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成型聚酰亚胺层间增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184491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态成型聚酰亚胺层间增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增韧材料放置于刻蚀溶液中进行超声刻蚀,待刻蚀完成后进行清洗和烘干;在增强体织物的表面铺撒定型剂粉末并进行加热定型;根据模具型腔的尺寸和形状,对烘干后的增韧材料和加热定型后的增强体织物进行剪裁;将剪裁好的增强体织物和增韧材料按照交替层叠的方式依次铺贴在模具型腔内,每铺贴一层后进行压实定型,待铺贴完成后进行整体真空定型,形成预成型体;将液态聚酰亚胺树脂注射到模具型腔内,填充到预成型体中并进行固化,形成液态成型聚酰亚胺层间增韧复合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液态成型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层间韧性差、抗冲击损伤能力不足的问题。损伤能力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态成型聚酰亚胺层间增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复合材料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液态成型聚酰亚胺层间增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刚度、抗疲劳和抗腐蚀等特性,广泛应用于新型民用飞机、军用飞机和航空器材等领域,可以大幅度减轻机体结构的质量,提高飞机的综合性能,并且对军用飞机轻型化、隐身、高性能化和小型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0003]复合材料液态成型工艺是继热压罐成型工艺之后开发的最成功的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也是最成功的非热压罐低成本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在飞机结构上应用的液态成型工艺主要有树脂传递模塑法(RTM)、树脂膜熔融浸渍法(RFI)和真空辅助树脂浸渍法(VARI)。其中,树脂传递模塑法(RTM)的工艺原理是,在模具内预先放置干态纤维或织物预制件,在压力注入或外加真空辅助条件下,具有反应活性的液态低黏度树脂贯穿流动并填充闭合模具,排出气体,同时浸润浸渍干态纤维结构。在完成浸润浸渍后,树脂在模具内通过热引发交联反应完成固化,最终得到成型的制品。RTM工艺是近年来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态成型聚酰亚胺层间增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按照先后顺序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增韧材料放置于刻蚀溶液中进行超声刻蚀;待超声刻蚀完成后,进行超声清洗;待超声清洗干净后,进行烘干处理;步骤二:在增强体织物的表面均匀地铺撒定型剂粉末,进行加热定型处理;步骤三:根据模具型腔的尺寸和形状,对烘干后的增韧材料和加热定型后的增强体织物进行剪裁;步骤四:将剪裁好的增强体织物和增韧材料按照交替层叠的方式依次铺贴在模具型腔内;每铺贴一层后,需进行单层压实定型;待铺贴完成后,需进行整体真空定型,形成预成型体;步骤五:将液态聚酰亚胺树脂注射到模具型腔内,填充到预成型体中,并进行固化处理,即可形成液态成型聚酰亚胺层间增韧复合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成型聚酰亚胺层间增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增韧材料为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所述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为热固性聚酰亚胺,其厚度为30

60μm、面密度为3

5g/m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态成型聚酰亚胺层间增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刻蚀溶液为二甲基乙酰胺溶剂或者二甲基亚砜溶剂;超声刻蚀时间为1

4h;超声清洗时间为10

20min;烘干温度为60

80℃,烘干时间为20

40min。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成型聚酰亚胺层间增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增强体织物为碳纤维织物、碳纤维帘子布、玻璃纤维织物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其面密度为120

250g/m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态成型聚酰亚胺层间增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增强体织物的加热定型方法为,将缠绕在放线盘上的增强体织物以一定速度经过高温烘箱进行高温加热;增强体织物以该速度继续前行经过撒粉装置,在增强体织物的表面均匀地铺撒定型剂粉末;增强体织物以该速度继续前行经过低温烘箱,对增强体织物进行低温加热;待低温加热完成后,增强体织物缠绕在收线盘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态成型聚酰亚胺层间增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定型剂为聚酰胺酸,所述聚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帅付善龙张代军李军倪洪江陈祥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