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电叶片主承载结构及其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36184631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风电叶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电叶片主承载结构及其装配方法,其中,该风电叶片主承载结构,包括:分别位于风电叶片壳体迎风面内部和背风面内部的梁帽、以及位于两梁帽之间的腹板,梁帽的横截面呈中间宽、两边窄,梁帽沿自身长度方向具有两相对的侧壁,其中一侧壁与迎风面或背风面处壳体内轮廓相适配、另一侧壁呈圆弧形,梁帽与风电叶片壳体一体成型,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尤其将梁帽靠近腹板一侧壁设置成圆弧面,使得整个梁帽横截面呈椭圆形,从而增加了梁帽的抗弯刚度,同时梁帽与腹板组成“工”字梁结构,提高了主承载结构的强度,对叶片减重优势明显。叶片减重优势明显。叶片减重优势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电叶片主承载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风电叶片
,尤其涉及一种风电叶片主承载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清洁能源的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而风能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风电叶片是风力发电设备的重要部件,其通常包括主承力结构件和叶片壳体。主承力结构件包括迎风面内部和梁帽和背风面内部梁帽及位于二者之间的腹板。两个梁帽分别与风电叶片壳体贴合。
[0003]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主承力结构的加强,大部分的手段均是对腹板进行改进,比如设置两块腹板来提升主承力结构的强度,如公开号为CN112360681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于2021年2月12日公开的《风电叶片及生产工艺》,其在主梁帽之间设置平行并列的前缘腹板和后缘腹板来提升结构的可靠性,然而此种做法,虽然相较于仅设置单个腹板的强度要高,但风电叶片的整体重量也会随之增加,对叶片减重优势不明显。
[0004]而且现有技术中的主梁帽大多是通过拉挤板材加工制成,抗变形、抗扭转能力差,叶片壳体在受力后,容易造成壳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电叶片主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位于风电叶片壳体迎风面内部和背风面内部的梁帽、以及位于两所述梁帽之间的腹板,所述梁帽的横截面呈中间宽、两边窄,所述梁帽沿自身长度方向具有两相对的侧壁,其中一侧壁与所述迎风面或所述背风面处壳体内轮廓相适配、另一侧壁呈圆弧形,所述梁帽与所述风电叶片壳体一体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叶片主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的横截面呈“I”形,且两所述梁帽与所述腹板形成“工”字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叶片主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包括主体段及位于所述主体段宽度方向两侧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梁帽之间设置有连接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电叶片主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的横截面呈等腰三角形,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与所述主体段相接,所述连接件面向所述腹板一侧具有供所述连接段插入的三角形凹槽、背离所述腹板一侧与所述梁帽部分贴合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电叶片主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的横截面呈矩形,所述连接段厚度与所述主体段厚度相同,所述连接件面向所述腹板一侧具有供所述连接段插入的矩形凹槽、背离所述腹板一侧与所述梁帽部分贴合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电叶片主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的横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昆伦刘叶霖曹磊张健李宁
申请(专利权)人:新创碳谷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