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壁机匣组件氩弧焊修复变形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201205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薄壁机匣组件氩弧焊修复变形控制方法,步骤为:组织与性能评估,验证修复工艺、热处理工艺是否满足材料质量要求;焊前光学三维扫描;机匣组件焊缝及周围荧光检测;对机匣组件线性显示区域清理,直到无显示为止;装夹焊接防变形专用工装;开通冷却水与保护气;氩弧焊补焊;补焊完成后,对补焊后的焊缝无损检测;局部去应力退火;拆卸防变形专用工装焊后光学三维扫描;零件双时效热处理;打磨补焊后的焊缝至圆滑转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降低了补焊区焊接变形,提高了机匣组件的尺寸精度,有效的防止了机匣组件焊接过程中氧化引起的性能下降,保证了补焊区域焊接质量达到锻件标准,延长机匣组件的使用寿命。延长机匣组件的使用寿命。延长机匣组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壁机匣组件氩弧焊修复变形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发动机维修的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某型航空发动机机匣组件氩弧焊修复变形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机匣组件属于多焊缝环类零件,材料为高温合金GH4169,壁厚2~4mm,由外环、内环和8块承力支环组成,内环与外环通过承力支环焊接连接。然而,由于机匣组件结构存在焊缝数量较多及服役于高温、高压、旋转振动或强腐蚀等环境下,容易在承力支环与内、外环焊缝处产生长裂纹而报废。为了延长使用寿命,常规的维修手段是氩弧焊,但裂纹条数较长,在修复过程中容易氧化和产生较大的焊接应力,使得修复后焊接变形大,无法达到装配精度和性能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某型航空发动机机匣组件氩弧焊防变形工装及确保零件修复质量的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4]一种薄壁机匣组件氩弧焊修复变形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S1:用相同材料、相同性能的焊接试片进行GH4169焊丝氩弧焊工艺评定,验证修复工艺、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壁机匣组件氩弧焊修复变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用相同材料、相同性能的焊接试片进行GH4169焊丝氩弧焊工艺评定,验证修复工艺、热处理工艺是否满足材料质量要求;S2:采用光学三维扫描仪将机匣组件焊前尺寸记录;S3:将机匣组件内外环与承力支环焊缝区域荧光检测;S4:对机匣组件线性显示区域打磨清理后,再次进行打磨区域荧光检测,发现未清理掉的缺陷,需进行多次打磨清理和荧光检测,直到无显示为止;S5:装夹焊接防变形专用工装;S6:开通冷却水与保护气;S7:采用与工艺评定相同工艺参数对待补焊区域进行氩弧焊补焊;S8:补焊完成后,对补焊部位进行外观检测、荧光检测和射线检测,保证焊接质量符合标准要求;S9:对补焊部位进行局部去应力退火,热处理规范为500℃
±
10℃/保温2h,空冷;S10:拆卸防变形专用工装;S11:对补焊后的机匣组件进行光学三维扫描,比对补焊前后焊缝及周围尺寸偏差;S12:机匣组件双时效热处理;S13:对补焊区域钳工打磨,保证焊缝与基体圆滑转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壁机匣组件氩弧焊修复变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通过荧光检测确定机匣组件焊缝裂纹位置和范围,并标记,得到待补焊区域。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壁机匣组件氩弧焊修复变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用于机匣组件氩弧焊焊接防变形工装构成如下:上盖板螺纹孔、上盖板、上盖板螺纹孔、上支撑环、内外环支撑装置、底座螺纹孔、底座、内支撑环、背部气保护装置,各个部件通过六角头螺钉连接、紧固,机匣组件用原有的螺纹孔与底座、上盖板连接。底座根据机匣组件尺寸加工有卡槽,方便装配定位;内外环支撑装置共8个,由外撑块、L型定位块、上压板、T型辅助压块、T型内撑块组成,L型定位块与底座用螺钉连接,L型定位块、内支撑环侧面加工有螺纹孔,通过螺钉使机匣组件与外撑块、T型内撑块形成紧密配合,其中靠近待补焊承力支环的T型内撑块、外撑块由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义斌朱鹏张峰张继华赵海生孙兵兵张强周智文
申请(专利权)人:航发优材镇江增材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