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筏钓轮电力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59714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07
一种筏钓轮电力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电池、线路板、电机;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通过螺丝固定在一起组成壳体空腔;线路板控制电路带电源开关、正转开关、反转开关;第一外壳通过双头螺栓与筏钓轮轮轴相紧固;电机紧固在杠杆上,电机输出轴从杠杆一端穿过第一外壳窗口伸到外界,杠杆安装在壳体空腔内的支点上,另一端带恢复弹簧,恢复弹簧抵在第二壳体内侧面上;双头螺栓中部外套靠轮,靠轮侧面与筏钓轮侧面压力接触;电机输出轴上紧固驱动轮;通过向杠杆施以力矩,实现驱动轮与靠轮之间的离合。具有安装在筏钓轮轮轴上,筏钓轮旋转平稳,无晃动,操作杆端头连接扳杆,可单指扳动操作,简便、灵活、省力等优点。省力等优点。省力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筏钓轮电力驱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筏钓轮电力驱动装置,应用于帮助筏钓人垂钓时克服手动放线出线速度不稳定,实现电动操作收放线钓鱼。

技术介绍

[0002]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布了题为《一种电力驱动的筏钓架竿结构及筏钓轮驱动装置》(公布号为CN 109247314 A)的专利技术创造。所述筏钓轮驱动装置安装在电控箱壳座上,包括壳体、收线驱动轮、电机、齿轮减速箱;收线驱动轮通过轴承和转轴安装在壳体上直接同筏钓轮有压接触;(i)收线驱动轮的轮面直接同筏钓轮的线团面有压接触;(ii)电机安装在壳体内腔中;齿轮减速箱输入齿轮轮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壳体内腔中;齿轮减速箱的输出轴轮与收线驱动轮的轮面离合接触;电机输出轴齿轮同齿轮减速箱输入齿轮相啮合;齿轮减速箱输入齿轮与齿轮减速箱输入齿轮轮轴活动连接,由轴向弹簧施予作用力,同齿轮减速箱壁有压接触。其不足是虽能缓出缓收鱼线,但结构复杂,体积大;而且安装使用不方便。
[0003]现行普通的筏钓轮,放线的过程中,由于受到铅坠的大小的影响,他的出线速度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铅坠重力太大,出线速度太快无法控制。市售最好的磁力缓降出线的筏钓轮,只能用于小铅坠,在大铅坠时出线速度太快而无法控制,影响钓鱼。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筏钓轮电力驱动装置,它直接安装在筏钓轮轮轴上,以直流电机为动力驱动筏钓轮绕着轮轴转动,实现稳速放线和收线。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a)一种筏钓轮电力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电池、线路板、电机;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通过螺丝固定在一起组成壳体空腔;电池、线路板位于壳体空腔内,电池两极同线路板电源输入端相连,线路板输出端同电机的输入端相连;线路板控制电路带电源开关、正转开关、反转开关;其特征是:
[0006](i)第一外壳通过双头螺栓与筏钓轮轮轴相紧固;
[0007](ii)电机紧固在杠杆上,电机输出轴从杠杆一端穿过第一外壳窗口伸到外界,杠杆安装在壳体空腔内的支点上,另一端带恢复弹簧,恢复弹簧抵在第二壳体内侧面上;
[0008](iii)双头螺栓中部外套靠轮,靠轮侧面与筏钓轮侧面压力接触;电机输出轴上紧固驱动轮;
[0009](iv)通过向杠杆施以力矩,实现驱动轮与靠轮之间的离合。
[0010](b)上述(a)所述的一种筏钓轮电力驱动装置,其特征是电源开关、正转开关、反转开关皆为轻触开关;通过滑板操作电源开关并向杠杆施以力矩;通过扳动操作杆正转、反转、居中三位分别按下正转开关、反转开关、推动滑板滑动按下电源开关;所述操作杆被限定在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上绕自身中心线转动,两侧分别带复位弹簧。
[0011]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2]1、安装在筏钓轮轮轴上,通过靠轮侧面与筏钓轮侧面压力接触,对称性好,放收线中筏钓轮旋转平稳,无晃动。
[0013]2、采用轻触开关按键,配以操作杆机械,电性能稳定,操作中可靠性好。
[0014]3、操作杆端头连接扳杆,可单指扳动操作,简便、灵活、省力。
