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源管理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管理
,尤其涉及一种电源管理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的电源管理电路中,为了实现更多的管理功能,比如保护过压、电流检测、电流控制,输出电压控制等等;因此通常有许多外围器件遍布在芯片的外围来实现这些功能。但现有的这些外围器件会造成整个电源管理电路体积偏大、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源管理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源管理电路体积偏大、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电源管理电路,包括:电路板、充电单元、电源管理单元以及负载单元;所述电源管理单元包括主控单元、电池充电控制单元、电压保护单元以及转换单元,所述主控单元、所述电池充电控制单元、所述电压保护单元以及所述转换单元均集成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主控单元分别与所述充电单元、所述电池充电控制单元、电压保护单元以及所述转换单元连接;所述电池充电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充电单元、所述电压保护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板、充电单元、电源管理单元以及负载单元;所述电源管理单元包括主控单元、电池充电控制单元、电压保护单元以及转换单元,所述主控单元、所述电池充电控制单元、所述电压保护单元以及所述转换单元均集成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主控单元分别与所述充电单元、所述电池充电控制单元、电压保护单元以及所述转换单元连接;所述电池充电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充电单元、所述电压保护单元以及所述转换单元连接;所述转换单元与所述负载单元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单元包括第一通道单元以及第二通道单元;所述第一通道单元以及所述第二通道单元均分别与所述主控单元、所述电池充电控制单元以及所述负载单元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管理单元包括输入引脚,所述输入引脚分别与所述充电单元以及所述主控单元连接;所述充电单元包括充电源以及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充电源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输入引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管理电路;所述充电管理电路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充电管理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二二极管;所述电源管理单元还包括充电启用引脚以及充电器引脚,所述充电启用引脚以及所述充电器引脚均与所述电池充电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以及所述充电源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栅极与所述充电器引脚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充电启用引脚分别与所述充电源以及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放电管理电路;所述放电管理电路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放电管理电路包括第二开关管、第一电阻以及开关;所述电源管理单元还包括放电启用引脚以及输出引脚;所述放电启用引脚以及所述输出引脚均与所述电池充电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以及所述开关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栅极与所述输出引脚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转换单元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分别与所述开关以及所述放电启用引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输出反馈电路;所述第一输出反馈电路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第一输出反馈电路包括第三二极管、第一电感、第一电容以及第二电容;所述电源管理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俊,黄连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猿芯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