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管束阵列空气压缩的空气工质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18526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管束阵列空气压缩的空气工质制冷系统,属于新型制冷、储能和节能应用领域,其由进气单元、多管束阵列空气压缩单元、制冷换热单元依次串联构成;进气单元用于向多管束阵列空气压缩单元内通入空气,其由进气控制阀、气压计和泄压安全阀构成;多管束阵列空气压缩单元由空气压缩腔、储热液体腔、压缩液体腔、增压回路和散热回路构成;制冷换热单元用于实现空气膨胀制冷,其由出气控制阀、回热换热器、膨胀机、制冷换热器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将传统空气工质制冷中的压缩机与冷凝器耦合形成多管束阵列空气压缩单元,增强散热以提高空气压缩的效率,从而提高了制冷循环效率。从而提高了制冷循环效率。从而提高了制冷循环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多管束阵列空气压缩的空气工质制冷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新型制冷、储能和节能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多管束阵列空气压缩的空气工质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制冷系统在人们的生产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工作主要依赖于制冷循环,通过压缩、冷凝、节流膨胀、蒸发等工序实现制冷剂的相变吸热和放热,实现循环制冷的效果。为了保证良好的制冷性能,制冷剂常选用高沸点、高汽化热、易相变的物质,传统的制冷剂包括氯氟烃、氢氯氟烃、氢氟烃等,其中前两者对臭氧层具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后者对气候变暖具有一定影响。
[0003]近年来有关研究学者针对新型制冷剂的应用开展了深入研究,包括二氧化碳(R744)、氨(R717)、空气(R729)以及各种混合制冷剂等均得到了相关的应用,并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性:二氧化碳冷凝过程位于超临界状态工作,氨适用于吸附式制冷应用,不同制冷剂按比例混合组合后可以实现更低的制冷温度和更优的制冷效率。空气压缩制冷在近年来也得到了相关的研究,由于空气沸点极低,难以利用相变过程产生冷量,所以只能工作在气态区域,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管束阵列空气压缩的空气工质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由进气单元、多管束阵列空气压缩单元、制冷换热单元依次串联构成;进气单元用于向多管束阵列空气压缩单元内通入空气,其由进气控制阀、气压计和泄压安全阀构成;进气控制阀的入口连通环境中的空气,出口通过进气管路与多管束阵列空气压缩单元中的空气压缩腔的入口相连;泄压安全阀的入口与进气管路相连,出口连通环境中的空气;气压计安装于进气控制阀与泄压安全阀之间的进气管路上;多管束阵列空气压缩单元由空气压缩腔、储热液体腔、压缩液体腔、增压回路和散热回路构成;空气压缩腔的下部为压缩液体腔,且二者之间完全连通;储热液体腔安装于由空气压缩腔与压缩液体腔共同组成的总腔体的外侧壁上,且储热液体腔为由多根管束按列连通构成的复合回路;增压回路设于总腔体外部且与压缩液体腔连通,用于对空气压缩腔中的空气增压;散热回路设于总腔体外部且与储热液体腔连通,用于对空气压缩腔散热;制冷换热单元用于实现空气膨胀制冷,其由出气控制阀、回热换热器、膨胀机、制冷换热器构成;空气压缩腔的出口与出气控制阀的入口相连,出气控制阀的出口与回热换热器的热端入口相连,回热换热器的热端出口与膨胀机的入口相连,膨胀机的出口与制冷换热器的冷端入口相连,制冷换热器的冷端出口与回热换热器的冷端入口相连,回热换热器的冷端出口连通环境中的空气;待冷却工质由制冷换热器的热端入口输入,冷却后工质由制冷换热器的热端出口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管束阵列空气压缩的空气工质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增压回路包括储液罐、增压液压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未晴李吉冬郑俊胡诗伟蔡茂林杨益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未来能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