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低温输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9684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输液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低温输液装置,所述输液管调节圈内置于冷却箱体内,所述冷却箱体内形成冷却空间,所述冷却空间通过半导体制冷系统制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缺少一种便携式可控低温输液的制冷装置的问题,具有可控低温输液的制冷的效果的有益技术效果。液的制冷的效果的有益技术效果。液的制冷的效果的有益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低温输液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输液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低温输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热射病是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或者环境温度不高但有散热障碍)的个体产热大于散热时,导致热量在体内蓄积造成的机体热损伤,热射病是可防可治的疾病;一旦发生,应在“黄金半小时”内将体温降至目标水平,目标是快速降低核心温度,使其在30min内降至39℃以下;有研究显示如果早期降温能够达标,可实现“零”死亡率;快速降温有2个目的,一是收缩皮肤血管增加回心血量,二是减少高温和高代谢导致的器官功能损害,特别是脑损害。静脉输注4℃冷盐水输注也可收到很好的降温效果,现有技术存在缺少一种便携式可控低温输液的制冷装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低温输液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了现有技术存在缺少一种便携式可控低温输液的制冷装置的问题。
[0004]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便携式低温输液装置,包括冷却箱体,所述冷却箱体设有箱盖,所述冷却箱体一侧设置一低温管槽,所述低温管槽内设置进液管,所述冷却箱体的另一侧设置另一低温管槽,所述另一低温管槽内设置出液管,所述出液管外包保温套,所述进液管通过输液管调节圈连接于出液管,所述输液管调节圈内置于冷却箱体内,所述冷却箱体内形成冷却空间,所述冷却空间通过半导体制冷系统制冷。
[0005]进一步,所述半导体制冷系统包括控制模块A01,所述控制模块A01输入端连接于温感模块A02和时间模块A03,其输出端连接于制冷模块A04,所述控制模块A01通过电源模块A05供电。
[0006]进一步,所述制冷模块A04包括电阻R0401,所述电阻R0401一端连接于控制模块A01的PWM端,其另一端连接于光耦Q0401的正输入端,所述光耦Q0401的负输入端接地,所述光耦Q0401的正输出端连接于N沟道MOS管W0401的栅极,其负输出端接地,所述N沟道MOS管W0401源极连接于9V电源,其漏极通过由电感L0401、电容C0401和电容C0402组成的LC滤波器连接于半导体制冷片T0401,所述电感L0401并联肖特基管D0401。所述光耦Q0401的复位端连接于9V电源。
[0007]进一步,所述温感模块A02包括温感器件AS0201,所述温感器件AS0201正极经电阻R0203连接于NPN晶体管Q0201的基极,所述晶体管Q0201的发射极经接5V电源,所述晶体管Q020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0201接地,并通过电阻R0202连接于可控硅S0201的控制极,所述可控硅S0201源极连接于报警器H0201的一端,所述报警器H0201的一端接5V电源,所述可控硅S0201漏极接地。
[0008]进一步,所述电源模块A05包括9V稳压片U0501和5V稳压片U0502,所述5V稳压片
U0501输入端经滤波电容C0501和滤波电容C0502连接于12V电源,其输出端经滤波电容C0503和滤波电容C0504连接于5V电源,所述9V稳压片U0502输入端经滤波电容C0505连接于12V电源,其输出端经滤波电容C0506连接于9V电源。
[0009]有益技术效果:
[0010]1、本专利采用所述冷却箱体设有箱盖,所述冷却箱体一侧设置一低温管槽,所述低温管槽内设置进液管,所述冷却箱体的另一侧设置另一低温管槽,所述另一低温管槽内设置出液管,所述出液管外包保温套,所述进液管通过输液管调节圈连接于出液管,所述输液管调节圈内置于冷却箱体内,所述冷却箱体内形成冷却空间,所述冷却空间通过半导体制冷系统制冷,由于本装置设置输液的低温进口和低温出口,中间段在低温下控制,其结构便携易用,还具有良好的制冷空间,便于移动和操作;半导体制冷采用半导体制冷片,通过直流电流,它既可制冷又可加热,通过改变直流电流的极性来决定在同一制冷片上实现制冷或加热,这个效果的产生就是通过热电的原理,它的优点是没有滑动部件,应用在一些空间受到限制,可靠性要求高,无制冷剂污染的场合,因此非常适用于便携产品的应用,实现了可控低温输液的制冷的效果。
