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决光伏组件二次溢胶的边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8323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伏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解决光伏组件二次溢胶的边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解决光伏组件二次溢胶的边框,所述边框具有用于安装层压件的层压框和位于层压框下方与层压框相连接的支撑框;所述支撑框形成有容纳角码的支撑腔;所述层压框与支撑框形成有侧向开口的层压件固定腔;所述层压框包括相连接的层压侧边框和层压上边框。光伏边框的第一溢胶槽和第二溢胶槽,提供给硅胶的缓冲空间较多,在组件受力变形或硅胶固化不足时,硅胶不易溢出,有效避免了组件产生的二次溢胶不良问题。不良问题。不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解决光伏组件二次溢胶的边框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解决光伏组件二次溢胶的边框。

技术介绍

[0002]有机硅橡胶具有良好的耐候性、绝缘性,所以光伏行业多使用单组份硅胶进行层压件与边框之间的粘结。但是单组份硅胶因需要从表面到内部进行逐渐固化,所以硅胶完全固化需要较长时间,具体在固化房高湿度环境下大约需要固化3.5

4h。
[0003]目前市面上光伏边框其结构如附图1所示,包括边框1

和层压件固定腔4

,在层压件固定腔4

内形成有一个溢胶槽,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因硅胶固化时间短,固化深度不足,组件收到受力后,仍会存在二次溢胶的问题,并且因边框胶槽内的溢胶槽存在尖锐设计,组件玻璃面与之接触的地方存在应力集中问题,容易造成组件爆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光伏边框容易二次溢胶以及其溢胶槽存在尖锐设计,容易造成组件爆板。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一种解决光伏组件二次溢胶的边框,所述边框具有用于安装层压件的层压框和位于所述层压框下方与所述层压框相连接的支撑框;
[0007]所述支撑框形成有容纳角码的支撑腔;
[0008]所述层压框与所述支撑框形成有侧向开口的层压件固定腔;
[0009]所述层压框包括相连接的层压侧边框和层压上边框,所述层压上边框上与所述层压侧边框的连接处设有第二溢胶槽,所述层压上边框远离所述第二溢胶槽的一端设有第一溢胶槽,所述第一溢胶槽和所述第二溢胶槽沿着所述层压框的轴向贯通所述层压框,所述第一溢胶槽为弧形槽。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框包括相连接的支撑主边框和支撑侧边框,所述支撑主边框和所述支撑侧边框的截面均为L型,所述层压侧边框的底端与所述支撑主边框的顶端相连接,所述支撑侧边框顶部一端与所述支撑主边框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三溢胶槽,所述第三溢胶槽沿着所述支撑侧边框的轴向贯通所述支撑侧边框。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溢胶槽为弧形槽,第一溢胶槽和所述第二溢胶槽之间形成有连接块,所述第一溢胶槽与所述连接块的连接处及所述第二溢胶槽与所述连接块的连接处均形成有弧形过渡。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溢胶槽的截面为半矩形、半圆形、半椭圆中的任一种。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溢胶槽的截面为半矩形,半矩形的两角均做倒圆角处理。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溢胶槽的截面为半矩形、半圆形、半椭圆中的任一种。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溢胶槽的截面为半矩形,所述半矩形的两角均做倒圆角处理。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溢胶槽和所述第三溢胶槽的宽度均为1.5mm,所述第二溢胶槽的深度为0.9mm,所述第三溢胶槽的深度为0.6mm。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溢胶槽的截面为半圆形,其半径大于第二溢胶槽的深度。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框的底部一侧一体成型有侧板,所述侧板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孔。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解决光伏组件二次溢胶的边框,层压框包括相连接的层压侧边框和层压上边框,所述层压上边框上与所述层压侧边框的连接处设有第二溢胶槽,所述层压上边框远离所述第二溢胶槽的一端设有第一溢胶槽,支撑侧边框顶部一端与支撑主边框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三溢胶槽。光伏边框的第一溢胶槽和第二溢胶槽,提供给硅胶的缓冲空间较多,在组件受力变形或硅胶固化不足时,硅胶不易溢出,有效避免了组件产生的二次溢胶不良问题;而整个层压件固定腔内的边沿使用平滑倒角设计,无尖锐凸起,解决组件应力集中导致的爆板问题。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现有光伏边框的结构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现有光伏边框的剖视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伏边框的结构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伏边框的剖视图。
[0026]图标:1

边框;2

支撑框;201

支撑主边框;202

支撑侧边框;203

支撑腔;204

第三溢胶槽;3

层压框;301

层压侧边框;302

层压上边框;303

第二溢胶槽;304

第一溢胶槽;4

层压件固定腔;5

侧板;501

安装孔;1
’‑
边框;4
’‑
层压件固定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市面上常见的光伏边框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边框内形成有层压件固定腔4和支撑腔203,在边框的顶部位于层压件固定腔4内部形成有一个溢胶槽,该溢胶槽为防倒流
设计,其截面呈弯曲状。现有边框虽然有溢胶槽,但是因硅胶固化时间短,固化深度不足,组件收到受力后,仍会存在正面二次溢胶;且仅一个边框溢胶槽可容纳硅胶量较少,更易溢胶,此外,溢胶槽采用倒流设计,硅胶未填充满溢胶槽硅胶就容易顺着溢胶槽流出,容易出现二次溢胶;在溢胶槽处还存在尖锐设计,容易挤压受力爆板。
[0029]如图3至图4所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解决光伏组件二次溢胶的边框,边框具有用于安装层压件的层压框3和位于层压框3下方与层压框3相连接的支撑框2,支撑框2形成有容纳角码的支撑腔203。
[0030]层压框3与支撑框2形成有侧向开口的层压件固定腔4,层压框3包括一体成型的层压侧边框301和层压上边框302,层压框3的截面呈倒立的L型,支撑框2包括一体成型的支撑主边框201和支撑侧边框202,支撑主边框201和支撑侧边框202的截面均为L型,支撑主边框201和支撑侧边框202形成一个口字型的支撑框2,层压侧边框301的底端与支撑主边框201的顶端相连接,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解决光伏组件二次溢胶的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具有用于安装层压件的层压框(3)和位于所述层压框(3)下方与所述层压框(3)相连接的支撑框(2);所述支撑框(2)形成有容纳角码的支撑腔(203);所述层压框(3)与所述支撑框(2)形成有侧向开口的层压件固定腔(4);所述层压框(3)包括相连接的层压侧边框(301)和层压上边框(302),所述层压上边框(302)上与所述层压侧边框(301)的连接处设有第二溢胶槽(303),所述层压上边框(302)远离所述第二溢胶槽(303)的一端设有第一溢胶槽(304),所述第一溢胶槽(304)和所述第二溢胶槽(303)沿着所述层压框(3)的轴向贯通所述层压框(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光伏组件二次溢胶的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2)包括相连接的支撑主边框(201)和支撑侧边框(202),所述支撑主边框(201)和所述支撑侧边框(202)的截面均为L型,所述层压侧边框(301)的底端与所述支撑主边框(201)的顶端相连接,所述支撑侧边框(202)顶部一端与所述支撑主边框(201)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三溢胶槽(204),所述第三溢胶槽(204)沿着所述支撑侧边框(202)的轴向贯通所述支撑侧边框(2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光伏组件二次溢胶的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溢胶槽(304)为弧形槽,第一溢胶槽(304)和所述第二溢胶槽(303)之间形成有连接块,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壮壮穆成伟王鹏陈良水杨庆王岩
申请(专利权)人:环晟新能源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