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9793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50
一种终端,包括外壳、电器模组、散热模组及导流件,外壳具有容置腔并包括面板、底板及侧框,侧框环设于面板与底板,电器模组、散热模组及导流件均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底板开设有进风口,侧框开设有相间隔的辅助进风口及出风口;电器模组对应辅助进风口,散热模组具有气流入口及气流出口,气流入口与气流出口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散热模组及电器模组与底板之间形成通风空间,通风空间与进风口、辅助进风口及气流入口均相连通;导流件用于引导由辅助进风口流向散热模组的气流入口的辅助气流朝向电器模组正对辅助进风口区域的中部偏转,以使得辅助气流能够更多的带走电器模组中部的热量,从而提升电器模组的散热效率。提升电器模组的散热效率。提升电器模组的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终端


[0001]本申请涉及散热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终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笔记本电脑等终端技术的发展,处理器性能不断提高,其产生的热量也起来越高,因此对终端内的散热模组的散热效率要求也在逐渐提高。
[0003]对于笔记本电脑而言,其散热模组设置于笔记本电脑的底座内,包括热管、散热鳍片及风扇,底座的底面设有主进风口,底座的侧面设有出风口及设于出风口一侧的辅助进风口,风扇与主进风口及出风口相对设置,处理器等电器模组与辅助出风口相对设置,散热鳍片设于风扇与出风口之间并形成出风通道,热管与底座内的处理器等电子元件及散热鳍片相接触,用于吸收电子元件的热量并将该热量传导至散热鳍片。风扇启动后,通过主进风口和辅助进风口进风,穿过风扇的气流流经出风通道从出风口吹出,以带走散热鳍片的热量,从而达到散热效果。然而由辅助进风口吸入的气流对电子元件的冷却效果较小,导致笔记本电脑的散热效率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解决了现有终端的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外壳、电器模组、散热模组及导流件,外壳包括面板、底板及侧框,所述侧框环设于所述面板与所述底板,所述面板与所述底板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面板、所述底板及所述侧框共同围设形成容置腔,所述底板开设有进风口,所述侧框开设有相间隔的辅助进风口及出风口;电器模组、散热模组及导流件均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与所述底板相间隔,所述电器模组对应所述辅助进风口,散热模组具有朝向进风口的气流入口及朝向所述出风口的气流出口,所述散热模组及所述电器模组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通风空间,通风空间与所述进风口、辅助进风口及气流入口均相连通,所述气流入口与所述气流出口之间形成气流通道,由辅助进气口进入的辅助气流流经通风空间后进入气流入口内,并与从主进风口进入的主进风气流一同通过气流出口排出出风口;导流件用于引导由所述辅助进风口流向所述气流入口的辅助气流朝向所述电器模组中部偏转,以使得辅助气流能够更多的带走电器模组正对所述辅助进风口区域的中部的热量,从而提升电器模组的散热效率。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模组还包括散热组件及热管,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容置腔内的风扇及散热鳍片,所述风扇具有所述气流入口及所述气流出口,所述散热鳍片位于所述气流出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散热鳍片具有连通所述气流出口及所述出风口的出风通道,所述热管抵接于所述散热鳍片及所述电器模组,并用于吸收所述电器模组的热量并将吸收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鳍片,以降低电器模组的热量,所述散热鳍片用于将吸收的热量散发至所述出风通道。启动风扇后,风扇产生由气流入口流向气流出
口的气流,从气流出口排出的气流将出风通道内的热量带出出风口,从而实现对散热鳍片的散热。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模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电器模组并抵接于所述热管的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用于吸收所述电器模组的热量并将吸收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热管,从而实现导热板的散热。热管再将吸收的电器模组的热量及导热板的热量传递至散热鳍片,散热鳍片将热量散发至出风通道后再通过出风通道内的气流将热量排出出风口,实现热管的散热。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管及所述导热板均设于所述电器模组的朝向所述底板的一侧,并与所述底板相间隔,以便热管及导热板能够将吸收的热量部分直接散发至通风空间内。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扇包括罩壳及旋转叶片,所述罩壳具有罩腔及连通至所述罩腔的所述气流入口和所述气流出口,所述罩腔内形成所述气流通道,所述旋转叶片用于在气流通道内产生由所述气流入口流向所述气流出口的气流,所述气流入口与所述罩壳的边沿相间隔,所述导流件支撑于所述罩壳与所述底板之间,所述导流件与电器模组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导流件与所述气流入口之间的距离。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罩壳的朝向底板的罩板具有第一直角边及第二直角边,所述第二直角边与所述第一直角边相垂直,所述第一直角边与所述第二直角边通过圆弧拐角相连,罩板上开设有气流入口,该气流入口与第一直角边、第二直角边、圆弧拐角均相间隔,所述第一直角边正对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直角边正对所述电器模组,所述导流件靠近所述第二直角边或朝向电器模组凸出于所述第二直角边,以使得辅助气流聚集于电器模组侧。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设有两个,所述辅助进风口位于两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进风口设有两个,所述散热组件设有两个,每个所述主进风口和每个所述出风口之间设有一个所述散热组件。