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循环荷载下桩网结构荷载分担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岩土工程领域与土工试验模型
,特别是涉及动循环荷载下桩网结构荷载分担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桩网结构由于具有施工工期短、工后沉降小、侧向变形小等突出优点,在我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桩网结构作为特殊的土工结构体系,在运营阶段的机车与车辆的动荷载作用下其结构组成和受力性状较为复杂,对其承载机理研究中的难题仍未能统一。桩网结构中桩和桩间土存在刚度差异,路堤静荷载下桩土发生差异沉降,导致路堤填料相对滑动形成剪切面,剪切面的剪应力将桩间土上方部分荷载传递至桩体,使桩间土承担荷载减小而桩体承载增大,其荷载传递机理即“土拱效应”。此外,桩体上方的加筋垫层通过自身拉应力将桩间土上部部分荷载也传递至桩体,提高了桩体荷载分担比,即“拉膜效应”。桩土差异沉降引起的路堤“土拱效应”和垫层“拉膜效应”等核心承载问题被逐步关注。目前,桩网结构承载机理研究多是基于静荷载下的探索,对其服役阶段桩网动态承载稳定性评价的指导有限。如何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动循环荷载下桩网结构荷载分担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箱(3)、动力伺服加载控制单元、土工格栅拉膜拉力测试单元、桩土差异沉降控制单元、动态数据采集分析单元;所述模型箱(3)的箱体框架为型钢,前后壁为透明钢化玻璃(2),透明钢化玻璃(2)设置标定参考点与标尺,箱体左右两侧设置连接孔(19)用于测量多层土工格栅拉力;模型箱(3)内设有桩网结构路堤模型,桩网结构路堤模型内分布有位移计(13)、加速度计(14)、应变片(16)、动土压力盒(15);桩网结构路堤模型的顶部填料表面设有加载板(1),加载板(1)上安装的位移计(13);所述动力伺服加载控制单元,采用伺服加载控制系统施加不同荷载峰值和波形的竖向动荷载,伺服加载的激振器(9)上安装的力传感器和动位移计(13);激振器(9)与加载板(1)采用点荷载接触方式;所述土工格栅拉膜拉力测试单元,包括至少一层土工格栅(11),多个L型铝板夹具(21)和多个动态拉力计(17);土工格栅(11)左右两端通过L型铝板夹具(21)安装于模型箱(3)左右面内壁;L型铝板夹具(21)侧面与模型箱(3)外侧的动态拉力计(17)相连;动态拉力计(17)另一端与拉力计反力支架(22)之间球形铰接,确保测量动态拉力计(17)方向与土工格栅(11)拉力方向一致;所述土工格栅(11)内安装的加速度计(14)、应变片(16);所述桩土差异沉降控制单元包括承载板(4)、多个铝合金刚性的模型桩(5)、四联动升降机(6)、石墨铜套(24)、桩底铝板(12)和金属垫块(7);承载板(4)设在桩网结构路堤模型底部,承载板(4)底部安装的百分表(31)和位移计(13);承载板(4)安装在四联动升降机(6)上,四联动升降机(6)控制承载板(4)的升降,模拟桩土差异沉降;承载板(4)上预留桩身孔位;模型桩(5)顶部位于桩身孔位内;模型桩(5)的桩顶凹槽(23)内安装的动土压力盒(15);石墨铜套(24)从承载板(4)上表面套在桩身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崇磊,王沛宇,苏立君,刘兴,包一丁,单源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