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工位电磁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5697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03
一种双工位电磁铁,包括磁轭,所述的磁轭上具有两个安装线圈的腔体,每个腔体中均安装有线圈,线圈中安装有磁芯管,所述的磁芯管包括固定连接的静铁和导套,衔铁滑动安装在导套中,推杆固定连接在衔铁上,推杆从静铁上的推杆孔中穿出,在所述的衔铁周面上固定设置有聚四氟乙烯涂层,聚四氟乙烯涂层的厚度为0.00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工位电磁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磁铁,特别涉及一种双工位电磁铁,属于电磁铁


技术介绍

[0002]双工位电磁铁是现有市场上广泛应用的一种电磁铁,这种电磁铁与阀组合后大量的应用于煤矿的生产中,这种电磁铁结构申请人在中国专利申请号2019213672861(一种矿用双工位电磁铁)进行了公开,在这之前该电磁铁的生产制造中,静铁、导套采用分体式,由于衔铁设置在导套中,推杆从静铁中穿过,推杆与衔铁之间 固定连接,所以在加工和安装时静铁和导套的同心度和精度均有较高的要求,一旦同心度不好,很容易发生卡涩,为了克服这种缺陷,该专利中将导套、静铁先焊接在一起后再加工,能够提高零件的同心度,采用该技术方案,衔铁与导套之间的间隙可以做到10丝

15丝,同心度较以前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在该结构中前后还采用了两个DU轴承进行导向,还需要两个轴承座来支撑DU轴承,所以仍然存在着加工中的同心度的问题,且装配较为繁琐,导套与衔铁焊接后加工较单独加工工艺要求限制更多,对于这种电磁铁来说,衔铁与导套之间的间隙越小,产品性能就越高。还有现有的这种双工位电磁铁均采用的是一个外壳(磁轭),外壳为长方体,在长方体外壳上加工出两个工艺腔体用于安装两套电磁铁元件,在具体的生产中,先使用胚料加工出长方体,再在长方体上加工出两个腔体,在大量的生产实践中,发现这种方式具有很多缺陷,主要表现在这种电磁铁的外壳(磁轭)只能通过机加工进行制造,而机加工时间长、效率低、成本高,还有这种方式会产生大量的废料,材料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的双工位电磁铁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双工位电磁铁。
[0004]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了下述的技术方案:一种双工位电磁铁,包括磁轭,所述的磁轭上具有两个安装线圈的腔体,每个腔体中均安装有线圈,线圈中安装有磁芯管,所述的磁芯管包括固定连接的静铁和导套,衔铁滑动安装在导套中,推杆固定连接在衔铁上,推杆从静铁上的推杆孔中穿出,在所述的衔铁周面上固定设置有聚四氟乙烯涂层,聚四氟乙烯涂层的厚度为0.005

0.01mm,衔铁与导套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7丝,电磁铁动作时,只通过导套对衔铁进行导向。
[0005]进一步的;衔铁与导套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5丝。
[0006]进一步的;所述的磁轭为分体组装式磁轭,所述的分体组装式磁轭包括安装板,在安装板上开设有两个安装孔,两个独立的腔体分别位于两个独立的电磁铁磁轭上,两个独立的电磁铁磁轭分别固定安装在安装板上的两个安装孔中。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安装板为长方体,两个安装孔为圆形,两个独立的电磁铁磁轭为圆筒形,圆筒形的前端紧配合压装在安装孔中。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安装孔为前小后大的阶梯孔,圆筒形的前端与阶梯孔的大孔相
适应。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圆筒形的前端具有一径向向外延伸的台阶。
[0010]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电磁铁衔铁上喷涂聚四氟乙烯涂层后,具有良好的耐磨、润滑性能,电磁铁设计、制造中通过衔铁与导套配合,省去了DU轴承,对其他部位的同心度要求也大为降低,机加工的要求不再苛刻,工艺限制也降低了,在工艺上例如还可以将导套、静铁分别加工后焊接,采用分体组装式磁轭,显著的降低了加工、材料成本,每个电磁铁仅磁轭上就可以降低5

