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型墙体钢筋笼模块化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157030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U型墙体钢筋笼模块化施工方法,步骤如下:1)将钢筋在预制工装上绑扎形成U型墙体钢筋笼;2)利用吊装工装将钢筋笼吊装至现场预留钢筋处;3)将钢筋笼底部竖向钢筋与现场预留钢筋通过锥套连接;所述包括预制定位底座和钢筋骨架;预制定位底座包括槽钢架,槽钢架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插入并固定竖向钢筋的定位钢套管,钢筋骨架包括垂直设在预制定位底座的竖向骨架;横向骨架垂直安装在竖向骨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施工方法,能够将墙体整体预制成钢筋笼模块,将钢筋绑扎的工作转移到地面提前预制,通过锥套实现与现场预留钢筋的连接,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通过特制的预制工装,能够保证制得的钢筋笼能够与现场预留钢筋精准对接。准对接。准对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U型墙体钢筋笼模块化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U型墙体钢筋笼模块化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华龙一号”是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研发设计的完全满足三代核电技术指标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型。在“华龙一号”重大设计改进中,将抗震设计基准提高到了0.3g加速度,导致“华龙一号”堆型核电站钢筋量达到了10万吨,其钢筋量是M310堆型(二代核电站)的4倍,墙体立筋普遍采用直径32mm和40mm的大直径钢筋,且钢筋密集,造成钢筋施工效率低,施工难度较大,建造工期长,且劳动强度和成本高。
[0003]目前钢筋工程传统方式采用现场人工操作绑扎钢筋,存在着以下缺点:
[0004](1)现场作业量大,钢筋绑扎的效率低,在土建施工中占用时间较长,需大量投入人力和机械等资源,与目前现代化、机械化、模块化施工模式不符合;(2)墙体钢筋直径大,且层高大、尺寸长、重量重,绑扎的难度和安全风险较高,特别是在高处作业时;(3)施工现场需设置大量临时堆场堆放钢筋,钢筋绑扎过程产生较多建筑垃圾,导致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控制难度大。
[0005]虽然行业内出现了一些钢筋网片施工方法,但该方法主要用于灌浆桩或桥梁的桥墩,采用单片施工,效率低,钢筋网片之间通过搭接接头或焊接接头连接,不适用大直径钢筋机械连接施工,且钢筋之间需要通过点焊加固来防止变形;一次只能在一道墙体中进行,模块化施工的效果不明显。而现有制作的钢筋笼模块难以保证钢筋的绑扎精度,容易导致与现场预留钢筋无法对接,从而影响施工进度。
[0006]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钢筋网片和传统钢筋绑扎施工方法效率低、钢筋之间连接难以精准对接、网片容易变形等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U型墙体钢筋笼模块化施工方法,能够将墙体整体预制成钢筋笼模块,钢筋绑扎的工作转移到地面提前预制,然后通过机械接头实现与现场预留钢筋的连接,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通过特制的预制工装,能够保证制得的钢筋笼能够与现场预留钢筋精准对接。
[0008]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9]一种U型墙体钢筋笼模块化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0]1)将竖向钢筋和横向钢筋在预制工装上绑扎形成U型墙体钢筋笼;
[0011]2)利用吊装工装将U型墙体钢筋笼吊装至现场预留钢筋处;
[0012]3)将U型墙体钢筋笼底部竖向钢筋与现场预留钢筋通过锥套连接;
[0013]所述预制工装包括预制定位底座和钢筋骨架;所述预制定位底座包括槽钢架,所述槽钢架呈水平设置的U型结构,槽钢架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插入并固定竖向钢筋下端的定
位钢套管,所述定位钢套管的分布位置与墙体钢筋设计结构中竖向钢筋的分布位置相匹配;所述钢筋骨架包括竖向骨架和横向骨架;所述竖向骨架沿着U型结构依次垂直安装在预制定位底座上;所述横向骨架沿着上下方向依次垂直安装在竖向骨架上。
[0014]本专利技术施工方法中使用的预制工装在用于制备钢筋笼模块时,首先将竖向钢筋底部插入预制定位底座中的定位钢套管中,保证钢筋呈竖直状态,依次绑扎横向钢筋,竖向、横向钢筋相交部位采用扎丝绑扎牢固,竖向、横向钢筋与竖向骨架、横向骨架的接触部分,也同时采用扎丝绑扎牢固,形成墙体钢筋笼整体,完成钢筋笼模块预制。本专利技术通过定位钢管套实现钢筋的精准定位并固定钢筋的位置,能够快速的实现竖向钢筋的定位,提高了钢筋笼模块的制备效率,同时能够保证钢筋笼的底部能够与现场预留的钢筋接头准确对接,保证了预制钢筋笼的预制精度与质量。
