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大型动臂塔吊原位由外挂转换为内爬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189676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塔吊爬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高层建筑大型动臂塔吊原位由外挂转换为内爬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核心筒的上端部设置用于固定塔吊的外挂支撑架;核心筒封顶,并在核心筒的顶端施工钢结构,钢结构环绕所述塔吊设置;沿所述钢结构向上设置多个用于连接所述塔吊的内爬支撑架;所述塔吊从所述外挂支撑架向所述内爬支撑架爬升,以将所述塔吊在核心筒上外挂工况转换为在钢结构中内爬工况。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核心筒封顶后新增的钢结构上设置内爬支撑架,解决了核心筒结构取消后外挂塔吊无支撑结构附着点的问题,实现了塔吊原位由外挂转换成内爬的目标,提高动臂塔吊施工适应性,提高整体施工效益。提高整体施工效益。提高整体施工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高层建筑大型动臂塔吊原位由外挂转换为内爬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塔吊爬升
,尤其涉及一种超高层建筑大型动臂塔吊原位由外挂转换为内爬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动臂塔吊作为超高层建筑施工中最重要的垂直运输工具,超高层建筑施工常把动臂塔吊附着在核心筒上形成内爬或外挂形式,可以随着施工进程逐步向上爬升,动臂塔吊在施工中一般需要三套支撑系统,最下面一套用于承受塔吊最主要的竖向力,中间一道用于固定塔吊及承受塔吊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水平力,最上面一道通常在塔吊需要爬升时才安装使用,三套支撑架爬升过程中交替周转使用,通过爬升节、顶升油缸、爬带依次换步达到塔吊逐步爬升的目的。
[0003]随着超高层建筑高度的增加,核心筒混凝土结构必然会逐步缩小甚至取消,塔吊位置的结构缩小或取消必然会影响塔吊爬升,多数超高层建筑在到达一定高度会取消核心筒混凝土结构,变更为施工更为便利、迅速的钢结构,核心筒混凝土结构的取消影响塔吊支撑架位置的布设,钢结构没有位置能够作为外挂支撑架主梁的受力点,从而影响塔吊爬升及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高层建筑大型动臂塔吊原位由外挂转换为内爬施工方法,所述塔吊在外挂工况时位于核心筒外侧,所述塔吊通过外挂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核心筒上,所述外挂支撑结构包括多个沿塔吊设置的与所述核心筒连接的外挂支撑架,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5]在所述核心筒的上端部设置用于固定所述塔吊的所述外挂支撑架;
[0006]所述核心筒封顶,并在所述核心筒的顶端施工钢结构,所述钢结构环绕所述塔吊设置;
[0007]沿所述钢结构向上设置多个用于连接所述塔吊的内爬支撑架;
[0008]所述塔吊从所述外挂支撑架向所述内爬支撑架爬升,以将所述塔吊在核心筒上外挂工况转换为在钢结构中内爬工况。
[0009]进一步地,所述内爬支撑架的施工包括:
[0010]至少两个承力主梁,其中两个所述承力主梁并行设置在塔吊外侧,每个所述承力主梁的两端与所述钢结构连接用于支撑所述塔吊;
[0011]还包括多个水平撑杆,所述水平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承力主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钢结构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内爬支撑架包括四个所述承力主梁,四个所述承力主梁两两垂直呈井字型布设。
[0013]进一步地,所述内爬支撑架还包括位于塔吊外侧的马镫和第一C型框,所述马镫设
置在所述承力主梁,所述第一C型框设置在马镫上。
[0014]进一步地,所述核心筒封顶施工时,在所述核心筒顶部预埋所述钢结构的柱脚,并在所述钢结构柱脚上向上施工所述钢结构,所述钢结构上布设有所述内爬支撑架,所述塔吊沿所述内爬支撑架向上爬升直至所述钢结构封顶。
[0015]进一步地,所述外挂支撑架包括两个与所述核心筒连接的支撑主梁,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主梁之间的第二C型框,以及一端与所述支撑主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核心筒连接的竖向斜撑杆。
[0016]进一步地,所述外挂支撑架还包括至少一个水平斜撑杆,所述水平斜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主梁的外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核心筒连接。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C型框通过马镫与所述支撑主梁连接。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高层建筑大型动臂塔吊原位由外挂转换为内爬施工方法,动臂塔吊施工过程中,处于外挂工况,塔吊通过外挂支撑架固定在核心筒上,随着超高层建筑高度的增加,核心筒混凝土结构会逐步缩小甚至取消,核心筒封顶后,在核心筒顶端设置钢结构,由于结构形式变化大,无法继续将外挂支撑架安装在钢结构上,在钢结构上设置内爬支撑架,将塔吊外挂支撑架变更成二承力主梁支承在核心筒封顶后新增的钢结构楼层,内爬支撑架用于支承在钢结构钢梁上,塔吊逐步由外挂支撑架向内爬支撑架爬升,塔吊实现原位外挂工况转换成内爬工况,直至钢结构封顶,塔吊不再爬升。
[0019]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塔吊原位由外挂转换成内爬施工方法,在核心筒封顶后新增的钢结构上设置内爬支撑架,解决了核心筒结构取消后外挂塔吊无支撑结构附着点的问题,实现了塔吊原位由外挂转换成内爬的目标,提高动臂塔吊施工适应性,提高整体施工效益;
[0021]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塔吊原位由外挂转换成内爬施工方法,在钢结构上设置多个承力主梁以及水平撑杆作为内爬支撑架,解决了动臂塔吊在钢结构上的支承,实现了塔吊在原位由外挂转换成内爬的技术效果;
[0022]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塔吊原位由外挂转换成内爬施工方法,外挂支撑架中的水平斜撑杆适用性强,满足在核心筒墙截面收缩下,外挂支撑架能够满足塔吊原位支承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超高层建筑大型动臂塔吊原位由外挂转换为内爬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超高层建筑大型动臂塔吊原位由外挂转换为内爬中外挂支撑架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超高层建筑大型动臂塔吊原位由外挂转换为内爬中外挂支撑架的水平斜撑杆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超高层建筑大型动臂塔吊原位由外挂转换为内爬钢结构中内爬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超高层建筑大型动臂塔吊原位由外挂转换为内爬中内爬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超高层建筑大型动臂塔吊原位由外挂转换为内爬的施工流程图。
[0029]10

