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船大线型分段的翻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20224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装箱船大线型分段的翻身方法,该方法通过龙门吊的上小车和下小车分别与大线型分段的翻身主钩吊环和外板上的翻身副钩吊环连接固定后先进行抬升,抬升完成后将下小车与分段平台板上的翻身副钩吊环连接进行大线型分段的翻身。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通过使用吊排3使上小车与翻身主钩吊环连接并抬升时,在抬升过程中保持大线型分段的平行抬升,提高了大线型分段翻身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了大线型分段翻身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了大线型分段翻身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装箱船大线型分段的翻身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船舶建造
,尤其涉及到一种集装箱船大线型分段的翻身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集装箱船大型化的发展,为了能装的箱数更多,货舱甲板做的很宽,而艏部又没有明显的加宽,导致货舱平行中体往艏线型变化很大。针对此类分段翻身,常规方法是采用龙门吊上小车做主钩进行翻身,但是由于线型很大,需要在翻身的过程中同步控制上小车两钩的高低差,对现场的操作要求极高,若高低差控制不当,可能出现上小车单钩超重、吊环与钢丝绳的角度超过吊环允许的最大偏角、上小车两钩吊重差超过允许的最大值的情况,有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改变吊装方式来确保吊装过程中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集装箱船大线型分段的翻身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方法通过使用吊排使上小车与翻身主钩吊环连接并抬升时,在抬升过程中保持大线型分段的平行抬升,提高了大线型分段翻身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0004]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专利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集装箱船大线型分段的翻身方法,大线型分段上设置有分段平台板和外板,所述分段平台板一侧为倾斜面,所述分段平台板另一侧为水平面;所述外板一侧与所述分段平台板一侧连接,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06]第一步,在分段平台板倾斜面一侧安装多个翻身主钩吊环,所述翻身主钩吊环均匀分布在分段平台板倾斜面一侧,所述翻身主钩吊环下端与所述分段平台板倾斜面一侧的端面垂直焊接固定,所述翻身主钩吊环之间通过槽钢连接;
[0007]第二步,翻身主钩吊环安装完成后,在分段平台板以及外板上安装多个翻身副钩吊环,在所述分段平台板的水平面一端安装多个翻身副钩吊环,在远离所述分段平台板倾斜面一端的所述外板的端面上安装多个翻身副钩吊环;
[0008]第三步,通过吊排下端的吊钩分别与所述分段平台板倾斜面一侧的翻身主钩吊环连接,所述吊排上端的吊环与龙门吊中的上小车连接固定;龙门吊中的下小车通过钢丝绳卸扣与所述外板上的翻身副钩吊环进行连接;
[0009]第四步,当外板上的翻身副钩吊环与龙门吊中的下小车连接完成后,通过龙门吊将上小车和下小车同步起升带动大线型分段抬升离开地面,大线型分段抬升后检查上小车和下小车与大线型分段的连接;
[0010]第五步,确定上小车和下小车与大线型分段的连接稳定后,继续通过上下车和下小车同步抬升大线型分段,使大线型分段进行翻身时不与地面接触;
[0011]第六步,上下车和下小车同步抬升大线型分段完成后,停止上小车和下小车的抬升,将下小车与所述外板上的翻身副钩吊环连接的钢丝绳下放,当下小车上的钢丝绳不受
力时,将钢丝绳卸扣与所述外板上的翻身副钩吊环分离;
[0012]第七步,当钢丝绳卸扣与所述外板上的翻身副钩吊环分离完成后,将龙门吊中的下小车沿龙门吊大梁横移至所述分段平台板上的翻身副钩吊环的上方,并通过下小车的钢丝绳卸扣与所述分段平台板上的翻身副钩吊环连接固定,抬升下小车使大线型分段的所述分段平台板与地面水平;
[0013]第八步,当所述分段平台板与地面水平后,将上小车和下小车同步下降,使大线型分段中的所述外板与地面接触,完成集装箱船大线型分段的翻身操作。
[0014]上述第一步中的翻身主钩吊环共有10个,在大线型分段的重心纵向水平线两侧的所述分段平台板的倾斜面上各均匀分布5个所述翻身主钩吊环,大线型分段的重心纵向水平线两侧的翻身主钩吊环所在连线中心到所述大线型分段的重心纵向水平线的距离相等,所述翻身主钩吊环的高低差不大于20m。
[0015]上述第二步中在分段平台板以及外板上安装翻身副钩吊环,所述分段平台板上安装4个吊环,所述分段平台板上的翻身副钩吊环在大线型分段的重心纵向水平线两侧各安装两个,在远离所述分段平台板倾斜面一端的所述外板的端面上安装的翻身副钩吊环共有4个,所述外板上的翻身副钩吊环在大线型分段的重心纵向水平线两侧各安装两个,大线型分段的重心纵向水平线两侧的翻身副钩吊环所在的连线中心到所述大线型分段的重心纵向水平线的距离相等。
