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山西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氮掺杂碳负载单原子钯催化剂的制备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7921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氮掺杂碳负载单原子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葡萄糖、二氰二胺和四氯钯酸铵油浴混合均匀,接下来冷冻干燥去除溶剂,以防止单原子聚集团簇或纳米颗粒,最后高温煅烧得到氮掺杂碳负载钯单原子催化剂Pd1/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氮掺杂碳负载单原子钯催化剂的制备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单原子钯催化剂和电化学传感,具体涉及一种以氮掺杂碳为载体的单原子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及将制得的催化剂用于电化学检测水体中的抗生素呋喃唑酮。

技术介绍

[0002]呋喃唑酮(FZD)是一种重要的硝基呋喃类抗生素,广泛应用于抗菌剂和抗癌剂。服用的FZD不能被人体完全吸收,通常以25

50%的残留量随着尿液排出,1

2%转化成氨基化呋喃唑酮(AOZ)。即使较低浓度的FZD释放到环境中,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可能会引起致畸和致癌。因此,发展高灵敏的FZD检测技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0003]相比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法、荧光法和分光光度法,电化学法由于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灵敏度高和选择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抗生素传感领域中。目前,碳基纳米材料、贵金属纳米材料和金属氧化物等用于电化学检测水体中的FZD,但仍存在检测范围窄、灵敏度低及催化剂成本较高等问题,因此需要寻求其他新型催化剂构建电化学传感用于高灵敏检测水体中的FZD。
[0004]单原子催化剂(SACs)是近年来新兴的新型催化剂,与传统的纳米材料相比,具有100%原子利用率,金属

载体强相互作用和均一的催化活性位点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环境和能源转化等领域。然而,目前金属单原子具有较高的表面能,易迁移团聚为纳米团簇或颗粒。氮掺杂多孔碳具有较高的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和较高的导电性,可用于锚定单个金属原子。由于复杂水环境和催化活性不易控制,SACs在电化学检测水体抗生素应用较少。
[0005]因此,急需寻求一种氮掺杂碳负载单原子钯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并将制得的催化剂应用于抗生素呋喃唑酮的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氮掺杂碳负载单原子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并将所制得的催化剂修饰于电极用于水体中FZD的检测,且该检测方法应具有检测限低、稳定性高和选择性好等优点。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8]一种氮掺杂碳负载单原子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葡萄糖、二氰二胺和四氯钯酸铵油浴混合均匀,接下来冷冻干燥去除溶剂,以防止单原子聚集团簇或纳米颗粒,最后高温煅烧得到氮掺杂碳负载钯单原子催化剂。
[0009]具体方法是:将葡萄糖和二氰二胺,在60

100℃条件下油浴一段时间,使二者溶解完全至透明;配制一定浓度的四氯钯酸铵溶液,将四氯钯酸铵、葡萄糖和二氰二胺按照物质的量的比1:130

150:540

560混合搅拌0.5

5小时,继续油浴,混合均匀;将混合均匀的溶液冷冻干燥去除溶剂,最后得到的固体混合样品在管式炉中在惰性气体氛围中600

900℃高
温煅烧1

4小时,得到氮掺杂碳负载单原子钯催化剂(Pd1/N

C)。
[0010]其中,所述的四氯钯酸铵可以用硝酸钯、醋酸钯或氯化钯替代,四氯钯酸铵价格更便宜;
[0011]所述的二氰二胺为氮源,可用尿素或三聚氰胺替代。
[0012]所述的葡萄糖可用蔗糖或壳聚糖替代。
[0013]所述的油浴加热温度优选80℃为反应温度。
[0014]所述的四氯钯酸铵、葡萄糖、二氰二胺物质的量的比为:1:139:552
[0015]所述的混合搅拌时间优选4小时。
[0016]所述的惰性气体,优选高纯Ar,高温处理温度较高,如果用N2可能会掺杂至催化剂中,而Ar保证了不对反应产生干扰。
[0017]所述的煅烧温度优选800℃,煅烧时间优选2小时。
[0018]一种氮掺杂碳负载单原子钯催化剂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9]将裸的玻碳电极(GCE)用Al2O3抛光,再用乙醇和水清洗,用氮气吹干使其镜面光滑干燥;将催化剂Pd1/N