两组散热模组能够形成两股辅助气流加快电器模组的散热效率。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支撑于所述散热模组与所述底板之间,所述导流件抵接于所述支架,并与所述支架共同引导所述辅助气流朝向所述电器模组的中部偏转。其中,支架能引导辅助气流流向导流件,以使得辅助气流紧贴导流件流动,提升了导流件对辅助气流的引导效果。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设有两个,两所述支架分别设于所述辅助进风口两侧,两所述支架之间形成辅助进风通道,所述辅助进风通道与所述辅助进风通道及所述通风空间均相连通。两支架能够限制辅助进风口进入的气流直接流向出风通道。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件具有弹性,所述导流件弹性抵接于所述底板、所述罩板及所述支架。导流件在受到底板挤压后压缩变形,以弹性抵接于底板及罩壳,实现了导流件与底板及罩壳的紧密抵接,并限制底板的中部发生内凹变形。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风空间具有位于所述辅助通风口对侧的对侧腔壁,所述电器模组位于所述对侧腔壁与所述辅助进风口之间,所述导流件由所述支架的朝向所述对侧腔壁一侧朝向所述对侧腔壁延伸,以引导辅助气流朝向对侧腔壁流动,从而更多的带走电器模组中部的热量。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件沿直线朝向所述对侧腔壁延伸,以便于加工,同时使得辅助气流在电器模组上流经的范围更大。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件沿朝向所述电器模组凸出的弧线延伸,以使得辅助气流的流动更加平缓,减小了流动阻力。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件沿所述辅助气流的流动方向依次包括直线段及导向段,所述直线段沿直线延伸,所述导向段由所述直线段沿直线或弧线朝向所述气流入口倾斜延伸。这样便兼顾了上述两实施例中的优点,提升了散热效率。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管贴合于所述第一直角边及所述圆弧拐角,并朝向所述电器模组的中部弯曲或弯折,所述导流件包括朝向所述对侧腔壁延伸的导流部以及至少一个凸出于所述导流部的朝向所述电器模组的一侧的凸起部。凸起部的设置能够改变辅助气流的进气量。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用于密封所述热管与所述圆弧拐角之间的间隙,以实现圆弧拐角与热管之间的密封,减少通风空间漏气。
[00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包括面板、底板及侧框,所述侧框环设于所述面板与所述底板,所述面板与所述底板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面板、所述底板及所述侧框共同围设形成容置腔,所述底板开设有主进风口,所述侧框开设有相间隔的辅助进风口及出风口;电器模组,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与所述底板相间隔,所述电器模组对应所述辅助进风口;散热模组,具有朝向主进风口的气流入口及朝向所述出风口的气流出口,所述气流入口与所述气流出口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所述散热模组及所述电器模组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通风空间,所述通风空间与所述主进风口、辅助进风口及气流入口均相连通;导流件,设于所述通风空间内,并用于引导由所述辅助进风口流向所述气流入口的辅助气流朝向所述电器模组正对所述辅助进风口区域的中部偏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组还包括散热组件及热管,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容置腔内的风扇及散热鳍片,所述风扇具有所述气流入口及所述气流出口,所述散热鳍片位于所述气流出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散热鳍片具有连通所述气流出口及所述出风口的出风通道,所述热管抵接于所述散热鳍片及所述电器模组,并用于吸收所述电器模组的热量并将吸收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用于将吸收的热量散发至所述出风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电器模组并抵接于所述热管的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用于吸收所述电器模组的热量并将吸收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热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及所述导热板均设于所述电器模组的朝向所述底板的一侧,并与所述底板相间隔。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包括罩壳及旋转叶片,所述罩壳具有罩腔及连通至所述罩腔的所述气流入口和所述气流出口,所述罩腔内形成所述气流通道,所述旋转叶片用于在所述气流通道内产生由所述气流入口流向所述气流出口的气流,所述气流入口与所述罩壳的边沿相间隔,所述导流件支撑于所述罩壳与所述底板之间,所述导流件与所述电器模组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导流件与所述气流入口之间的距离。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的朝向底板的罩板具有第一直角边及第二直角边,所述第一直角边与所述第二直角边相垂直,所述第一直角边与所述第二直角边通过圆弧拐角相连,罩板上开设有气流入口,该气流入口与第一直角边、第二直角边、圆弧拐角均相间隔,所述第一直角边正对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直角边正对所述电器模组,所述导流件靠近所述第二直角边或朝向所述电器模组凸出于所述第二直角边。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设有两个,所述主进风口设有两个,所述散热组件设有两个,每个所述主进风口和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惠伟张哲杨源儒
申请(专利权)人: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