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形缝涌流水土体修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75998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形缝涌流水土体修复结构,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墙体和多组板体,所述板体之间留有变形缝,所述变形缝中部设置有钢板中埋式止水带;所述板体包括背水部和迎水部,所述迎水部与墙体相贴合,所述背水部设置有多组第一注浆孔,所述第一注浆孔朝墙体的方向延伸至墙体内部,所述背水部设置有多组第二注浆孔,所述第二注浆孔远离背水部的一端与变形缝相连通;所述钢板中埋式止水带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组第二注浆孔内,所述变形缝内设置有弹性橡胶止水棒,所述迎水部设置有覆盖变形缝的接水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修复结构具有节省成本,提高治理效果的特点。提高治理效果的特点。提高治理效果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形缝涌流水土体修复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变形缝涌流水土体修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变形缝是隧道防水薄弱部位之一,变形缝渗漏水病害是影响隧道正常使用的主要病害之一,变形缝渗漏水的特点是渗漏水病害严重,并且主要以线流、股流和涌流为主,还存在有漏水量大,治理难度大的特点。
[0003]现有的治理变形缝涌流水的主要手段是采用注浆止水的方式进行治理,注浆止水工艺是渗漏水治理的主要施工手段,注浆止水工艺一般为打孔至变形缝处结构迎水部,注入聚氨酯、丙烯酸盐等桨叶进行止水,其具有施工便捷、无需大型施工设备、治理成本低的特性。由于变形缝属于明缝,其主要功能是为满足结构热胀冷缩伸缩变形需要,以及不均匀沉降的需求,变形缝治理完成后出现复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1、有机化学浆液的耐久性有限,材料质量无满足国标要求,因此经常出现复漏的现象;2、化学浆液的固结体无法适应伸缩变形和剪切变形的要求,建筑结构变形缝在产生伸缩或沉降变形后固结体容易被破坏,因此出现复漏的现象;3、变形缝涌流水,水量大,直接采用化学注浆容易冲散浆液,导致化学浆液固化时间变长,反应不完全,从而导致止水失效。
[0004]结合上述技术特点,现有的注浆止水工艺维护周期长,更注重于临时止水效果,并且治理成本高,无法良好的响应节能减排的政策,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隧道变形缝涌流水土体修复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变形缝涌流水土体修复结构。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变形缝涌流水土体修复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变形缝涌流水土体修复结构,包括墙体和多组板体,所述板体之间留有变形缝,所述变形缝中部设置有钢板中埋式止水带;所述板体包括迎水部和背水部,所述迎水部与墙体相贴合,所述背水部设置有多组第一注浆孔,所述第一注浆孔朝墙体的方向延伸至墙体内部,所述背水部设置有多组第二注浆孔,所述第二注浆孔远离背水部的一端与变形缝相连通;所述中埋式止水带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组第二注浆孔内,所述变形缝内设置有弹性橡胶止水棒,所述迎水部设置有覆盖变形缝的接水盒。
[0008]优选的,所述背水部开设有第三注浆孔,所述第三注浆孔与变形缝相连通,所述注浆孔远离背水部的一端位于钢板中埋式止水带和弹性橡胶止水棒之间。
[0009]优选的,所述弹性橡胶止水棒与板体位于变形缝的端壁设置有密封胶。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注浆孔位于墙体的长度尺寸为3

5m。
[0011]优选的,多组所述第一注浆孔为呈梅花形布置。
[0012]优选的,多组所述第一注浆孔与变形缝之间的距离小于3m。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注浆孔的直径为10

20mm。
[0014]优选的,所述第二注浆孔中心轴线与变形缝所处平面的夹角为30

60
°
,位于所述变形缝两侧的第二注浆孔呈对称关系。
[0015]优选的,所述变形缝的宽度尺寸为2

3cm。
[001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17]1.通过在板体设置第一注浆孔,第一注浆孔呈梅花型布置,且第一注浆孔延伸至墙体内部,利用注浆泵通过第一注浆孔向墙体内注浆浆液,以改善墙体的渗透性,达到墙体改良的目的,通过设置第二注浆孔,进行注浆止水,达到临时封闭变形缝渗漏水通道的目的,并利用弹性橡胶止水棒置于变形缝处,再设置接水盒,达到多级防护的目的。
[0018]2.通过设置第三注浆孔,实现预留冗余二次处理措施的目的,实现分级治理工艺。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一种变形缝涌流水土体修复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一种变形缝涌流水土体修复结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1、墙体;2、板体;21、背水部;211、第一注浆孔;212、第二注浆孔;213、第三注浆孔;22、迎水部;3、变形缝;31、内衬板;32、弹性橡胶止水棒;33、密封胶;34、钢板中埋式止水带;4、接水盒。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变形缝涌流水土体修复结构。参照图1,包括墙体1和多组板体2,相邻两组板体2之间留有变形缝3,变形缝3的宽度为2

