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月蓉吴冈专利>正文

基于中医理论的人体血液循环气血增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189454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体涉及基于中医理论的人体血液循环气血增强系统,包括:脏腑微循环振动中心频率获取模块,用于获得或计算各脏腑微循环振动的中心频率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中医理论的人体血液循环气血增强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基于中医理论的人体血液循环气血增强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中医认为,阳气,就脏腑机能来说,指六腑之气;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阳气支持,所谓“得阳者生,失阳者亡”。“阳气”越充足,人体越强壮。阳气不足,人就会生病。它具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的作用。阳气虚就会出现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一个人健康的标准就是气血充足;如何运用现代科学的方式来“增阳”,提升气血对人体健康是非常关键的。中医的气血指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本源物质和精微物质;气与血是人体内的两大类基本物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气对人体有推动调控作用、温煦凉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及中介作用;血对人体有滋养作用及化神作用。
[0003]同时,钱学森院士在相关文献中谈到:中医的理论是系统的,这是科学的;从人体科学的观点,中医有许多比西方医学高明的地方,但将来的医学一定是集中医、西医及各民族医学于一炉的新医学。钱学森院士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明确指出:医学的方向是中医现代化,而不存在别的途径,西医也要走到中医的道路上来。所以实现中医现代化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当前的中医只有真正实现了中医现代化,才能满足人民健康需求。
[0004]目前,振腹疗法在临床中已被广泛应用;振腹疗法秉承中医传统的整体观念结合现代技术,通过腹部可以反映出脏腑或者某个感觉脏腑的病变;反之,也可以通过振腹疗法来调整整个身体的机能。振腹疗法不仅在临床中已被广泛应用,也有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证明其有效性;尤其在治疗Ⅱ型糖尿病和原发性痛经方面进行了大量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取得了诸多临床成果。但也需要清醒认识到,振腹疗法的理论还需更加细化,元气的阶梯传输理论和命门

丹田

脐系统理论只是大量临床经验的总结,还缺少直接的实验证据予以证实;对机理的研究还缺乏微观层面的研究。振腹手法客观化研究方面缺乏更深层的研究,手法的标准缺乏数据方面的界定,而且手工振腹推拿要求精准度高,不仅要求医者有着很高的推拿技术水平,还由于整个推拿过程中医者劳动强度大、易疲惫,导致其治疗效率随时间推移会越来越低;如何结合现代化技术进行改进是关键问题。同时也说明,中医的现代化研究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难题。
[0005]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共振系统,整体及各脏腑组织均匀自身的共振频率。中医认为人体各脏腑具有一频率,若该频率失衡则表示该脏腑出现问题。目前,一般健康检查只能用于检查脏腑是否己发生变化,而无法在脏腑产生变化前加以预防;因此常常在疾病发生后才寻找医师的协助与治疗,但往往无法恢复原本的健康状态,甚至留下后遗症,造成生活的失能。因此,预防医学已渐渐受民众重视,预防医学着重在保持、促进与维护特定群体或一般个人的健康,预防医学主要包括健康的促进及疾病的预防,疾病的预防则是在人体产生疾病前,即针对健康危险因子进行评估及改善,进一步限制疾病的发展,这是目前亟需解决
的医学难题。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中医理论的人体血液循环增强系统,即通过科学的技术方案,来提升气血,可以预防疾病,并可针对健康危险因子进行改善,解决传统标准缺乏数据方面界定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中医现代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提出了基于中医理论的人体血液循环气血增强系统。
[0008]健康的生命体其生理活动都会处于平衡的状态,生命体的各脏腑都以特定的频率进行振动,当人体处于非稳态,其对应的振动频率会发生改变,所以可以利用脏腑共振频率反应当下的人体状况。
[0009]振动是生命体存在的一种方式,适当的振动有利于治疗疾病和缓解疲劳,但不适的振动却对人体有极大伤害,因此,要使振动控制在合适的度,通常采用确定人体各个部位固有频率的方法来避免共振对脏腑的伤害。本专利技术确定了人系统中的“序参量”为血液循环系统及其支撑系统;人系统的序参量是指血液循环及其形成血液循环有关的功能结构,主要体现在血循环的气和血;气

驱动血液的力,把血液送到全身各处的驱动力,多频共振驱动;血

物质性质,鲜红细胞的聚集性为代表的血粘度。
[0010]本专利技术基于以心搏率为基频的各次谐波共振驱动性质,探究个脏腑频率之间的关系,辅以适度机械滤波的伪随机振动力实现增阳,即增强血循环驱动力,将会在人类健康和祛除病痛上起关键作用。
[00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中医理论的人体血液循环气血增强系统,包括:
[0012]脏腑微循环振动中心频率获取模块,用于获得或计算各脏腑微循环振动的中心频率ω
n
;其中,n=0