10元成本,本专利技术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采用本技术方案的电磁铁其推力明显的增加,增加幅度在10%左右。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示意图。
[0012]图2是分体组装式磁轭的示意图。
[0013]图3是安装板的示意图。
[0014]图4是磁轭的剖面示意图。
[0015]图5是磁轭的外部示意图。
[0016]图6是原产品的F

S曲线图。
[0017]图7是本专利技术产品的F

S曲线图;图6、图7中横坐标单位为mm,纵坐标单位为N。
[0018]图8是聚四氟乙烯涂层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提供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实例,这些实施实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阐述,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0]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的解释,本电磁铁与传统电磁铁的改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磁轭采用了分体组装式磁轭;二是直接采用衔铁与导套配合导向,去掉了DU轴,在衔铁表面喷涂了聚四氟乙烯涂层,聚四氟乙烯涂层的喷涂时现有技术。其它的没有涉及改进的部件如尾座、连接螺钉等在本电磁铁上均具备。
[0021]附图标记说明:1:磁轭A;101:腔体;102:台阶;103:线孔;2:磁轭B;3:安装板;310:安装孔A;302:安装孔B;303:3孔;4:线圈;5:导套;6:静铁;7:衔铁;701:聚四氟乙烯涂层;8:推杆;9:接线盒。
[0022]如附图所示,一种双工位电磁铁,包括磁轭,磁轭为分体组装式磁轭,分体式磁轭上具有两个独立的腔体用于安装两套电磁铁元件,,101所示为磁轭A上的腔体,腔体101的形状与现有的双工位电磁铁相同,该分体磁轭包括独立的安装板3,安装板为长方体,两个安装孔A、安装孔B为圆形,安装孔为前小后大的阶梯孔,303所示所示为阶梯孔中的大孔,圆筒形的前端与阶梯孔的大孔相适应,圆筒形的前端紧配合压装在大孔中。
[0023]如图2所示,两个独立的电磁铁磁轭为圆筒形,所述的圆筒形的前端具有一径向向外延伸的台阶101,圆筒形的前端具有线孔103,圆筒形的前端紧配合压装在安装孔中的大孔中。本组装时磁轭可采用将圆筒形与安装板压装在一起。
[0024]每个腔体中均安装有线圈4,线圈中安装有磁芯管,所述的磁芯管包括固定连接的静铁6和导套5,衔铁7滑动安装在导套中,推杆8固定连接在衔铁上,推杆从静铁上的推杆孔
中穿出,在所述的衔铁周面上固定设置有聚四氟乙烯涂层701,聚四氟乙烯涂层的厚度为0.005

0.01mm,衔铁与导套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7丝,优选的,衔铁与导套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5丝。电磁铁动作时,只通过导套对衔铁进行导向,由于只通过衔铁导向,降低了其它部件的同心度要求。
[0025]本专利技术分体组装式磁轭相较传统的一体式磁轭成本减低了5

10元,经济效益显著。
[0026]最初采用本方案的目的是解决双工位电磁铁工艺制造中对部件(衔铁、导套、静铁、轴承座、轴承等)同心度要求较高带来的机械加工要求苛刻的问题,在按照本方案研制出产品后,发现采用本技术方案的产品的F

S曲线要优于传统的电磁铁,图5是传统的电磁铁的F

S曲线,图6是本专利技术得到的电磁铁的F

S曲线,两个电磁铁采用的线径:φ0.25,匝数3470
ꢀ‑
3500(匝)。在0.5mm处,传统的电磁铁F=12.3N,本专利技术的电磁铁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工位电磁铁,包括磁轭,所述的磁轭上具有两个安装线圈的腔体,每个腔体中均安装有线圈,线圈中安装有磁芯管,所述的磁芯管包括固定连接的静铁和导套,衔铁滑动安装在导套中,推杆固定连接在衔铁上,推杆从静铁上的推杆孔中穿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衔铁周面上固定设置有聚四氟乙烯涂层,聚四氟乙烯涂层的厚度为0.005

0.01mm,衔铁与导套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7丝,电磁铁动作时,只通过导套对衔铁进行导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工位电磁铁,其特征在于:衔铁与导套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5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工位电磁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凡朋郝艳军贾爱华冯景涛
申请(专利权)人:安阳凯地磁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