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扣和钟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9901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表扣和钟表,能够容易地调整带的长度,能够减少部件数量,能够降低成本。表扣具有:中间折叠部件,其与带连结;滑动板,其具有沿着带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的槽部;摆臂,其具有能够与槽部卡合的卡合爪;以及弹簧,其对摆臂向第一旋转方向施力,中间折叠部件在收纳于表扣罩的状态下限制摆臂向第二旋转方向旋转,中间折叠部件在从表扣罩脱离的状态下解除旋转限制。除旋转限制。除旋转限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表扣和钟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钟表表带、装饰品用带等带所采用的表扣以及具备该表扣的钟表。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在手表的表带所采用的表扣中,存在具备对表带的长度进行微调整的单元的表扣(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专利文献1的表扣在表扣罩的背面侧具备用于解除带长度调整机构的锁定机构的按钮。当按下该按钮时,与手环连接的端部连杆能够相对于表扣罩移动,从而能够调整手环的长度。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

164567号公报
[0005]在专利文献1的表扣中,操作表扣罩的背面侧的按钮来调整带的长度,因此按钮操作繁琐。此外,还存在表扣的构成部件的数量也变多、成本变高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表扣是将第一带和第二带连结起来的表扣,其特征在于,具有:中间折叠部件,其与所述第一带连结;表扣罩,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中间折叠部件连结;滑动板,其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表扣罩在所述第一带以及所述第二带的长度方向上滑动,并与所述第二带连结;摆臂,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表扣罩;以及弹簧,其对所述摆臂施力,所述滑动板具有沿着所述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的槽部,所述摆臂具有能够与所述滑动板的所述槽部卡合的卡合爪,所述摆臂被支承为能够向第一旋转方向和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是所述卡合爪向所述槽部中卡合的方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是所述卡合爪从所述槽部离开的方向,所述弹簧对所述摆臂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施力,所述中间折叠部件在被收纳于所述表扣罩的状态下限制所述摆臂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所述中间折叠部件在从所述表扣罩脱离的状态下解除所述摆臂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的旋转限制。
[0007]本专利技术的钟表的特征在于,具备所述表扣。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手表的主视图。
[0009]图2是示出将实施方式的中间折叠部件折叠后的状态的表扣的立体图。
[0010]图3是示出将实施方式的中间折叠部件打开的状态的表扣的立体图。
[0011]图4是实施方式的表扣的分解立体图。
[0012]图5是将示出实施方式的表扣罩的背面侧的一部分分解后的立体图。
[0013]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滑动板的立体图。
[0014]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摆臂的立体图。
[0015]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按钮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0016]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的锁定状态的表扣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0017]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的锁定状态的表扣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0018]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锁定解除状态的表扣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0019]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带长度调整状态的侧视图。
[0020]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带长度调整状态的侧视图。
[0021]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带长度调整状态的侧视图。
[0022]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带最大伸长状态的侧视图。
[0023]图16是示出变形例的滑动板及摆臂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0024]标号说明
[0025]1:表扣;2:中间折叠部件(中折