C溶于二次水超声形成1mg/ml的均匀分散液;取2

10μLPd1/N

C滴涂于玻碳电极表面,在红外灯下烤干,得到Pd1/N

C修饰的玻碳电极。
[0020]所述的滴涂在玻碳电极的Pd1/N

C的剂量优选6μL。
[0021]一种用Pd1/N

C修饰的玻碳电极检测水体中FZD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2](1)分别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FZD标准溶液;
[0023](2)Pd1/N

C修饰的玻碳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银/氯化银/饱和氯化钾作为参比电极和铂丝电极作为对电极组装三电极体系,置于0.1M磷酸盐缓冲溶液中(pH=7)对不同浓度的FZD进行检测,用循环伏安法(CV)记录不同浓度的FZD对应的峰值电流,根据峰值电流值与FZD标准溶液浓度,绘制标准曲线。
[0024]采用的循环伏安法,电位范围在

0.8~0.6V,富集时间2分钟。
[0025]作为对照,使用相同的方法制备氮掺杂碳(N

C)和钯纳米粒子(PdNPs/N

C)修饰玻碳电极。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N

C和PdNPs/N

C相比,Pd1/N

C催化剂在中性溶液中对FZD的测定表现出最高的电化学活性。Pd1/N

C传感器提供更宽的检测范围和检测限3.1nM,是PdNPs/N

C的516倍,远远超过原始N

C。此外Pd1/N

C还很好的表现出对实际水样中FZD检测的选择性。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氮掺杂碳负载的单原子钯催化剂的(c)球差电镜图和(d)元素分布图;
[0028]图2为单原子钯催化剂,钯纳米粒子和氮掺杂碳的XRD图;
[0029]图3为钯纳米粒子透射电镜图;
[0030]图4为单原子钯催化剂的CV表征实验,钯纳米粒子,氮掺杂碳修饰的玻碳电极在50μMFZD0.1MpH=7.0PBS,扫速50mVs
‑1;
[0031]图5为单原子钯催化剂的抗干扰分析。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以下实施例旨在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33]实施例1
[0034]1g葡萄糖和4g二氰二胺溶于60mL二次水,在80℃条件下油浴一段时间,使二者溶解完全至透明。逐滴加入10mmol/L 1mL四氯钯酸铵溶液将继续搅拌4小时,使三者混合均匀,随后将溶液冷冻干燥去除二次水,得到干燥的固体混合物样品,最后在Ar保护下的管式炉中高温煅烧2小时得到氮掺杂碳负载的单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氮掺杂碳负载单原子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葡萄糖和二氰二胺,在60

100℃条件下油浴一段时间,使二者溶解完全至透明;配制一定浓度的四氯钯酸铵溶液,将四氯钯酸铵、葡萄糖和二氰二胺按照物质的量的比1:130

150:540

560混合搅拌0.5

5小时,继续油浴,混合均匀;将混合均匀的溶液冷冻干燥去除溶剂,最后得到的固体混合样品在管式炉中在惰性气体氛围中600

900℃高温煅烧1

4小时,得到氮掺杂碳负载单原子钯催化剂(Pd1/N

C)。2.如权利要求1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氯钯酸铵用硝酸钯、醋酸钯或氯化钯替代;所述的二氰二胺用尿素或三聚氰胺替代;所述的葡萄糖用蔗糖或壳聚糖替代。3.如权利要求1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浴加热温度为80℃。4.如权利要求1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氯钯酸铵、葡萄糖、二氰二胺物质的量的比为:1:139:552。5.如权利要求1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搅拌时间为4小时。6.如权利要求1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惰性气体为Ar。7.如权利要求1所述催化剂的制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忠平张彭伊雯雯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