[0016]上述第三步中的吊排整体呈长方体形,所述吊排包括定滑轮、动滑轮和吊排本体;所述吊排本体上端两侧设置有吊环,所述吊排本体端面上设置有多个定滑轮,所述吊排通过钢丝绳依次将定滑轮和所述动滑轮连接,所述钢丝绳两端与所述吊排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动滑轮分别与所述翻身主钩吊环连接。
[0017]上述第四步中的大线型分段抬升不少于300mm后对上小车和下小车与大线型分段的连接进行检查。
[0018]上述大线型分段在抬升前所述分段平台板与地面接触,所述大线型分段抬升后,所述大线型分段旋转180
°
,所述分段平台板向上,所述大线型分段抬升后进行翻身时,所述上小车与所述翻身主钩吊环连接的高度位置不变。
[0019]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专利一种集装箱船大线型分段的翻身方法经过实践应用取得了如下技术优点:
[0020]1.本专利技术一种集装箱船大线型分段的翻身方法中通过吊排的使用,使上小车抬升时,大线型分段的翻身主钩吊环同时起升,保证了大线型分段的平稳抬升,提高了大线型分段的翻身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021]2.本专利技术一种集装箱船大线型分段的翻身方法中的吊排通过动滑轮与所述翻身主钩吊环连接,在大线型分段抬升过程中动滑轮自动调节高度保持大线型分段抬升时的水平状态,提高了大线型分段抬升的稳定性。
[0022]3.本专利技术一种集装箱船大线型分段的翻身方法中的翻身主钩吊环以及翻身副钩吊环沿着大线型分段重心纵向水平线两侧均匀分布,使大线型分段受力均匀,提高了大线型分段抬升的稳定,避免了大线型分段提升时变形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集装箱船大线型分段的翻身方法中的吊排与翻身主钩吊环连接示意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集装箱船大线型分段的翻身方法中的翻身主钩吊环和翻身副钩吊环安装剖面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集装箱船大线型分段的翻身方法中的吊排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例来描述本专利技术。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
[0027]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集装箱船大线型分段的翻身方法,大线型分段1上设置有分段平台板和外板,所述分段平台板一侧为倾斜面,所述分段平台板另一侧为水平面;所述外板一侧与所述分段平台板一侧连接。
[0028]如图1

3所示,一种集装箱船大线型分段的翻身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29]第一步,在分段平台板倾斜面一侧安装多个翻身主钩吊环2,所述翻身主钩吊环2均匀分布在分段平台板倾斜面一侧,所述翻身主钩吊环2下端与所述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船大线型分段的翻身方法,大线型分段(1)上设置有分段平台板和外板,所述分段平台板一侧为倾斜面,所述分段平台板另一侧为水平面;所述外板一侧与所述分段平台板一侧连接,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在分段平台板倾斜面一侧安装多个翻身主钩吊环(2),所述翻身主钩吊环(2)均匀分布在分段平台板倾斜面一侧,所述翻身主钩吊环(2)下端与所述分段平台板倾斜面一侧的端面垂直焊接固定,所述翻身主钩吊环(2)之间通过槽钢(5)连接;第二步,翻身主钩吊环(2)安装完成后,在分段平台板以及外板上安装多个翻身副钩吊环(4),在所述分段平台板的水平面一端安装多个翻身副钩吊环(4),在远离所述分段平台板倾斜面一端的所述外板的端面上安装多个翻身副钩吊环(4);第三步,通过吊排(3)下端的吊钩分别与所述分段平台板倾斜面一侧的翻身主钩吊环(2)连接,所述吊排(3)上端的吊环与龙门吊中的上小车连接固定;龙门吊中的下小车通过钢丝绳卸扣与所述外板上的翻身副钩吊环(4)进行连接;第四步,当外板上的翻身副钩吊环(4)与龙门吊中的下小车连接完成后,通过龙门吊将上小车和下小车同步起升带动大线型分段(1)抬升离开地面,大线型分段(1)抬升后检查上小车和下小车与大线型分段(1)的连接;第五步,确定上小车和下小车与大线型分段(1)的连接稳定后,继续通过上下车和下小车同步抬升大线型分段(1),使大线型分段(1)进行翻身时不与地面接触;第六步,上下车和下小车同步抬升大线型分段(1)完成后,停止上小车和下小车的抬升,将下小车与所述外板上的翻身副钩吊环(4)连接的钢丝绳下放,当下小车上的钢丝绳不受力时,将钢丝绳卸扣与所述外板上的翻身副钩吊环(4)分离;第七步,当钢丝绳卸扣与所述外板上的翻身副钩吊环(4)分离完成后,将龙门吊中的下小车沿龙门吊大梁横移至所述分段平台板上的翻身副钩吊环(4)的上方,并通过下小车的钢丝绳卸扣与所述分段平台板上的翻身副钩吊环(4)连接固定,抬升下小车使大线型分段(1)的所述分段平台板与地面水平;第八步,当所述分段平台板与地面水平后,将上小车和下小车同步下降,使大线型分段(1)中的所述外板与地面接触,完成集装箱船大线型分段(1)的翻身操作。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建新龙映玲常家辉张权宋飞金佟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