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光源出光结构以及模拟天空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9001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面光源出光结构以及模拟天空照明装置,其中,面光源出光结构,包括:透光结构件,透光结构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连接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第一侧部具有第一光源安装部;发光装置布置于第一光源安装部上,透光结构件包括沿第一入光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多个导光件,多个导光件包括朝向第一入光方向的第一反射斜面,第一反射斜面用于将沿第一入光方向入射的至少部分第一光线导向至第二表面;透光板,透光板包括挡光区域以及出光区域,挡光区域用于防止至少部分光线从出光区域出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灯具的模拟天空视觉效果较差的问题。觉效果较差的问题。觉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面光源出光结构以及模拟天空照明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涉照明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面光源出光结构以及模拟天空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进步、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追求健康的生活环境。正是在此大环境下近年来家居照明行业开始出现一种新的灯具形态
‑‑‑
模拟天空灯,或者也有称为蓝天灯、青空灯等。这种模拟天空灯具主要特征体现在模拟天空视觉效果。
[0003]在相关技术中,青空灯中的光源倾斜照射至出光口,并且需要使得照射至出光口处的光线尽可能平行,这样能够保证模拟天空视觉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光源出光结构以及模拟天空照明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灯具的模拟天空视觉效果较差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面光源出光结构,包括:透光结构件,透光结构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连接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第一侧部具有第一光源安装部;发光装置布置于第一光源安装部上,透光结构件包括沿第一入光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多个导光件,多个导光件包括朝向第一入光方向的第一反射斜面,第一反射斜面用于将沿第一入光方向入射的至少部分第一光线导向至第二表面;透光板,透光板包括挡光区域以及出光区域,挡光区域用于防止至少部分光线从出光区域出射。
[0006]进一步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聚光结构,聚光结构用于对第二表面的出射光线进行聚光,其中,聚光结构为设置于第二表面上向外凸出的多个弧形凸起;或聚光结构为设置于第二表面上的多个菲涅尔透镜结构;或聚光结构为回转结构。
[0007]进一步地,多个导光件阵列排布,多个聚光结构阵列排布,每个第一反射斜面与一个聚光结构对应设置,或者,每个第一反射斜面与多个聚光结构对应设置。
[0008]进一步地,出光区域与多个聚光结构对应设置,和/或,透光板位于聚光结构与聚光结构的焦点之间。
[0009]进一步地,第一反射斜面具有一定的透光率,且在沿第一入光方向上,多个导光件的第一反射斜面的透光率逐渐较小;和/或,第一反射斜面具有一定的反射率,且在沿第一入光方向上,多个导光件的第一反射斜面的反射率逐渐增大。
[0010]进一步地,多个导光件为多个第一反光槽,多个第一反光槽布置于第一表面,并向透光结构件的内部凹入设置,第一反射斜面为多个第一反光槽的第一斜面槽壁;其中,多个第一斜面槽壁与第二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沿第一入光方向上逐渐减小,和/或,多个第一斜面槽壁的高度沿入光方向逐渐增大,和/或,多个第一斜面槽壁的倾角相同;和/或,沿第一入光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斜面槽壁的长度差值相同。
[0011]进一步地,第一反光槽的内部容纳透光介质,并且透光结构件的折射率大于透光介质的折射率;和/或,第一反光槽的内表面设置有反光涂层。
[0012]进一步地,第二侧部具有第二光源安装部,多个导光件还设置有多个第二反光槽,多个第二反光槽设置于第一表面,多个第二反光槽和多个第一反光槽反向设置,每个第二反光槽均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二斜面槽壁和第二直面槽壁。
[0013]进一步地,第一斜面槽壁和第二斜面槽壁之间的夹角在80
°
至100
°
之间。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模拟天空照明装置,包括:直射面光源,直射面光源包括面光源出光结构以及位于面光源出光结构侧部的发光单元;散射板,位于直射面光源的下游,用于将直射面光源的出射光线转换为第一漫射光以及第二透射光向外出射;其中,面光源出光结构为上述的面光源出光结构。
[0015]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透光结构件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一侧部以及第二侧部,第一侧部上设置有第一光源安装部,发光装置设置在第一光源安装部上。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设置有导光件,导光件包括朝向第一入光方向的第一反射斜面,第一反射斜面用于将沿第一入光方向入射的至少部分第一光线导向至第二表面。透光板包括挡光区域和出光区域,挡光区域用以防止至少部分光线从出光区域内出射。通过上述的设置,挡光区域能够实现遮挡光线,出光区域能够实现透光,发光装置的发出的光一部分被挡光区域遮挡,其余部分能够透过出光区域,这样使得较大的角度的光线能够被挡光区域遮挡,从而能够防止杂散的光线从出光区域透出,进而能够提高模拟天空的效果。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灯具的模拟天空视觉效果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面光源出光结构的实施例一的俯视示意图;
[0018]图2示出了图1的面光源出光结构的透光板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示出了图1的面光源出光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0020]图4示出了图1的光线经过透光板和弧形凸起的示意图;
[0021]图5示出了图4的光线示意图;
[0022]图6示出了图1的光线折射方向示意图;
[0023]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面光源出光结构的实施例二的剖视示意图;
[0024]图8示出了图7的面光源出光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0025]图9示出了图7的面光源出光结构的透光板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7]10、透光结构件;11、第一表面;12、第二表面;13、第一侧部;14、第二侧部;20、发光装置;30、导光件;31、第一反射斜面;311、第一斜面槽壁;312、第一直面槽壁;32、第一反光槽;33、第二反光槽;331、第二斜面槽壁;332、第二直面槽壁;40、透光板;41、挡光区域;42、出光区域;50、聚光结构;51、弧形凸起;60、散射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30]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光源出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透光结构件(10),所述透光结构件(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相连接的第一侧部(13)和第二侧部(14),所述第一侧部(13)具有第一光源安装部;发光装置(20)布置于所述第一光源安装部上,所述透光结构件(10)包括沿第一入光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之间的多个导光件(30),所述多个导光件(30)包括朝向所述第一入光方向的第一反射斜面(31),所述第一反射斜面(31)用于将沿所述第一入光方向入射的至少部分第一光线导向至所述第二表面(12);透光板(40),所述透光板(40)包括挡光区域(41)以及出光区域(42),所述挡光区域(41)用于防止至少部分光线从所述出光区域(42)出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源出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12)上设置有聚光结构(50),所述聚光结构(50)用于对第二表面(12)的出射光线进行聚光,其中,所述聚光结构(50)为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12)上向外凸出的多个弧形凸起(51);或所述聚光结构(50)为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12)上的多个菲涅尔透镜结构;或所述聚光结构(50)为回转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光源出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光件(30)阵列排布,多个所述聚光结构(50)阵列排布,每个所述第一反射斜面(31)与一个所述聚光结构(50)对应设置,或者,每个所述第一反射斜面(31)与多个所述聚光结构(50)对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光源出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区域(42)与多个所述聚光结构(50)对应设置,和/或,所述透光板(40)位于所述聚光结构(50)与所述聚光结构(50)的焦点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源出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斜面(31)具有一定的透光率,且在沿所述第一入光方向上,所述多个导光件(30)的所述第一反射斜面(31)的所述透光率逐渐较小;和/或,所述第一反射斜面(31)具有一定的反射率,且在沿所述第一入光方向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建康利强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易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