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废旧线路板非金属材料的水泥路面基层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18479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掺废旧线路板非金属材料的水泥稳定路面基层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得待掺入的废旧线路板非金属材料并密封保存;S2:将碎石烘干至恒重后,冷却至室温并密封保存;S3:将S1制得的废旧线路板非金属材料和S2制得的碎石倒入容器后混合,加入水并翻拌均匀,制得表面充分浸润的混合料;S4:将盛有混合料的容器套上塑料袋进行“闷料”处理;S5:“闷料”结束后,将水泥撒入混合料并翻拌均匀,使水泥浆充分裹附于混合料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能使路面结构稳定性好、能降低工程造价、提高资源利用率、具有环保和经济双重效益的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掺废旧线路板非金属材料的水泥路面基层材料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道路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掺废旧线路板非金属材料的水泥路面基层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废旧线路板非金属材料是将废旧线路板通过一定的工艺提取出有价值金属后剩余的非金属部分;将其从多方面应用到工业生产,这是回收废旧线路板非金属材料的有效途径。
[0003]当今,人类经历着社会、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高科技电子产品融入我们的生活。电子工业、电子信息技术等相关行业的进步日新月异,电子、电器产品更新迭代的频率愈来愈高,随之而来便是与日俱增的电子、电器产品的废弃。如何正确对待废旧电子产品俨然成为一个迫切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为此,我国相关部门先后制定了《电子信息产品生产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及《废旧家用电器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常见的印刷线路板含有约40%金属材料,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目前大部分技术是针对其中的金属成分进行回收处理,占比在 60%以上的非金属材料却因经济价值较低而被忽略。在处理这些废旧线路板非金属材料时,如果方式不得当,例如往往选择焚烧、填埋等方式处理,这不但加剧能源消耗,而且其中残留的金属、阻燃剂等物质还会增加环境二次污染的风险。
[0004]同时,近些年,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修建了大量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其路面基层较多采用水泥稳定材料,对粗细集料的需求量大,能源消耗量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接踵而来。
[0005]因此,如果将废旧线路板非金属材料代替部分细集料应用到水泥稳定路面碎石基层的修筑,则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将不但能充分利用废旧材料,缓解筑路材料的供需矛盾,还能在强度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利用水泥的凝结硬化作用将材料中的有毒重金属固化在水稳基层中,减少二次处理对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但是在这一处理过程中,并非是简单的融合,因为通过反复的研究发现废旧线路板非金属材料具有一定的疏水性且密度较小,这不利于其在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的分散,会大大影响水泥稳定路面基层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因此还需要对其进行表面包覆改性以达到提高亲水性、增加重量的目的,促进其在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的分散。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使路面结构稳定性好、能降低工程造价、提高资源利用率、具有环保和经济双重效益的掺废旧线路板非金属材料的水泥稳定路面基层材料的制备方法。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掺废旧线路板非金属材料的水泥稳定路面基层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制得待掺入的废旧线路板非金属材料并密封保存;
[0010]S2:将碎石烘干至恒重后,冷却至室温并密封保存;
[0011]S3:将S1制得的废旧线路板非金属材料和S2制得的碎石倒入容器后混合,加入水并翻拌均匀,制得表面充分浸润的混合料;
[0012]S4:将盛有混合料的容器套上塑料袋进行“闷料”处理,时长2~6小时;
[0013]S5:“闷料”结束后,将水泥撒入混合料并翻拌均匀,使水泥浆充分裹附于混合料表面。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S1包括以下步骤:
[0015]S11:将轻质碳酸钙、二甲苯、蒸馏水按照2:1:7的质量比配制出废旧线路板非金属材料包覆改性混合液;
[0016]S12:于室温将干燥后的废旧线路板非金属材料浸入上述混合液中,使其反应1~2小时;
