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俞月芬专利>正文

颈椎后路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576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适用于颈椎疾病的颈椎后路固定器,由于它主要是采用上、下钩固定结构,即由撑杆及连接于其螺纹端的下固定钩和连接于其棘齿端的上固定钩组成,所以该固定器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又由于该固定器的固定中心部位均位于上、下关节突与椎弓根的连接部位,此处的骨性组织坚强、肥厚,所以固定牢稳,并可承受较大的撑开力。同时,固定远离脊髓神经根及椎动脉等组织,可避免手术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它既能突现颈椎后路整复固定之目的,又能同时实现病段颈椎椎管探查,椎板植骨融合之目的。(*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骨科医疗器械,它适用于颈椎骨折、脱位的整复固定。颈椎脊突、椎弓根及颈椎横突等骨性组织细小,发生骨折或脱位进行整复时,固定因难,目前国内外尚缺乏有效的用于颈椎后路固定的装置。国内外曾提倡应用一种微小钢板固定颈椎椎板组织。一种为稍有弯度,其上布有2孔、或3孔、或4孔的窄形钢板;另一种为瓦片状且带有孔的钢板,其上端沿纵向倾斜角为35°,可适用于合并关节突骨折者。上述两种钢板固定性能均较差,整复功能欠佳。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根据颈椎后路骨性结构、神经及血管的走行特点而设计的颈椎后路固定器,它能固定牢稳、整复功能好。其具体解决方案是在撑杆的一端带有螺纹,并连接有下固定钩,而撑杆的另一端带有棘齿,并连接有上固定钩。上、下固定钩均有钩柄、构体及钩齿组成。上固定钩的钩齿与钩体成20°-35°夹角。而下固定钩的钩齿与钩体成60°-75°夹角。并且在钩体靠近其与钩柄相连接处设置有直径为φ3-φ4.2mm的圆孔。本技术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详细说明。附图为颈椎后路固定器的主视图。在附图中,撑杆(7)带螺纹端与设置在下钩柄(2)端的撑孔动配合,并通过两六角螺母(1)、(3)紧固于所需要的位置处。而撑杆(7)的带棘齿端与设置在上钩柄(12)带圆柱台处中心位置的撑孔动配合,并通过C型卡簧(11)卡入两棘齿中间,可防止上固定钩松动、位移。下固定钩由下钩柄(2)、下钩体(5)及下钩齿(6)组成。下钩齿(6)与下钩体(5)成75°夹角。在下钩体(5)靠近其与下钩柄(6)相连接处有一直径为φ4.2mm的螺钉孔(4)。上固定钩由上钩柄(12)、上钩体(9)及上钩齿(8)组成。上钩齿(8)与上钩体(9)成30°夹角。在上钩体(9)靠近其与上钩柄(12)相连接处有一直径为φ4.2mm的螺钉孔(10)。使用该固定器时,以患椎为中心,行颈后正中切口,逐层暴露患椎及其上、下相邻1-2个正常颈椎椎板。以颈4骨折、脱位为例,先咬除颈2部分下关节突,显示颈3上关节突的关节面下缘,于颈3上关节突之关节面内下缘钻孔,深约0.8-1.0cm,备用。利用关节突钩拉起颈3下关节突,将上钩齿(8)嵌入该关节突下方,用短加压螺钉通过上固定钩螺钉孔(10)拧入备用骨孔中,将上固定钩固定牢稳。以上述同样的方法显示颈5同侧上关节突之关节面下缘,在该关节面下缘钻孔,开一窄槽,该窄槽深约1cm,宽约0.4cm,将下钩齿(6)刺入窄槽内,向下牵拉下固定钩,在与下钩体螺钉孔(4)相对应的下关节突处钻一骨孔,深约0.6cm,用短加压螺钉拧入,将下固定钩牢牢固定在颈5关节突上。尔后,将撑杆(7)依次穿入上、下固定钩钩柄相应位置处的撑孔内,用固定螺母(1)、(3)将下固定钩固定,再将上固定钩沿撑杆棘齿端向上撑开,当达到理想复位目的后,用C型卡簧(11)卡入棘齿中间,以防止上固定钩松动复回。必要时,可在颈3、颈5的对侧用同样的方法作同样的固定,可达到整复效果更好的目的。其应用效果是该颈椎后路固定器经15例病例临床试用,手术后骨折、骨脱者均获满意复位,随访半年至一年,未见固定器松脱,移位现象。除3例全瘫未恢复外,其余不全瘫者,肢体及大小便功能均恢复理想,治愈率达80%。本技术由于主要是采用上、下钩固定结构,即下固定钩通过两固定螺母(1)、(3)紧固于撑杆(7)螺纹端,而上固定钩通过C型卡簧(11)固定于撑杆(7)的棘齿端,所以该固定器结构合理,操作简单。又由于固定器的固定中心部位均位于上、下关节突与椎弓根的连接部位,该处的骨性结构坚强、肥厚,所以固定牢稳,可承受较大的撑开力。同时,固定远离脊髓神经根及椎动脉等组织,可避免手术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它除能实现颈椎后路整复固定之目的外,又能同时实现病段颈椎椎管探查,椎板植骨融合之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适用于颈椎疾病的颈椎后路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撑杆(7)的带螺纹端连接有下固定钩,该固定钩由下钩柄(2)、下钩体(5)及下钩齿(6)构成,而撑杆(7)的带棘齿端连接有上固定钩,该固定钩由上钩柄(12)、上钩体(9)及上钩齿(8)组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器,其特征在于上固定钩的上钩齿(8)与上钩体(9)成20°-35°夹角。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器,其特征在于下固定钩的下钩齿(6)与下钩体(5)成60°-75°夹角。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在上固定钩的上钩体(9)靠近其与上钩柄(12)相连接处有一直径为φ3-φ4.2mm的孔。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在下固定钩的下钩体(5)靠近其与下钩柄(2)相连接处有一直径为φ3-φ4.2mm的孔。专利摘要一种适用于颈椎疾病的颈椎后路固定器,由于它主要是采用上、下钩固定结构,即由撑杆及连接于其螺纹端的下固定钩和连接于其棘齿端的上固定钩组成,所以该固定器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又由于该固定器的固定中心部位均位于上、下关节突与椎弓根的连接部位,此处的骨性组织坚强、肥厚,所以固定牢稳,并可承受较大的撑开力。同时,固定远离脊髓神经根及椎动脉等组织,可避免手术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它既能突现颈椎后路整复固定之目的,又能同时实现病段颈椎椎管探查,椎板植骨融合之目的。文档编号A61B17/56GK2101471SQ91219609公开日1992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1991年8月2日 优先权日1991年8月2日专利技术者俞月芬, 黄凤鸣 申请人:俞月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颈椎疾病的颈椎后路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撑杆(7)的带螺纹端连接有下固定钩,该固定钩由下钩柄(2)、下钩体(5)及下钩齿(6)构成,而撑杆(7)的带棘齿端连接有上固定钩,该固定钩由上钩柄(12)、上钩体(9)及上钩齿(8)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月芬黄凤鸣
申请(专利权)人:俞月芬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