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窗结构及除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9390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窗结构及除湿器,涉及除湿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显示窗结构,包括显示窗,所述显示窗设置于设备壳体上,所述显示窗将所述设备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出一个观察腔,所述显示窗上开设有连通所述观察腔与所述设备壳体的内部空间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自所述观察腔至所述设备壳体的内部空间的方向上的延伸方向斜向上。能够避免过多的水汽进入到显示窗内,影响变色无钴硅胶的使用寿命,并且避免水汽在显示窗上聚集。免水汽在显示窗上聚集。免水汽在显示窗上聚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窗结构及除湿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除湿
,特别地涉及一种显示窗结构及除湿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便携式除湿器越来越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除湿器内部容置有除湿剂,用途也广泛,普遍使用于小容器内的除湿和精密设备、相机摄影设备收纳箱的除湿。市场上的除湿器上设置有显示窗,显示窗将除湿器的内部分隔出一个观察腔,在观察腔内置有用于显示干燥和饱和状态的变色无钴硅胶以显示除湿器内的湿度情况。但是基本上显示窗内部都是向着除湿器内部除湿剂面直接开孔,方便烘干除湿器内部除湿剂时热量进入显示窗对显色无钴硅胶进行烘干。但是在烘干过程中,显示窗进入过多水汽会导致显示窗内的无钴硅胶吸水过多容易发生粉碎影响使用的寿命,并且水雾聚集在显示窗上,影响用户观察变色无钴硅胶的颜色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窗结构及除湿器,能够避免过多的水汽进入到显示窗内,影响变色无钴硅胶的使用寿命,并且避免水汽在显示窗上聚集。
[0004]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窗结构,包括显示窗,所述显示窗设置于设备壳体上,所述显示窗将所述设备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出一个观察腔,所述显示窗上开设有连通所述观察腔与所述设备壳体的内部空间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在由所述观察腔至所述设备壳体的内部空间的方向上斜向上方延伸。
[000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窗包括显示窗体和显示窗盖,所述显示窗体与所述显示窗盖围合形成所述观察腔,所述显示窗体和所述显示窗盖可拆卸连接。通过本实施方式,方便拆卸显示窗体和显示窗盖,便于向观察腔内填充用于观察湿度饱和度的物质等。
[000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窗体和/或所述显示窗盖设置有卡扣,所述显示窗盖和/或所述显示窗体上开设有与卡扣相互适配的卡槽。通过本实施方式,通过卡扣和卡槽配合的方式,实现显示窗体和显示窗盖的快捷定位拆卸安装。
[000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窗体为一端开口的圆筒形结构,所述显示窗盖能够封堵所述开口,所述导流槽设置在所述显示窗盖上。通过本实施方式,显示窗体外形呈圆筒形,方便安装到设备壳体上,便于控制显示窗体与设备盖体之间的密封性。
[000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窗上开设有若干个连通所述观察腔与所述设备壳体的外部空间的第一通孔。通过本实施方式,使显示窗外的湿气能够经过第一通孔进入到观察腔内,填充在观察腔内的指示剂能够吸收水汽变色。
[000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窗上开设有多个导流槽,所有的所述导流槽沿同一方向排列设置。通过本实施方式,使观察腔内的水汽能够经过导流槽快速排出。
[00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观察腔内设置有用于显示湿度饱和度的指示剂。通过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显示窗直接观察到观察腔内的指示剂颜色变化,判断观察腔内的湿度
饱和程度。
[00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述显示窗上设置有纳米防雾涂层。通过本实施方式,避免水汽在显示窗上形成水雾,便于透过显示窗观察观察腔的内部环境。
[0012]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除湿器,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窗结构。
