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体外固定穿刺组件的引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9623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体外固定穿刺组件的引导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伸缩件,伸缩件包括第一杆件以及可在第一杆件内伸缩的第二杆件;至少两个第一锁扣件,第一锁扣件设于伸缩件围成的空间内,第一锁扣件与第一杆件相连;第二锁扣件设于第二杆件的顶部;贴合件设于第一杆件的底部;穿刺组件包括可在鞘管内上下移动的氩弧刀;穿刺组件依次穿过第二锁扣件、第一锁紧扣件以及贴合件后插入人体内,第一锁扣件、第二锁扣件通过限位件分别将鞘管和氩弧刀进行周向限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第一锁扣件和第二锁扣件分别将鞘管和氩弧刀在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上,这样当鞘管插入到人体内时,鞘管不会因为患者的呼吸晃动,氩弧刀的穿刺深度和精准高。度和精准高。度和精准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体外固定穿刺组件的引导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引导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体外固定穿刺组件的引导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肺活检即经皮肺活体组织检查,它用于肺周边部病变或弥散性肺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目前的肺活检术包括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和胸腔镜下肺活检术等。
[0003]在专利申请号为CN201920279864.X的技术专利:用于建立CT引导超低温冷冻肺内密闭负压隧道的装置中,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中采用可在鞘管的移动的氩氦刀对肺部进行穿刺活检,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发现:在CT扫描时,由于鞘管在体外的一端没有固定,而肺部穿刺经常会受呼吸的干扰,肺部呼吸时会带动鞘管在体外产生左右晃动,鞘管晃动从而带动氩氦刀晃动,从而使得氩氦刀对人体的穿刺角度和深度经常会发生改变,导致穿刺不精准,给肺部的穿刺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第一锁扣件和第二锁扣件通过限位件分别将鞘管和氩弧刀限位在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内,而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紧贴在人体表外固定不动,这样鞘管就不会因为患者的呼吸而产生晃动,氩弧刀穿刺的深度和精准度高的用于体外固定穿刺组件的引导装置。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体外固定穿刺组件的引导装置,包括:
[0006]至少两个伸缩件,所述伸缩件包括第一杆件以及可在第一杆件内伸缩的第二杆件;
[0007]至少两个第一锁扣件,所述第一锁扣件设于所述伸缩件围成的空间内,并且所述第一锁扣件与所述第一杆件相连;
[0008]第二锁扣件,设于所述第二杆件的顶部;
[0009]贴合件,设于所述第一杆件的底部;以及
[0010]穿刺组件,所述穿刺组件包括可在鞘管内上下移动的氩弧刀;
[0011]其中,所述穿刺组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锁扣件、第一锁紧扣件以及所述贴合件后插入人体内,所述第一锁扣件、所述第二锁扣件通过限位件分别将所述鞘管和所述氩弧刀进行周向限位。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锁扣件和第二锁扣件均呈圆盘状,且在所述第一锁扣件和第二锁扣件内开有圆形通孔。
[0013]进一步的,所述贴合件呈圆盘状,且在贴合件内开有用于穿刺组件穿过的通口,在所述贴合件的圆周方向上设有多个弹性件。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锁扣件、第二锁扣件和贴合件上具有位于同一延长线上的缺
口,用于穿刺组件穿过。
[0015]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件设置在第一锁扣件和第二锁扣件的周向上。
[0016]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为带有十字槽的螺丝。