[0011]2、本专利采用所述半导体制冷系统包括控制模块A01,所述控制模块A01输入端连接于温感模块A02和时间模块A03,其输出端连接于制冷模块A04,所述控制模块A01通过电源模块A05供电,由于控制模块采集温度信号,经过运算分析后,再输出于制冷模块,整个制冷过程形成一个闭环系统,提高了制冷的动态性能。
[0012]3、本专利采用所述制冷模块A04包括电阻R0401,所述电阻R0401一端连接于控制模块A01的PWM端,其另一端连接于光耦Q0401的正输入端,所述光耦Q0401的负输入端接地,所述光耦Q0401的正输出端连接于N沟道MOS管W0401的栅极,其负输出端接地,所述N沟道MOS管W0401源极连接于9V电源,其漏极通过由电感L0401、电容C0401和电容C0402组成的LC滤波器连接于半导体制冷片T0401,所述电感L0401并联肖特基管D0401。所述光耦Q0401的复位端连接于9V电源,由于本电路采用使用PWM控制信号,不断开关NMOS功率开关,输出占空比可调的9V方波信号,该信号再通过L1和C1/C2组成的LC滤波器,最终变成电压小于9V,且受PWM控制信号之占空比制约的直流电源,一般情况下,会将LC的取值正好设计为可以使得输出电压Vout=Vin*Duty,即输出电源=输入电源(9V)x占空比,例如,输出4.5V=9Vx50%;至于取值,L建议10uH,2.2uF≤C1+C2,因此,提高了制冷的调节性能。
[0013]4、本专利采用所述温感模块A02包括温感器件AS0201,所述温感器件AS0201正极经电阻R0203连接于NPN晶体管Q0201的基极,所述晶体管Q0201的发射极经接5V电源,所述晶体管Q020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0201接地,并通过电阻R0202连接于可控硅S0201的控制极,所述可控硅S0201源极连接于报警器H0201的一端,所述报警器H0201的一端接5V电源,所述可控硅S0201漏极接地,由于当环境温度升高,温感器件受温度影响电阻值减小,触发了晶体管,晶体管通过电阻输出电流,并同时启动报警器。
[0014]5、本专利采用所述电源模块A05包括9V稳压片U0501和5V稳压片U0502,所述5V稳压片U0501输入端经滤波电容C0501和滤波电容C0502连接于12V电源,其输出端经滤波电容C0503和滤波电容C0504连接于5V电源,所述9V稳压片U0502输入端经滤波电容C0505连接于12V电源,其输出端经滤波电容C0506连接于9V电源,由于采用双路电源供电,如果采用一级供电模式,就会产生负载波动,进而影响系统的稳定性,本电路采用双极供电、独立供电,保
证了系统供电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低温输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低温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低温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箱体,所述冷却箱体设有箱盖,所述冷却箱体一侧设置一低温管槽,所述低温管槽内设置进液管,所述冷却箱体的另一侧设置另一低温管槽,所述另一低温管槽内设置出液管,所述出液管外包保温套,所述进液管通过输液管调节圈连接于出液管,所述输液管调节圈内置于冷却箱体内,所述冷却箱体内形成冷却空间,所述冷却空间通过半导体制冷系统制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低温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系统包括控制模块A01,所述控制模块A01输入端连接于温感模块A02和时间模块A03,其输出端连接于制冷模块A04,所述控制模块A01通过电源模块A05供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低温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模块A04包括电阻R0401,所述电阻R0401一端连接于控制模块A01的PWM端,其另一端连接于光耦Q0401的正输入端,所述光耦Q0401的负输入端接地,所述光耦Q0401的正输出端连接于N沟道MOS管W0401的栅极,其负输出端接地,所述N沟道MOS管W0401源极连接于9V电源,其漏极通过由电感L0401、电容C0401和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莉翟文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五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