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9763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冰箱,无需复杂的冷冻循环配管,抑制节能性能的降低,抑制储藏空间中的结露、霜的产生,具备能够进行高湿度下的保存的冷藏室。冰箱具备:低温室;比低温室温度高的高温室;向低温室内供给冷气的冷却器;一面面向高温室侧的传热部件;及通过流通流过冷却器的制冷剂配管的制冷剂、或通过流通被冷却器冷却后的冷气,将传热部件冷却的传热部件冷却部,传热部件冷却部包括流通流过冷却器的制冷剂的制冷剂管,或包括流通被冷却器冷却后的冷气的风路,传热部件冷却部在包括流通被冷却器冷却后的冷气的风路的情况下,能够使流通于该风路的冷气通过不包括高温室内的路径返回冷却器,传热部件被流通于风路截面积比低温室小的第二风路的冷气冷却。第二风路的冷气冷却。第二风路的冷气冷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冰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冰箱。

技术介绍

[0002]作为本

技术介绍
,例如具有日本特开2020-180721号公报(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记载的冰箱具备冷冻室用冷却器、冷藏室以及冷冻室,冷藏室使用冷却板利用直接冷却方式被冷却,冷冻室通过与冷冻室用冷却器进行了热交换的冷气循环而室内被冷却。另外,该冰箱构成为能够向冷藏室送出与冷冻室用冷却器进行了热交换的冷(专利文献1的图1)。另外,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冷冻室内的冷气传递到冷藏室与冷冻室分隔部,将该分隔部作为冷却板,在该冷却板设置温度补偿加热器,从而在过冷的情况下,通过温度补偿加热器进行加热,保持适当温度(专利文献1的图10)。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18072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专利技术中,通过采用其图1的结构,能够抑制冷藏室的湿度的降低,并且抑制冷藏室内的结露的发生。但是,专利文献1记载的冰箱中,需要在隔热壁内配设冷冻循环的配管,要求复杂的配管,部件成本、制造成本上升。另外,作为专利文献1的图10记载的结构,在采用将冷冻室与冷藏室的分隔壁作为冷却板使用,且在冷藏室过冷的情况下通过加热器进行加热的方式的情况下,由于加热器加热耗费的电力量,节能性能降低。
[0008]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课题而作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箱,无需复杂的冷冻循环配管,抑制节能性能的降低,抑制储藏空间中的结露、霜的产生,而且具备能够进行高湿度下的保存的冷藏室。
[0009]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0]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例如,采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结构。本申请包括多个解决上述课题的单元,若列举其一例,则为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具备:低温室;比上述低温室温度高的高温室;向上述低温室内供给冷气的冷却器;一面面向上述高温室侧的传热部件;以及通过流通流过上述冷却器的制冷剂配管的制冷剂、或者通过流通被上述冷却器冷却后的冷气,将上述传热部件冷却的传热部件冷却部,上述传热部件冷却部包括流通流过上述冷却器的制冷剂的制冷剂管,或者包括流通被上述冷却器冷却后的冷气的风路,上述传热部件冷却部在包括流通被上述冷却器冷却后的冷气的风路的情况下,能够使流通于该风路的冷气通过不包括上述高温室内的路径返回上述冷却器,并且,上述传热部件被流通于风路截面积比上述低温室小的第二风路的冷气冷却。
[0011]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冰箱,无需复杂的冷冻循环配管,抑制节能性能的降低,抑制储藏空间中的结露、霜的产生,而且具备可以进行高湿度下的保存的冷藏室。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实施例1的冰箱的主视图。
[0014]图2是实施例1的冰箱的纵剖视图。
[0015]图3是表示实施例1的冰箱的箱内的结构的主视图。
[0016]图4是表示实施例1的冰箱的风路结构的示意图。
[0017]图5是表示实施例1的冰箱的冷藏室风路的分解立体图。
[0018]图6是实施例1的冰箱的冷冻循环的结构图。
[0019]图7是表示实施例1的冰箱的冷藏室挡板的图。
[0020]图8是实施例2的冰箱的纵剖视图。
[0021]图9是表示实施例2的冰箱的风路结构的示意图。
[0022]图10是实施例3的冰箱的剖视图。
[0023]图11是实施例3的冰箱的冷冻循环的结构图。
[0024]图12是实施例3的冰箱的第一蒸发器的立体图。
[0025]图13是实施例3的冰箱的第二蒸发器的侧视图。
[0026]图14是实施例3的冰箱的第二蒸发器的冷却面的立体图。
[0027]图15是实施例3的冰箱的蒸发器的传热管的剖视图。
[0028]图16是从正面观察实施例3的冰箱的冷冻循环部件的配置图。
[0029]图17是实施例4的冰箱的冷冻循环的结构图。