[00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备壳体,所述设备壳体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所述显示窗结构安装在所述设备壳体上,所述设备壳体内设置有干燥剂,所述设备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对除湿器内部气体进行加热的加热组件。通过本实施方式,显示窗上的第一通孔与设备壳体上的第二通孔位于同一侧面,当除湿器吸收除湿器外部空间的水汽时,水汽沿设备壳体的同一壁面进入到除湿器内部;当除湿器内部的水汽排出除湿器时,观察腔内的水汽先通过导流槽进入到除湿器内部与除湿器内部的水汽汇流,并经过第二通孔排出除湿器。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设备壳体内部蒸发产生的水汽以及观察腔内部蒸发产生的水汽均由下向上移动,观察腔内蒸发产生的水汽经导流槽进入到设备壳体内部与设备壳体内部的水汽汇流并向上移动排出设备壳体,设备壳体内部的水汽不会进入到观察腔内,有效避免过多水汽进入观察腔内导致观察腔内的无钴硅胶吸水过多容易发生粉碎影响使用的寿命,同时避免水汽进入观察腔内后聚集在显示窗上影响用户判断观察腔内部环境。
附图说明
[0015]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显示窗结构与设备壳体的爆炸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显示窗结构与设备壳体的装配示意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显示窗结构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
[0021]10、设备壳体;11、第二通孔;12、安装孔;20、显示窗;21、显示窗体;211、卡扣;22、显示窗盖;221、卡槽;30、导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窗20结构,包括显示窗20,显示窗20设置于设备壳体10上,显示窗20将设备壳体10的内部空间分隔出一个观察腔,显示窗20上开设有连通观察腔与设备壳体10的内部空间的导流槽30,所述导流槽30在由所述观察腔至所述设备壳体10的内部空间的方向上斜向上方延伸。
[0025]具体地,如图2所示,显示窗20安装在设备壳体10上时,显示窗20上的导流槽30位于设备壳体10内部,显示窗20的外侧端位于设备壳体10上,显示窗20的外侧端采用透明材质制成,能够直接透过显示窗20的外侧面板观察到观察腔的内部环境,设备壳体10可以为除湿器的壳体。导流槽30为长条形或孔形,如图4,显示窗20在使用过程中,导流槽30所在的
显示窗20的侧壁竖直设置,设备壳体10内部蒸发产生的水汽沿向上的方向移动,此时导流槽30的延伸方向为自观察腔向设备壳体10内部的方向上斜向上;由于水汽的移动方向为向上,使设备壳体10内的水汽不会沿着导流槽30向下移动进入到观察腔内,使观察腔内的水汽能够沿着导流槽30向上移动进入到观察腔内与观察腔内的水汽汇合。观察腔内的水汽移动方向为向上,设备壳体10内的水汽移动方向也向上,当二者汇流时,有效避免两部分水汽碰撞产生扰流而不利于湿空气的流动增加烘干的时长。设备壳体10内部的水汽不会进入到观察腔内,避免观察腔内的显色无钴硅胶吸收的水分过多形成过饱和状态和水分溢出的情况,无钴硅胶水分溢出和过饱和状态容易出现粉碎而减少了使用的寿命。
[002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显示窗20包括显示窗体21和显示窗盖22,显示窗体21与显示窗盖22围合形成观察腔,显示窗体21和显示窗盖22可拆卸连接。通过本实施方式,方便拆卸显示窗体21和显示窗盖22,便于向观察腔内填充用于观察湿度饱和度的物质等。
[002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显示窗体21和/或显示窗盖22设置有卡扣211,显示窗盖22和/或显示窗体21上开设有与卡扣211相互适配的卡槽221。通过本实施方式,通过卡扣211和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窗,所述显示窗设置于设备壳体上,所述显示窗将所述设备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出一个观察腔,所述显示窗上开设有连通所述观察腔与所述设备壳体的内部空间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在由所述观察腔至所述设备壳体的内部空间的方向上斜向上方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窗包括显示窗体和显示窗盖,所述显示窗体与所述显示窗盖围合形成所述观察腔,所述显示窗体和所述显示窗盖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窗体和/或所述显示窗盖设置有卡扣,所述显示窗盖和/或所述显示窗体上开设有与卡扣相互适配的卡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窗体为一端开口的圆筒形结构,所述显示窗盖能够封堵所述开口,所述导流槽设置在所述显示窗盖上。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窗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玉豪李金龙江武特梁少棠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