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抛物体运动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7052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抛物体运动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包括实验盒本体(1)为长方体盒状,打开前侧盒盖(6)后,底部前端向外凸出部分的空腔形成底仓(4),实验盒本体(1)的后侧板为透明板(5);盒盖(6)内侧上部固定安装弧形槽(7),观察框(11)粘贴于透明板(5)的后面,观察框(11)的上下底框内侧带有滑槽(15),滑槽(15)内装入可沿着滑槽移动的滑板(13),任意两块滑板(13)之间均可形成狭缝(14),可以在狭缝(14)中观察该位置处小球(10)运动至此处时的X坐标所对应的Y坐标,并可在透明板(5)上作出标记。该实验盒可以直接的展示平抛物体运动曲线的生成过程,适合于初学者对平抛物体运动的学习与研究。研究。研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抛物体运动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物理实验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平抛物体运动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抛体运动是中学物理学习的重点,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主要原因是一般抛射体都是瞬间完成的运动,无法去固定其运动过程,无法直接得到物体的运动轨迹线,对学生的学习造成极大的影响。中学物理需要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并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和演示实验使学生建立物理概念,认识其规律,获得定性知识。例如对平抛运动,如何直接的、准确的再现物体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一大难题。
[0003]现有平抛物体运动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小球沿着弧形槽7在槽口水平抛出,穿过带孔的卡片18后,以卡片18所在高度为基准,在立板17上大致描出对应点,如此得到若干对应点后,在立板17上画出对应点平抛运动曲线;然而图1的装置很难操作,得出的曲线极其不准确,由此计算得到的参数与实际相差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平抛物体运动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问题。即采用直接按物体运动的实际位置描点方法,在相同抛射初始速度下直接将小球平抛运动点的轨迹描画出来,直观的展示平抛物体运动曲线的生成过程,清晰明确,符合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学习规律,对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的帮助。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平抛物体运动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实验盒本体1、挡板2、挡板合页3、底仓4、透明板5、盒盖6、弧形槽7、挡钉孔8、挡钉9、小球10、观察框11、盒盖合页12、滑板13、狭缝14、滑槽15、锁扣16。
[0007]所述的实验盒本体1为长方体盒状,打开前侧盒盖6后,底部前端向外凸出部分的空腔形成底仓4,实验盒本体1的后侧板为透明板5制成。
[0008]所述的盒盖6内侧上部固定安装弧形槽7,弧形槽7右端向实验盒本体1底部的底仓4方向倾斜,弧形槽7的右端部向左6