10,ω0为心脏频率,ω1为肝频率、ω2为肾频率、ω3为脾频率、ω4为肺频率、ω5为胃频率、ω6为胆频率、ω7为膀胱频率、ω8为大肠频率、ω9为三焦频率、ω
10
为小肠频率;
[0013]伪随机振动力获取模块:通过建立各脏腑微循环振动的中心频率之间的谐波关系,得出与各脏腑中心频率相对应的伪随机振动力;
[0014]其中ω0=2πf0,ω0为心的中心频率、f0为心搏频率;肝频率为1倍ω0、肾频率为2倍ω0、脾频率为3倍ω0、肺频率为4倍ω0、胃频率为5倍ω0、胆频率为6倍ω0、膀胱频率为7倍ω0、大肠频率为8倍ω0、三焦频率为9倍ω0、小肠频率为10倍ω0;
[0015]脏腑频率获取模块:接收声波装置得到的各脏腑的共振频率;使用声波装置对人体当前脏腑发射超声波,声波装置分别接收心、肝、肾、脾、肺、胃、胆、膀胱、大肠、三焦、小肠振动反射声波,得出相应脏腑共振频率;
[0016]脏腑状况判断及调整模块:对比各脏腑的共振频率,对人体心、肝、肾、脾、肺、胃、胆、膀胱、大肠、三焦、小肠的状况进行判断;
[0017]基于各脏腑频率的倍数关系,当人体处于正常情况下,各脏腑共振频率依然满足所述倍数关系,偏差在
±
10%内视为正常;但是当人体处于非稳态,即亚健康状态、某一脏腑受损或有病变,其对应的振动频率会发生改变,即明显偏离倍数关系,说明需要施加振动频率调整;调整的方式为:基于以心搏率为基频的各次谐波共振驱动性质,即所构建的倍数
标准,针对不同脏腑施加相应倍数的伪随机振动力对相应脏腑进行调整。
[001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需要施加振动频率调整,最佳伪随机振动力为n=4的伪随机码,即4倍ω0;当人体处于亚健康或多个脏腑需要调整时,最佳的振动频率调整为4倍ω0。
[001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施加相应倍数的伪随机振动力进行调整具体是根据伪随机振动力于腹部施加振动力。
[002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于腹部施加振动力作用于腹部主动脉,具体是神阙穴;所述振动力是通过伪随机振动源施加。
[002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中医理论的人体血液循环气血增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脏腑微循环振动中心频率获取模块,用于获得或计算各脏腑微循环振动的中心频率ω
n
;其中,n=0

10,ω0为心脏频率,ω1为肝频率、ω2为肾频率、ω3为脾频率、ω4为肺频率、ω5为胃频率、ω6为胆频率、ω7为膀胱频率、ω8为大肠频率、ω9为三焦频率、ω
10
为小肠频率;伪随机振动力获取模块:通过建立各脏腑微循环振动的中心频率之间的谐波关系,得出与各脏腑中心频率相对应的伪随机振动力;其中ω0=2πf0,ω0为心的中心频率、f0为心搏频率;肝频率为1倍ω0、肾频率为2倍ω0、脾频率为3倍ω0、肺频率为4倍ω0、胃频率为5倍ω0、胆频率为6倍ω0、膀胱频率为7倍ω0、大肠频率为8倍ω0、三焦频率为9倍ω0、小肠频率为10倍ω0;脏腑频率获取模块:接收声波装置得到的各脏腑的共振频率;使用声波装置对人体当前脏腑发射超声波,声波装置分别接收心、肝、肾、脾、肺、胃、胆、膀胱、大肠、三焦、小肠振动反射声波,得出相应脏腑共振频率;脏腑状况判断及调整模块:对比各脏腑的共振频率,对人体心、肝、肾、脾、肺、胃、胆、膀胱、大肠、三焦、小肠的状况进行判断;基于各脏腑频率的倍数关系,当人体处于正常情况下,脏腑共振频率依然满足所述倍数关系,偏差在
±
10%内视为正常;但是当人体处于非稳态,即亚健康状态、某一脏腑受损或有病变,其对应的振动频率会发生改变,即明显偏离倍数关系,说明需要进行调整,调整的方式为:基于以心搏率为基频的各次谐波共振驱动性质,即所构建的倍数标准,针对某一脏腑施加相应倍数的伪随机振动力进行调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中医理论的人体血液循环气血增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梦孙何月蓉吴冈
申请(专利权)人:何月蓉吴冈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