[0030]图18是从正面观察实施例4的冰箱的冷冻循环部件的配置图。
[0031]图中:
[0032]1—冰箱,2—冷藏室(高温室的一例),3—制冰室(低温室的一例),4—上层冷冻室(低温室的一例),5—下层冷冻室(低温室的一例),6—蔬菜室,8—冷却器室,9a—冷冻室风扇,9b—冷藏室风扇,10—隔热箱体,10a—外箱,10b—内箱,14—冷却器,24—压缩机,25—真空隔热材,27、28—隔热分隔壁,29、30—分隔部,31—控制基板,39—机械室,110—冷藏室第一风路,111—冷藏室吹出口,115—冷藏室第一风路回流口,120—冷藏室第二风路,130—冷藏室回流风路,131—冷藏室回流口,150—冷藏室挡板(冷气切断单元),151—冷藏室第一挡板(第一冷气切断单元),152—冷藏室第二挡板(第二冷气切断单元),160—蔬菜室挡板(蔬菜室冷气切断单元),200—传热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
[0034]【实施例1】
[0035]使用图1~图7,对本专利技术的冰箱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
[0036]图1是本实施例的冰箱的主视图。如图1所示,冰箱1的隔热箱体10自上方起,按照以下顺序具有储藏室:冷藏室2、左右并排设置的制冰室3和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蔬菜室6。
[0037]冰箱1具备开闭各个储藏室的开口的门。这些门为将冷藏室2的开口开闭的、被左右分割的旋转式的冷藏室门2a、2b、将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5、蔬菜室6的开口分别开闭的抽拉式的制冰室门3a、上层冷冻室门4a、下层冷冻室门5a、蔬菜室门6a。这些多个门的内部材料主要由聚氨酯泡沫构成。另外,各门在内表面外周部具备未图示的密封部件。
[0038]在门2a的箱外侧表面设有进行箱内的温度设定的操作的操作部26。在门的箱外侧设置操作部,从而能够不打开门而使使用者进行温度设定等操作。
[0039]冷藏室2与制冰室3及上层冷冻室4之间、下层冷冻室5与蔬菜室6之间分别由隔热分隔壁27和隔热分隔壁28隔开。另外,在制冰室3与上层冷冻室4之间的前缘部的如下位置具备分隔部29:在将制冰室门3a、上层冷冻室门4a关闭的状态下,与制冰室门3a的右端内表面的密封部件和上层冷冻室门4a的左端内表面的密封部件抵接的位置。在制冰室3及上层冷冻室4与下层冷冻室之间的前缘部的如下位置具备分隔部30:在将制冰室门3a、上层冷冻室门4a和下层冷冻室门5a关闭的状态下,与制冰室门3a及上层冷冻室门4a的下端内表面的密封部件和下层冷冻室门5a的上端内表面的密封部件抵接的位置。
[0040]在隔热箱体10的顶面箱外侧的前方和隔热分隔壁27的前缘配设有用于固定冰箱1和门2a、2b的门铰链(未图示),上部的门铰链被门铰链罩16覆盖。
[0041]制冰室3、上层冷冻室4、下层冷冻室是基本上将箱内设为冷冻温度(不足0℃)的例如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具备:低温室;比上述低温室温度高的高温室;向上述低温室内供给冷气的冷却器;一面面向上述高温室侧的传热部件;以及通过流通流过上述冷却器的制冷剂配管的制冷剂、或者通过流通被上述冷却器冷却后的冷气,将上述传热部件冷却的传热部件冷却部,上述传热部件冷却部包括流通流过上述冷却器的制冷剂的制冷剂管,或者包括流通被上述冷却器冷却后的冷气的风路,上述传热部件冷却部在包括流通被上述冷却器冷却后的冷气的风路的情况下,能够使流通于该风路的冷气通过不包括上述高温室内的路径返回上述冷却器,并且,上述传热部件被流通于风路截面积比上述低温室小的第二风路的冷气冷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风路,其使作为上述高温室的冷藏温度带储藏室的空气流通;以及上述第二风路,其使与上述冷却器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流通,并且与上述冷藏温度带储藏室不连通,上述第一风路和上述第二风路隔着隔壁而邻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鼓风机,该第一鼓风机产生从上述第一风路穿过上述冷藏温度带储藏室而不经由上述冷却器地返回上述第一风路的气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具备:连通路,其将与上述冷却器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引导至上述第一风路;以及第一冷气切断单元,其设于上述连通路,且切断从上述冷却器向上述第一风路流入的气流,在上述第一冷气切断单元为开放状态时,与上述冷却器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经由上述第一风路流入上述冷藏温度带储藏室。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二鼓风机,该鼓风机产生将与上述冷却器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引导至作为上述低温室的冷冻温度带储藏室的气流,上述第二鼓风机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井良二冈留慎一郎额贺晴树铃木遵自石崎祐理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环球生活方案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