匀设置有与旋转机构(2)对应的电热板(7);其中:所述窑门(4)的外侧面设有控制开关组(5),控制开关组(5)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电热板(7)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5)的输出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坭兴陶烧制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2)包括旋转轴(21)、旋转架(22)和T型放置台(23),所述旋转轴(21)竖向转动连接于外壳(1)的内部中心处,旋转轴(21)的外侧面竖向对称设有与电热板(7)对应的旋转架(22),旋转架(22)边缘处均匀设置的通孔内均转动连接有T型放置台(23),外壳(1)的上表面中部设有电机(3),电机(3)的输出轴下端与旋转轴(21)的上端固定连接,电机(3)的输入端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家上刘奕炎黄家园黎贵文黄佳玉方绩诚
申请(专利权)人:钦州市上品壶坭兴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