[0015]4、现有鱼竿的筏钓轮上皆可加装,通用性好。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安装在鱼杆上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是摇柄,3是鱼竿(局部),5是筏钓轮,7是第一外壳,9是扳杆,11是第二外壳。
[0018]图2是图1视角下的分解图。
[0019]图中1是摇柄,3是鱼竿(局部),5是筏钓轮,13是筏钓轮轮轴,15是双头螺栓,17是靠轮,19是螺帽,7是第一外壳,9是扳杆,11是第二外壳。
[0020]图3是图1另一视角下的分解图。
[0021]图中1是摇柄,3是鱼竿(局部),5是筏钓轮,15是双头螺栓,17是靠轮,19是螺帽,7是第一外壳,9是扳杆,11是第二外壳,21是驱动轮,23是螺孔。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壳体空腔打开情况下去掉电池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7是第一外壳,21是驱动轮,25是杠杆,27是支点,29是恢复弹簧,11是第二外壳,19是螺帽,31是电源开关,9是板杆,33是复位弹簧,35是操作杆,37是正转开关,39是滑板,41是线路板。
[0024]图5是操作杆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43是直角双面棱。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一种筏钓轮电力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外壳(7)、第二外壳(11)、电池、线路板(41)、电机;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通过螺丝固定在一起组成壳体空腔;电池、线路板位于壳体空腔内,电池两极同线路板电源输入端相连,线路板输出端同电机的输入端相连;线路板控制电路带电源开关(31)、正转开关(37)、反转开关;本专利技术的改进之处是:
[0027](i)第一外壳(7)通过双头螺栓(15)与筏钓轮轮轴(13)相紧固。双头螺栓一端旋入筏钓轮轮轴,另一端旋入螺孔(23)在壳体空腔内使用螺帽(19)把第一外壳固定。筏钓轮(5)圆周面上緾绕鱼线,在收放线中绕着筏钓轮轮轴旋转,筏钓轮轮轴保持相对地面的静止状态。所以,双头螺栓、螺帽、第一外壳以及第二外壳皆保持相对地面的静止状态。
[0028](ii)电机紧固在杠杆(25)上,电机输出轴从杠杆一端穿过第一外壳窗口伸到外界,杠杆安装在壳体空腔内的支点(27)上,另一端带恢复弹簧(29),恢复弹簧抵在第二壳体(11)内侧面上。杠杆可以制作成一箱体,将电机整个镶入其中。支点(27)在箱体的支点轴上,支点轴两端分别架在第一外壳壳体空腔内的两个半圆孔上支撑着。所以,电机可以通过杠杆的转动实现绕着支点的小幅度转动。
[0029](iii)双头螺栓(15)中部外套靠轮(17),靠轮侧面与筏钓轮侧面压力接触;电机输出轴上紧固驱动轮(21)。双头螺栓(15)可以制成变径的,中间尺寸大,靠轮内部尺寸大,让靠轮绕着双头螺栓中部转动实现低幅压力接触,利于实现动件和静件之间平稳长寿命运
行。
[0030](iv)通过向杠杆(25)施以力矩,实现驱动轮(21)与靠轮(17)之间的离合。驱动轮与靠轮相合时,驱动轮因电机带动转动,靠轮也跟着转动,筏钓轮受靠轮侧面压力的作用也被带动转动。相离时,靠轮不受驱动轮的作用,靠轮及筏钓轮没有受到来自电机输出轴的作用力,处于自然的受力状态,可无动力或阻力的转动。
[0031]上述电源开关(31)、正转开关(37)、反转开关皆为轻触开关。轻触开关带有按块按下后让两块金属片面接触(或分离开),撤去外力后按块在弹力的作用下复位,两金属片相分离(或面接触)。本实施例中,电源开关为常闭轻触开关,正转开关、反转开关为常开轻触开关。通过滑板(39)操作电源开关(31)并向杠杆(25)施以力矩。滑板被限定在线路板上只能作定向小幅度的直线运动,可采用滑板上开3个同向长圆孔,由螺丝将滑板固定在线路板上法向略为松动的结构。向着长圆孔方向施予作用力,滑板将电源开关的按块按下,电源开关从常闭转向断开电源,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筏钓轮电力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外壳(7)、第二外壳(11)、电池、线路板(41)、电机;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通过螺丝固定在一起组成壳体空腔;电池、线路板位于壳体空腔内,电池两极同线路板电源输入端相连,线路板输出端同电机的输入端相连;线路板控制电路带电源开关(31)、正转开关(37)、反转开关;其特征是:(i)第一外壳(7)通过双头螺栓(15)与筏钓轮轮轴(13)相紧固;(ii)电机紧固在杠杆(25)上,电机输出轴从杠杆一端穿过第一外壳窗口伸到外界,杠杆安装在壳体空腔内的支点(27)上,另一端带恢复弹簧(29),恢复弹簧抵在第二壳体(11)内侧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邵平
申请(专利权)人:南平市佳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