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嗜尸性昆虫演替规律研究的蝇类昆虫诱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6831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嗜尸性昆虫演替规律研究的蝇类昆虫诱捕装置,包括尸体放置及幼虫收集层,为顶部敞开的五面容器;尸体放置及幼虫收集层设置多个第一支撑杆;尸体放置及幼虫收集层的底面设置一个或多个幼虫收集瓶;防护笼,为四面均为通道口的容器,设置在尸体放置及幼虫收集层的上方;防护笼设置多个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一支撑杆插接;成虫诱捕收集网,外部为底部开口的五面网兜,设置在防护笼的一侧;成虫诱捕收集网的内部设置内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尸体演替和昆虫采集两个任务,可实现对幼虫和成虫的批量采集,根据蝇类的飞行特点,实现对蝇类的连续采集,弥补因人工采集的漏采。工采集的漏采。工采集的漏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嗜尸性昆虫演替规律研究的蝇类昆虫诱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实验装置
,尤其是指一种用于嗜尸性昆虫演替规律研究的蝇类昆虫诱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死亡发生后,嗜尸性蝇类能够被尸体吸引,法医昆虫学可通过嗜尸性昆虫的演替规律为死亡时间推断提供科学依据,不同地区存在的昆虫种类及演替规律有所不同。
[0003]目前对嗜尸性昆虫的演替研究大多采用野外直接放置实验动物尸体进行,没有防护设施来防止野生动物(如野狗等)啃食拖拉、降雨造成嗜尸性昆虫以外的影响。有些实验会通过放置铁丝网的方式避免野生动物的影响,但铁丝网往往不易固定,昆虫调查中每次观察和取样都需要将铁丝网移开,操作不便。同时,嗜尸性昆虫的捕捉主要通过捕虫网、陷阱等人工捕捉,操作繁杂。
[0004]例如,现有演替研究主要将尸体直接放置于野外环境下,通过捕虫网、设置陷阱及拾取等方式人工捕捉尸体环境中的嗜尸性昆虫。由于缺乏防护措施,降水、野外动物等会影响尸体环境进而影响演替实验的进行。
[0005]又例如,中国技术专利(CN206314455U)公开的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嗜尸性昆虫演替规律研究的蝇类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尸体放置及幼虫收集层(1),为顶部敞开的五面容器;所述尸体放置及幼虫收集层(1)设置多个第一支撑杆(2);所述尸体放置及幼虫收集层(1)的底面设置一个或多个幼虫收集瓶(4);防护笼(10),为四面均为通道口的容器,设置在所述尸体放置及幼虫收集层(1)的上方;所述防护笼(10)设置多个第二支撑杆(9),所述第二支撑杆(9)和所述第一支撑杆(2)插接;成虫诱捕收集网(13),外部为底部开口的五面网兜,设置在所述防护笼(10)的一侧;所述成虫诱捕收集网(13)的内部设置内网(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嗜尸性昆虫演替规律研究的蝇类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虫诱捕收集网(13)的内部设置一开口(15),悬挂线(14)分别连接所述开口(15)和所述成虫诱捕收集网(13)的两组顶角,形成倒漏斗形的内网(1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嗜尸性昆虫演替规律研究的蝇类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15)为圆形,且所述开口(15)的位置距离所述成虫诱捕收集网(13)的顶部1/3的高度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嗜尸性昆虫演替规律研究的蝇类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虫诱捕收集网(13)的底边(16)由金属丝固定形状,且所述成虫诱捕收集网(13)的底边(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江峰王禹王颖慧李亮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