部材);4:表扣主体;9:带节;11:第一带;12:第二带;20:中板;21:钩;23:爪部;23A:倾斜面;30:外板;40:表扣罩;41:表面部;42:第一侧壁部;43:第二侧壁部;44:引导槽;50:滑动板;50B:滑动板;51:板部;53:槽部;53B:槽部;54:移动限制部;54A:限制面;60:摆臂;60B:摆臂;61:基部;62:臂部;63:卡合爪;63B:卡合爪;64:限制片;65:扭簧;68:销;70:按钮单元;71:第一按钮;72:第二按钮;80:锁定部件;81:上表面部;82:下表面部;83:导向部;84:第一侧面;85:第二侧面;100:手表;411:导轨部;531:第一斜面;531B:第一斜面;532:第二斜面;532B:第二斜面;631:第一垂直面;632:第二垂直面;633:第一斜面;633B:第一斜面;634:第二斜面;634B:第二斜面;651:第一抵接部;652:线圈部;653:第二抵接部;711:第一操作部;712:引导部;712A:引导面;712B:侧面;721:第二操作部;722:引导部;722A:引导面;722B:侧面;811:引导槽;821:卡定面;831:导向面;R1:第一旋转方向;R2:第二旋转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使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7]如图1所示,作为钟表的手表100具备外装壳体10、第一带11以及第二带12。在外装壳体10的6点方向和12点方向上分别一体地设置有表耳10A。第一带11使用安装销与6点方向的表耳10A连结,第二带12使用安装销与12点方向的表耳10A连结。
[0028]第一带11和第二带12是通过借助省略图示的销将多个带节9连结起来而构成的。
[0029]而且,第一带11、第二带12的开放端部彼此由图2~图5所示的表扣1紧固。
[0030]表扣1是具备中间折叠部件2的三折式表扣。图2是将中间折叠部件2折叠收纳的状态的表扣1的立体图,图3是将中间折叠部件2打开的状态的表扣1的立体图,图4是表扣1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将示出表扣罩40的背面侧的一部分分解的立体图。
[0031]另外,图6是滑动板50的立体图,图7是摆臂60的立体图,图8是按钮单元70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锁定状态的表扣1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10是示出锁定状态的表扣1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0032]此外,在各图中,将沿着第一带11以及第二带12的长度方向的轴设为X轴,将与X轴垂直且沿着第一带11以及第二带12的宽度方向的轴设为Y轴,将与X轴以及Y轴垂直的轴设为Z轴。在X轴上,将从表扣1朝向第一带11的方向设为X1方向,将从表扣1朝向第二带12的方向设为X2方向。在Y轴上,将从表扣罩40的宽度方向中心朝向第一侧壁部42侧的方向设为Y1方向,将从表扣罩40的宽度方向中心朝向第二侧壁部43侧的方向设为Y2方向。在Z轴上,将
从中间折叠部件2朝向表扣罩40的方向即朝向表扣1的表面侧的方向设为Z1方向,将从表扣罩40朝向中间折叠部件2的方向即朝向表扣1的背面侧的方向设为Z2方向。此外,针对各部件,有时将Z1方向侧的面表达为表面,将Z2方向侧的面表达为背面。
[0033]如图2~图4所示,表扣1具备中间折叠部件2和表扣主体4。
[0034]中间折叠部件2具备中板20和外板30。
[0035]如图3以及图4所示,中板20是沿着第一带11的长度方向即X轴方向形成为长条的部件,X1方向的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第一带11连结。中板20的X2方向的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外板30的一个端部连结。
[0036]在中板20设置有钩21。钩21在中板20的表面上设置于与第一带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扣,其将第一带和第二带连结起来,其特征在于,所述表扣具有:与所述第一带连结的中间折叠部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中间折叠部件连结的表扣罩;滑动板,其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表扣罩在所述第一带以及所述第二带的长度方向上滑动,并与所述第二带连结;摆臂,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表扣罩;以及弹簧,其对所述摆臂施力,所述滑动板具有沿着所述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的槽部,所述摆臂具有能够与所述滑动板的所述槽部卡合的卡合爪,所述摆臂被支承为能够向第一旋转方向和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是所述卡合爪向所述槽部中卡合的方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是所述卡合爪从所述槽部离开的方向,所述弹簧对所述摆臂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施力,所述中间折叠部件在被收纳于所述表扣罩的状态下限制所述摆臂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所述中间折叠部件在从所述表扣罩脱离的状态下解除所述摆臂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的旋转限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具备:基部,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表扣罩;臂部,其从所述基部向所述滑动板侧延伸并形成有所述卡合爪;以及限制片,其从所述基部向与所述臂部相反的一侧延伸,通过所述限制片与收纳于所述表扣罩的所述中间折叠部件抵接,来限制所述摆臂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的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表扣,其特征在于,所述表扣具备按钮单元,该按钮单元具有:被所述弹簧施力的锁定部件;以及从所述表扣罩突出的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所述中间折叠部件设有钩,在所述锁定部件被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下有纪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