[0015]本专利技术的U型墙体钢筋笼模块在地面预制完成后,吊装工装的上端安装在吊装机械的吊钩上,然后将U型墙体钢筋笼模块的上端与吊装工装连接,利用吊装机械将U型墙体钢筋笼模块吊装现场墙体预留钢筋处,将预制定位底座拆除,将U型墙体钢筋笼模块与现场墙体预留的竖向钢筋和水平钢筋通过锥套锁紧机械接头连接。本专利技术采用吊装工装作为连接钢筋笼与吊装机械吊钩的纽带,一方面是利用吊装工装调平偏心构件钢筋笼模块,另一方面是增加钢筋笼模块的受力点,保证钢筋笼模块整体受力均匀,避免吊装过程中钢筋笼变形。本专利技术采用锥套实现钢筋之间的连接,锥套内壁的锥螺纹能承受拉、压两种作用力,同时具有自锁性、密封性能好的特点,将钢筋的连接端加工成锥螺纹,按照规定的力矩值把钢筋笼的钢筋和预留墙体钢筋连接成一体,能够提高钢筋安装精度。
[0016]进一步的,所述竖向骨架的上端安装有吊耳,所述吊装工装的底面也设置有与竖向骨架顶部吊耳相对应的连接吊耳,吊耳和连接吊耳之间通过钢丝绳相连。本专利技术的钢筋笼和吊装工装之间通过吊耳、连接吊耳和钢丝绳进行连接,方便钢筋笼与吊装工装之间的快速连接和拆卸。
[0017]具体的,吊装工装的顶面上还设置有吊钩吊耳,吊钩吊耳也通过钢丝绳与吊装机械的吊钩连接。
[0018]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预制骨架墙体预浇筑标高处的开槽定位板,开槽定位板的侧面上沿着长度方向依次开设有用于固定竖向钢筋上端的定位槽口,定位槽口的位置位于定位钢套管的正上方且一一对应。本专利技术还设置开槽定位板,在进行钢筋笼模块制备时,竖向钢筋顶部卡在开槽定位板的定位槽口内,从而进一步保证竖向钢筋的竖直度;同时对于需要多层施工的墙体,首层墙体钢筋笼顶部的开槽定位板,将作为下一层墙体钢筋笼底部钢筋对接时的定位加固装置,以保证多层钢筋笼墙体连接的精确定位。本专利技术通过预制定位底座和开槽定位板实现现场预留墙体竖向钢筋、预制钢筋笼的竖向钢筋的精确定位,保证后期上下层竖向钢筋顺利对接。
[0019]进一步的,所述开槽定位板设置有两块,两块开槽定位板分别设置并焊接在预制骨架的两侧,两块开槽定位板之间采用缀条连接,以保证预制骨架的两侧定位槽口的位置相互对齐位于一条直线上。
[0020]进一步的,所述竖向骨架上沿着高度方向依次垂直设置有多个挑耳,所述挑耳与横向骨架也垂直,竖向钢筋、横向钢筋与挑耳的接触部分采用钢丝进行绑扎,用于辅助固定竖向钢筋与横向钢筋。
[0021]进一步的,定位钢套管的长度为45~55mm,优选50mm,定位钢套管的直径比竖向钢筋直径略大即可,以保证竖向钢筋的插入以及在定位钢套管内的固定性。
[0022]进一步的,预制定位底座采用Q235B 10号槽钢制备,所述竖向骨架采用工字钢,所述横向骨架和挑耳采用槽钢,所述开槽定位板采用15~16mm钢板制备而成。本专利技术的预制工装,整体性好,强度和刚度高,不易变形,能够对钢筋笼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避免钢筋笼在制备或现场安装时发生变形。
[0023]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24]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型墙体钢筋笼模块化施工方法,将墙体整体预制成钢筋笼模块,通过垂直运输设备完成吊装,然后通过机械接头实现与现场预留钢筋的连接,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0025]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型墙体钢筋笼模块化施工方法,实现U型墙体钢筋笼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型墙体钢筋笼模块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竖向钢筋和横向钢筋在预制工装上绑扎形成U型墙体钢筋笼;2)利用吊装工装(14)将U型墙体钢筋笼吊装至现场预留钢筋处;3)将U型墙体钢筋笼底部竖向钢筋与现场预留钢筋通过锥套(13)连接;所述预制工装包括预制定位底座(8)和钢筋骨架(9);所述预制定位底座(8)包括呈U型结构且水平设置的槽钢架(2),槽钢架(2)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插入并固定竖向钢筋下端的定位钢套管(1),所述定位钢套管(1)的分布位置与墙体钢筋设计结构中竖向钢筋的分布位置相匹配;所述钢筋骨架(9)包括竖向骨架(3)和横向骨架(4);所述竖向骨架(3)沿着U型结构依次垂直安装在预制定位底座(8)上;所述横向骨架(4)沿着上下方向依次垂直安装在竖向骨架(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型墙体钢筋笼模块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骨架(3)的上端安装有吊耳(6

1),所述吊装工装(14)的底面也设置有与竖向骨架顶部吊耳相对应的连接吊耳,吊耳(6

1)和连接吊耳之间通过钢丝绳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型墙体钢筋笼模块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预制骨架(9)墙体预浇筑标高处的开槽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璐范桂斌隋春光吴敏殷广师刘玉林李小明张仔红马英宋金镇罗志王超张高天李东泳黄小滇李元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