3cm,变形缝3的宽度最优为2cm,变形缝3内放置有内衬板31,其中,板体2包括背水部21和迎水部22,背水部21与墙体1相贴合连接,背水部21开设有多组第一注浆孔211,第一注浆孔211朝墙体1的方向延伸至墙体1内部;背水部21开设有多组第二注浆孔212,第二注浆孔212远离背水部21的一端与变形缝3相连通,变形缝3内部靠近背水部21的一端放置有弹性橡胶止水棒32,弹性橡胶止水棒32和板体2位于变形缝3的端壁粘接有密封胶33,迎水部22螺栓连接有覆盖变形缝3的接水盒4。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第一注浆孔211向墙体1内部注射用于降低墙体1渗透性的浆液,以此达到土体改良的目的,通过向第二注浆孔212内注射浆液,以达到临时封闭变形缝3渗漏水通道的目的,弹性橡胶止水棒32和接水盒4的设置达到了对变形缝3的多级防护的目的。
[0024]参照图1,位于变形缝3两侧的第二注浆孔212呈对称关系,且第二注浆孔212的中心轴线与变形缝3所处平面的夹角为30

60
°
,其中第二注浆孔212的中心轴线与变形缝3所处平面的夹角最优为45
°
,第二注浆孔212的直径为10

20mm,其中第二注浆孔212的直径最优为10mm;变形缝3中部安装有钢板中埋式止水带34,钢板中埋式止水带34埋设于板体2内,且钢板中埋式止水带34位于板体2内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二注浆孔212内。
[0025]参照图1和图2,第一注浆孔211位于墙体1的长度尺寸为3

5m,其中第一注浆孔211位于墙体1的长度尺寸最优为4m,位于同一板体2的第一注浆孔211呈梅花布置,第一注浆孔
211与变形缝3之间的距离小于3m,使得墙体1靠近变形缝3的墙部位得到改良。
[0026]参照图1,背水部21开设有第三注浆孔213,第三注浆孔213远离背水部21的一端贯穿板体2至变形缝3处,且位于变形缝3处的第三注浆孔213在钢板中埋式止水带34和弹性橡胶止水棒32之间,第三注浆孔213的设置实现了预留冗余二次处理措施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分级治理工艺。
[002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变形缝涌流水土体修复结构的实施原理:
[0028]在工作人员施工之前进行隧道渗漏水病害检查的确认,确认隧道渗漏水点的具体位置,在板体2距离变形缝33m范围内的部位开设第一注浆孔2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形缝涌流水土体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1)和多组板体(2),所述板体(2)之间留有变形缝(3),所述变形缝(3)中部设置有钢板中埋式止水带(34);所述板体(2)包括和背水部(21)和迎水部(22),所述迎水部(22)与墙体(1)相贴合,所述背水部(21)设置有多组第一注浆孔(211),所述第一注浆孔(211)朝墙体(1)的方向延伸至墙体(1)内部,所述背水部(21)设置有多组第二注浆孔(212),所述第二注浆孔(212)远离背水部(21)的一端与变形缝(3)相连通;所述钢板中埋式止水带(34)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组第二注浆孔(212)内,所述变形缝(3)内设置有弹性橡胶止水棒(32),所述迎水部(22)设置有覆盖变形缝(3)的接水盒(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形缝涌流水土体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水部(21)开设有第三注浆孔(213),所述第三注浆孔(213)与变形缝(3)相连通,所述注浆孔远离背水部(21)的一端位于钢板中埋式止水带(34)和弹性橡胶止水棒(32)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形缝涌流水土体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橡胶止水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风仙石鲁宁孙曦源陈挺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建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