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拜耳公司专利>正文

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和包含它们的杀真菌剂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7363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其包含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和包含它们的杀真菌剂组合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其包含作为化合物(A)的2

[2


‑4‑
(4

氯苯氧基)苯基]‑2‑
羟基
‑3‑
(1,2,4

三唑
‑1‑
基)丙酸甲酯、2

[2


‑4‑
(4

氯苯氧基)苯基]‑2‑
羟基
‑3‑
(1,2,4

三唑
‑1‑
基)丙酸或其混合物,作为化合物(B)的isoflucypram和作为化合物(C)的至少一种其他呼吸链复合物I或II的抑制剂。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包含所述化合物结合物的杀真菌剂组合物,以及所述化合物结合物和杀真菌剂组合物作为生物活性剂的用途,特别是用于在作物保护和工业材料保护中防治植物病原性真菌,和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用途。
[0002]在本申请全文中,术语“组合物”和“制剂”用作同义词,指本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其包含(A)作为化合物(A)的2

[2


‑4‑
(4

氯苯氧基)苯基]
‑2‑
羟基
‑3‑
(1,2,4

三唑
‑1‑
基)丙酸甲酯、2

[2


‑4‑
(4

氯苯氧基)苯基]
‑2‑
羟基
‑3‑
(1,2,4

三唑
‑1‑
基)丙酸或其混合物,(B)作为化合物(B)的isoflucypram,和(C)作为化合物(C)的至少一种其他活性化合物,其选自呼吸链复合物I或II的抑制剂,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其他活性化合物(C)不同于化合物(A)和(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其中化合物(C)选自(2.001)苯并烯氟菌唑(benzovindiflupyr)、(2.002)联苯吡菌胺(bixafen)、(2.003)啶酰菌胺(boscalid)、(2.004)萎锈灵(carboxin)、(2.005)氟吡菌酰胺(fluopyram)、(2.006)氟酰胺(flutolanil)、(2.007)氟唑菌酰胺(fluxapyroxad)、(2.008)呋吡菌胺(furametpyr)、(2.009)异丙噻菌胺(isofetamid)、(2.010)吡唑萘菌胺(isopyrazam)(反式差向异构对映体1R,4S,9S)、(2.011)吡唑萘菌胺(反式差向异构对映体1S,4R,9R)、(2.012)吡唑萘菌胺(反式差向异构外消旋体1RS,4SR,9SR)、(2.013)吡唑萘菌胺(顺式差向异构外消旋体1RS,4SR,9RS与反式差向异构外消旋体1RS,4SR,9SR的混合物)、(2.014)吡唑萘菌胺(顺式差向异构对映体1R,4S,9R)、(2.015)吡唑萘菌胺(顺式差向异构对映体1S,4R,9S)、(2.016)吡唑萘菌胺(顺式差向异构外消旋体1RS,4SR,9RS)、(2.017)戊苯吡菌胺(penflufen)、(2.018)吡噻菌胺(penthiopyrad)、(2.019)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2.020)Pyraziflumid、(2.021)氟唑环菌胺(sedaxane)、(2.022)1,3

二甲基

N

(1,1,3

三甲基

2,3

二氢

1H


‑4‑
基)

1H

吡唑
‑4‑
甲酰胺、(2.023)1,3

二甲基

N

[(3R)

1,1,3

三甲基

2,3

二氢

1H


‑4‑
基]

1H

吡唑
‑4‑
甲酰胺、(2.024)1,3

二甲基

N

[(3S)

1,1,3

三甲基

2,3

二氢

1H


‑4‑
基]

1H

吡唑
‑4‑
甲酰胺、(2.025)1

甲基
‑3‑
(三氟甲基)

N

[2'

(三氟甲基)联苯
‑2‑
基]

1H

吡唑
‑4‑
甲酰胺、(2.026)2


‑6‑
(三氟甲基)

N

(1,1,3

三甲基

2,3

二氢

1H


‑4‑
基)苯甲酰胺、(2.027)inpyrfluxam、(2.028)3

(二氟甲基)
‑1‑
甲基

N

(1,1,3

三甲基

2,3

二氢

1H


‑4‑
基)

1H

吡唑
‑4‑
甲酰胺、(2.029)3

(二氟甲基)
‑1‑
甲基

N

[(3S)

1,1,3

三甲基

2,3

二氢

1H


‑4‑
基]

1H

吡唑
‑4‑
甲酰胺、(2.030)3

(二氟甲基)

N

(7



1,1,3

三甲基

2,3

二氢

1H


‑4‑
基)
‑1‑
甲基

1H

吡唑
‑4‑
甲酰胺(通用名称:fluindapyr)、(2.031)3

(二氟甲基)

N

[(3R)
‑7‑


1,1,3

三甲基

2,3

二氢

1H


‑4‑
基]
‑1‑
甲基

1H

吡唑
‑4‑
甲酰胺、(2.032)3

(二氟甲基)

N

[(3S)
‑7‑


1,1,3

三甲基

2,3

二氢

1H


‑4‑
基]
‑1‑
甲基

1H

吡唑
‑4‑
甲酰胺、(2.033)5,8

二氟

N

[2

(2


‑4‑
{[4

(三氟甲基)吡啶
‑2‑
基]氧基}苯基)乙基]喹唑啉
‑4‑
胺、(2.034)N

(2

环戊基
‑5‑
氟苄基)

N

环丙基
‑3‑
(二氟甲基)
‑5‑

‑1‑
甲基

1H

吡唑
‑4‑
甲酰胺、(2.035)N

(2

叔丁基
‑5‑
甲基苄基)

N

环丙基
‑3‑
(二氟甲基)
‑5‑

‑1‑
甲基

1H

吡唑
‑4‑
甲酰胺、(2.036)N

(2

叔丁基苄基)

N

环丙基
‑3‑
(二氟甲基)
‑5‑

‑1‑
甲基

1H

吡唑
‑4‑
甲酰胺、(2.037)N

(5


‑2‑
乙基苄基)

N

环丙基
‑3‑
(二氟甲基)
‑5‑

‑1‑
甲基

1H

吡唑
‑4‑
甲酰胺、(2.039)N

[(1R,4S)
‑9‑
(二氯亚甲基)

1,2,3,4

四氢

1,4

桥亚甲基萘(methanonaphthalen)
‑5‑
基]
‑3‑
(二氟甲基)
‑1‑
甲基

1H

吡唑
‑4‑
甲酰胺、(2.040)N

[(1S,4R)
‑9‑
(二氯亚甲基)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
申请(专利权)人:拜耳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