塔吊;20

核心筒;30

外挂支撑架;31

支撑主梁;32

第二C型框;33

竖向斜撑
杆;34

水平斜撑杆;341

支撑梁;342

连接头;343

第一外管;344

第二外管;345

调节内管;346

调节杆;35

耳板;36

马镫;37

安装座;40

内爬支撑架;41

承力主梁;42

水平撑杆;43

第一C型框;50

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附图中,为清晰可见,可能放大了某部分的尺寸及相对尺寸。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相连”应做广义解释,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层建筑大型动臂塔吊原位由外挂转换为内爬施工方法,所述塔吊在外挂工况时位于核心筒外侧,所述塔吊通过外挂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核心筒上,所述外挂支撑结构包括多个沿塔吊设置的与所述核心筒连接的外挂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核心筒的上端部设置用于固定所述塔吊的所述外挂支撑架;所述核心筒封顶,并在所述核心筒的顶端施工钢结构,所述钢结构环绕所述塔吊设置;沿所述钢结构向上设置多个用于连接所述塔吊的内爬支撑架;所述塔吊从所述外挂支撑架向所述内爬支撑架爬升,以将所述塔吊在核心筒上外挂工况转换为在钢结构中内爬工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大型动臂塔吊原位由外挂转换为内爬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爬支撑架的施工包括:至少两个承力主梁,其中两个所述承力主梁并行设置在塔吊外侧,每个所述承力主梁的两端与所述钢结构连接用于支撑所述塔吊;还包括多个水平撑杆,所述水平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承力主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钢结构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层大型动臂塔吊原位由外挂转换为内爬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爬支撑架包括四个所述承力主梁,四个所述承力主梁两两垂直呈井字型布设。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喜胜文方仁张步月王登科冯吉李延江廖继王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