7cm一段槽底制成平面,并且与水平面平行。
[0009]所述的盒盖6一端用盒盖合页12连接在实验盒本体1的左侧板上,实验盒本体1的右侧板上通过挡板合页3连接挡板2,所述的盒盖6的另一端安装锁扣16,可以将盒盖6打开或关闭。
[0010]所述的挡板2打开时与实验盒本体1的右侧板处于同一平面上,折叠后可以隐藏在实验盒本体1内。
[0011]所述的弧形槽7顶部设有三个挡钉孔8,在其中之一的挡钉孔8内插入挡钉9,挡钉9上部弧形槽7内放置小球10;
[0012]所述的透明板5上面画有XOY坐标系,当小球10的直径处于弧形槽7右侧端面时,小
球10的中心点向透明板5平面引垂线,其交点即为坐标系XOY的原点O。
[0013]所述的观察框11为木质材料制成,粘贴于透明板5的后面,观察框11的上下底框内侧带有滑槽15,滑槽15内装入可沿着滑槽移动的滑板13,并且滑板13组合后的宽度小于观察框11的内侧总体宽度,任意两块滑板13之间均可形成狭缝14,可以在狭缝14中观察该位置处小球10运动至此处时的X坐标所对应的Y坐标,并在透明板5上作出标记。
[0014]所述的挡板2内侧粘贴一层海绵体。
[0015]所述的小球10采用金属球。
[0016]所述的盒盖6的底部向外弯折成直角,可以将实验盒本体1完全封闭。
[0017]所述的透明板5为有机玻璃或其它透明材料所制成的薄板。
[0018]所述的挡钉9还可以从盒盖6的一侧穿过挡钉孔8。
[0019]所述的实验盒本体1的上部设有拎手17。
[0020]所述的实验方法包括
[0021](1)选择平抛小球10运动的初速度。将挡钉9置于某一挡钉孔8内,小球10置于该挡钉之上的弧形槽7内。(2)画小球10运动曲线的草图。将挡钉8向外拉出,肉眼观察小球的运动曲线,在透明板5上画出曲线的草图。
[0022](3)作出小球10平抛运动曲线上的某一点。在该实验装置的后面将任意两块滑板13之间形成狭缝14,狭缝14所在位置即为观察点的X坐标;然后注意观察狭缝14内小球运动草图的位置处,从盒盖6一侧将小球10释放,看准小球平抛运动挡住狭缝14一瞬间的位置处,即是小球在该点的Y坐标,用墨水笔在此作出标记,得到该点的准确位置。
[0023](4)做小球10平抛运动曲线。沿着曲线草图改变狭缝14的位置,重复(3)的步骤,至少得到小球10平抛运动曲线上的5个点,擦掉原来的曲线草图,将这些点与坐标系XOY上的0点光滑连接起来,即得到小球10平抛运动曲线。
[0024]由上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抛物体运动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的有益效果为:(1)打开盒盖6至与透明板5平行状态后,小球10沿着弧形槽7水平抛出,可以在实验装置的后面两滑板13之间的狭缝14中,直接观察该位置处小球10运动至此处时的X平坐标所对应的Y坐标,并在透明板5上作出标记,变换狭缝14的位置,即可得出小球10平抛运动曲线上的若干点,进而画出小球10的平抛运动曲线。(2)实验装置紧凑精致,结构合理,方便携带,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实验研究。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抛物体运动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抛物体运动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的观察框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抛物体运动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现有平抛物体运动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实验盒本体,2、挡板,3、挡板合页,4、底仓,5、透明板,6、盒盖,7、弧形槽,8、挡钉孔,9、挡钉,10、小球,11、观察框,12、盒盖合页,13、滑板,14、狭缝,15、滑槽,16、锁
扣,17、拎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31]该实验盒的优点之一是可以把全部实验相关器材集成于盒内,实验盒本体1为长方体盒状,打开前侧盒盖6后,底部前端向外凸出部分的空腔形成底仓4,实验盒本体1的后侧板为透明板5制成,由于底仓4的底部面积较大,所以该实验盒置于任何平面上均可稳定操作,不会产生晃动影响实验结果。
[0032]盒盖6内侧上部固定安装弧形槽7,弧形槽7右端向实验盒本体1底部的底仓4方向倾斜,并使得弧形槽7的右端底部呈水平状态。为了使小球在滚落时不产生冲击,用弧形槽7代替一般所用的斜槽导轨,但是弧形槽7的右端部向左6

7cm一段槽底制成平面,并且与水平面平行,确保小球沿水平方向抛射出去。
[0033]所述的弧形槽7顶部设有三个挡钉孔8,在其中之一的挡钉孔8内插入挡钉9,挡钉9上部弧形槽7内放置小球10;
[0034]盒盖6一端用盒盖合页12连接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抛物体运动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包括实验盒本体(1)、挡板(2)、挡板合页(3)、底仓(4)、透明板(5)、盒盖(6)、弧形槽(7)、挡钉孔(8)、挡钉(9)、小球(10)、观察框(11)、盒盖合页(12)、滑板13、狭缝14、滑槽15、锁扣16;所述的实验盒本体(1)为长方体盒状,打开前侧盒盖(6)后,底部前端向外凸出部分的空腔形成底仓(4),实验盒本体(1)的后侧板为透明板(11)制成;所述的盒盖(6)内侧上部固定安装弧形槽(7),弧形槽(7)右端向实验盒本体(1)底部的底仓(4)方向倾斜,弧形槽(7)的右端部向左6

7cm一段槽底制成平面,并且该平面与水平面保持平行;所述的盒盖(6)一端用盒盖合页(12)连接在实验盒本体(1)的左侧板上,实验盒本体(1)的右侧板上通过挡板合页(3)连接挡板(2),所述的盒盖(6)的另一端安装锁扣(16),可以将盒盖(6)打开或关闭;所述的挡板(2)打开时与实验盒本体(1)的右侧板处于同一平面上,折叠后可以隐藏在实验盒本体(1)内;所述的弧形槽(7)顶部设有三个挡钉孔(8),在其中之一的挡钉孔(8)内插入挡钉(9),挡钉(9)上部弧形槽(7)内放置小球(10);所述的透明板(5)上面画有XOY坐标系,当小球(10)的直径处于弧形槽(7)右侧端面时,小球(10)的中心点向透明板(5)平面引垂线,其交点即为坐标系XOY的原点O;所述的观察框(11)为木质材料制成,粘贴于透明板(5)的后面,观察框(11)的上下底框内侧带有滑槽(15),滑槽(15)内装入可沿着滑槽移动的滑板(13),并且滑板(13)组合后的宽度小于观察框(11)的内侧总体宽度,任意两块滑板(13)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英王欣悦戴本书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