[0017]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8]本技术方案的用于体外固定穿刺组件的引导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利用第一锁扣件和第二锁扣件分别将鞘管和氩弧刀在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上,而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紧贴在人体表外固定不动,这样当鞘管插入到人体内时,鞘管不会因为患者的呼吸晃动,氩弧刀的穿刺深度和精准高,同时氩弧刀也不会随着鞘管的移动而产生误操作,不会产生肺部穿刺时的不利因素,保证了患者在肺部穿刺时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伸缩件1、第一锁扣件2、第二锁扣件3、贴合件4 、穿刺组件5、限位件6、第一杆件10、第二杆件11、圆形通孔20、通口40、弹性件41、鞘管50、氩氦刀51、缺口60。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3]本技术的设计思路如下:穿刺组件5穿刺到人体内后,第一锁扣件2和第二锁扣件3通过限位件6分别将穿刺组件5内的鞘管50和氩氦刀51限位在伸缩件1中的第一杆件10和第二杆件11上,这样不但能将鞘管50的位置固定,确保氩氦刀51穿刺时不会因为患者的呼吸晃动产生位移,氩氦刀51穿刺的角度和深度精准;同时鞘管50在向下移动时,也不会带动氩氦刀51进行移动,避免误操作。
[0024]参阅图1,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体外固定穿刺组件的引导装置,包括伸缩件1、第一锁扣件2、第二锁扣件3、贴合件4和穿刺组件5;穿刺组件5包括可在鞘管50内上下移动的氩弧刀51。
[0025]本实施例中伸缩件1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两者相对平行设置,伸缩件1包括第一杆件10,在第一杆件10的顶部内设有可在第一杆件10内上下伸缩移动的第二杆件11。
[0026]本实施例中包括两个第一锁扣件2,当然数量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为三个或四个,两个第一锁扣件2就可以确保鞘管50呈直线状态;第一锁扣件2呈一圆盘状,并且在第一锁扣件2内开有便于鞘管50穿过的圆形通孔20。
[0027]其中,在第一锁扣件2的圆周方向上设有三个限位件6,本实施例中的限位件6为一长杆的带有十字槽的螺丝,限位件6与第一锁扣件2螺纹连接,将限位件6旋紧第一锁扣件2后,利用限位件6的端部对鞘管50的周向进行限位,这样鞘管50只能在第一锁扣件2内进行上下移动,而无法产生左右的晃动;实际安装时,两个锁扣件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杆件10固定相连,从而构成了用于固定鞘管50的一个整体。
[0028]第二锁扣件3设置在两个第二杆件11的顶部,第二锁扣件3与第一锁扣件2一样呈圆盘状,并且同样在第二锁扣件22的圆周方向上设有三个限位件,利用三个限位件将氩弧
刀51的周向限位在两个第二杆件11上;另外,在第二锁扣件3内同样开有便于鞘管50穿过的圆形通孔20。
[0029]贴合件4安装在第一杆件10的底部,贴合件4也呈圆盘状,贴合件4内开有用于鞘管50通过的通口40,因为贴合件4是与人体外表皮直接接触,为了确保贴合的更加稳固,所以在贴合件4的圆周边上增设了四个弹性件41,弹性件41可以为弹簧片或者钢丝圈,这样当人体外表皮不光滑时,可以通过弹性件41更好的将本技术与人体外表皮接触,进一步确保氩弧刀穿刺时的准确度。
[0030]另外,在第一锁扣件2、第二锁扣件3和贴合件4上具有位于同一竖直延长线上的缺口60,这样可以方便的将穿刺组件5从本技术中取出,操作方便省力。
[0031]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将带有氩弧刀的鞘管通过缺口放入到第一锁扣件、第二锁扣件和贴合件内,接着利用限位件将鞘管的周向限位在两个第一锁扣件内,氩弧刀的周向限位在第二锁扣件内。
[0032]操作时,将鞘管插入到人体内,此时的弹性件紧贴人体的外表皮,确保了贴合件能够与人体外表皮紧密接触,然后手动将氩弧刀往下移动进行穿刺操作,氩弧刀往下移动时的第二杆件也在第一杆件内同步下移,由于鞘管的内部通过冰球固定,而外部通过第一锁扣件进行固定,这样鞘管就不会因为患者的呼吸而产生位置的移动,氩弧刀往下移动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体外固定穿刺组件的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伸缩件(1),所述伸缩件(1)包括第一杆件(10)以及可在第一杆件(10)内伸缩的第二杆件(11);至少两个第一锁扣件(2),所述第一锁扣件(2)设于所述伸缩件(1)围成的空间内,并且所述第一锁扣件(2)与所述第一杆件(10)相连;第二锁扣件(3),设于所述第二杆件(11)的顶部;贴合件(4),设于所述第一杆件(10)的底部;以及穿刺组件(5),所述穿刺组件(5)包括可在鞘管(50)内上下移动的氩弧刀(51);其中,所述穿刺组件(5)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锁扣件(3)、第一锁紧扣件(2)以及所述贴合件(4)后插入人体内,所述第一锁扣件(2)、所述第二锁扣件(3)通过限位件(6)分别将所述鞘管(50)和所述氩弧刀(51)进行周向限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体外固定穿刺组件的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集粹医疗科技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