[0017]S13:将废旧线路板非金属材料过滤,置于丙酮溶剂中进行洗涤、除杂后,再放入50℃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最终制得表面包覆改性后的待掺入的废旧线路板非金属材料。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原料各组分含量按重量份计为:水泥:174份~348份,石灰岩碎石:5226份~6063份,表面包覆改性后的废旧线路板非金属材料:194份~516份,水:240份~340份。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S3中,在将S1制得的废旧线路板非金属材料和S2制得的碎石倒入容器混合后,将水分为4份处理,其中3份水需分三次倒入容器中,每次倒入水后都需要进行翻拌,使混合料表面充分浸润;余下的第4份水预留,用于S5中倒入容器后进行均匀翻拌。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S5中,将水泥撒入混合料后,为防止翻拌过程中水泥飞散引起混合料中水泥含量的损失,需先将容器内周围的混合料铲起并覆盖于水泥表面,然后再进行翻拌均匀,使水泥浆充分裹附于混合料表面;再加入预留的第4份水,再次翻拌均匀制得最终的混合料。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碎石包括石灰岩。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石灰岩的最大粒径不大于26.5mm。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泥为硅酸水泥32.5或硅酸盐水泥42.5。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表面包覆改性后的废旧线路板非金属材料的最大粒径不大于5mm。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轻质碳酸钙的平均粒径在0.1μm~0.5μm。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7]一是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很好的将废旧线路板非金属材料利用至水泥稳定路面基层材料的制备中,制得的掺废旧线路板非金属材料的水泥稳定路面基层材料可以很好地代替现有技术中的部分细集料,大大缓解了筑路石料的供需矛盾;以双向六车道、路面基层宽度和厚度分别为34.5m、和20cm的高速公路为例,每公里可利用885.04吨废旧线路板非金属材料,节约近1493.51吨细集料。以细集料71元/吨计,可节约10.604万元左右,可见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0028]二是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掺废旧线路板非金属材料水泥稳定碎石具有较好
的抗压强度,重金属浸出量小,大大提高了废旧材料的回收利用率;故本专利技术具有环保和经济双重效益,非常符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道路建设理念的要求。
[0029]三是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首先将废旧线路板非金属材料进行表面包覆改性,经过表面包覆改性后,大大提高了废旧线路板非金属材料的亲水性,并且大大增加了废旧线路板非金属材料的重量,也即大大促进了其在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的分散,抗压强度大大提高,可以很好的保证路面结构整体的稳定性,进而使得能够很好地代替部分细集料,大大提高废旧材料的回收利用率,大大缓解筑路石料的供需矛盾。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掺废旧线路板非金属材料的水泥稳定路面基层材料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掺废旧线路板非金属材料的水泥稳定路面基层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3]S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掺废旧线路板非金属材料的水泥路面基层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制得待掺入的废旧线路板非金属材料并密封保存;S2:将碎石烘干至恒重后,冷却至室温并密封保存;S3:将S1制得的废旧线路板非金属材料和S2制得的碎石倒入容器后混合,加入水并翻拌均匀,制得表面充分浸润的混合料;S4:将盛有混合料的容器套上塑料袋进行“闷料”处理,时长2~6小时;S5:“闷料”结束后,将水泥撒入混合料并翻拌均匀,使水泥浆充分裹附于混合料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掺废旧线路板非金属材料的水泥路面基层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包括以下步骤:S11:将轻质碳酸钙、二甲苯、蒸馏水按照2:1:7的质量比配制出废旧线路板非金属材料包覆改性混合液;S12:于室温将干燥后的废旧线路板非金属材料浸入上述混合液中,使其反应1~2小时;S13:将废旧线路板非金属材料过滤,置于丙酮溶剂中进行洗涤、除杂后,再放入50℃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最终制得表面包覆改性后的待掺入的废旧线路板非金属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掺废旧线路板非金属材料的水泥路面基层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各组分含量按重量份计为:水泥:174份~348份,石灰岩碎石:5226份~6063份,表面包覆改性后的废旧线路板非金属材料:194份~516份,水:240份~340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掺废旧线路板非金属材料的水泥路面基层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光辉张恩源李盛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