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5642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0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线性马达,包括运动单元、驱动单元以及连接运动单元及驱动单元的弹性支撑单元,运动单元包括顶座以及磁体;驱动单元包括底座以及定子组件,定子组件包括铁芯以及多个线圈绕组,铁芯包括与底座固定连接的连接部以及自连接部向上延伸的多个芯轴,多个芯轴在左右方向上间隔排列设置;多个线圈绕组一一对应地套设于多个芯轴上;弹性支撑单元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弹性臂,弹性臂位于定子组件的前侧和/或后侧,弹性臂的上端与顶座连接,下端与底座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线性马达的弹性臂设置在定子组件的前侧和/或后侧,使得线性马达可以适合在线圈绕组的排列方向更狭小的安装空间。空间。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性马达


[0001]本申请涉及用以实现往复、摆动或振动运动的线性马达
,尤其涉及一种线性马达。

技术介绍

[0002]便携式护理器具常常采用线性马达驱动执行部件,例如电动剃须刀的刀头或电动牙刷的刷头。线性马达包括运动单元(永磁体)和驱动单元(铁芯线圈)。运动单元的永磁体与驱动单元的定子组件之间一定的间隙,往复式线性马达的永磁体相对于定子组件来说是以一定的频率来回往复运动的,所以这时候需要一个结构单元来提供支撑保证永磁体与铁芯之间的间隙,以及另一个结构单元提供来回往复运动的弹力,同时实现前述两种作用的结构单元可以称之为弹性支撑单元。现有的弹性支撑单元布置在多个线圈绕组的排列方向上,例如多个线圈绕组沿左右方向排列,那么一个弹性支撑单元设于线性马达的左端,另一个弹性支撑单元设于线性马达的右端。由于弹性支撑单元还需要位于左右方向两侧的运动空间,因此,线性马达的左右方向的外形尺寸较大,所需的安装空间也相应地地较大,从而无法适应在左右方向上更狭小的安装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线性马达,旨在解决现有的线性马达在线圈绕组的排列方向尺寸较大,无法适应更狭小安装空间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的线性马达,包括运动单元、驱动单元以及连接所述运动单元及驱动单元的弹性支撑单元,
[0005]所述运动单元包括顶座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顶座的磁体;
[0006]所述驱动单元设于所述运动单元的下方且与所述运动单元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底座以及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铁芯以及多个线圈绕组,所述铁芯包括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的连接部以及自所述连接部向上延伸的多个芯轴,多个所述芯轴在左右方向上间隔排列设置;多个所述线圈绕组一一对应地套设于多个所述芯轴上;
[0007]所述弹性支撑单元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位于所述定子组件的前侧和/或后侧,所述弹性臂的上端与所述顶座连接,下端与所述底座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弹性支撑单元还包括蓄能复位部,所述弹性臂与所述蓄能复位部固定连接,所述蓄能复位部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且位于所述底座的下方。
[0009]优选地,所述蓄能复位部为绕前后方向螺旋延伸的螺旋弹簧结构,所述弹性臂为自所述蓄能复位部的一端引出的杆状;
[0010]所述弹性支撑单元还包括上扭臂及下扭臂,所述上扭臂自所述弹性臂的上端向靠近位于前后方向的中心面延伸形成,所述上扭臂与所述顶座固定连接;所述下扭臂自所述蓄能复位部的另一端引出,所述下扭臂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
[0011]优选地,所述弹性支撑单元包括两个所述蓄能复位部,两个所述蓄能复位部在前
后方向间隔设置,两个所述蓄能复位部相互背离的两端各连接有一个所述弹性臂,两个所述蓄能复位部相互靠近的两端各连接有一个所述下扭臂,每个所述弹性臂的上端均连接有一个上扭臂,且两个所述上扭臂连接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体结构。
[0012]优选地,所述顶座包括顶板及固定盖合在所述顶板上表面的顶盖,所述顶盖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半槽,所述顶板的上表面对应所述第一半槽设有第二半槽,所述第一半槽及第二半槽在所述顶板与所述顶盖的拼接处围合形成与所述上扭臂适配的上固定孔;所述磁体与所述顶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顶盖可拆卸盖合在所述顶板上表面,所述顶盖设有第一过孔,所述顶板对应所述第一过孔设有第一螺孔;所述顶座还包括第一螺钉,所述第一螺钉穿过所述第一过孔并与所述第一螺孔螺纹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及固定盖合在所述底板下表面的底盖,所述下扭臂邻近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延伸;所述底板的下表面设有第三半槽,所述底盖的上表面对应所述第三半槽设有第四半槽,所述第三半槽及第四半槽在所述底板与所述底盖的拼接处围合形成与所述下扭臂适配的下固定孔;所述铁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线圈绕组的数量以及所述芯轴数量均为两个;
[0016]所述弹性支撑单元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弹性支撑单元的所述蓄能复位部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底盖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弹性支撑单元的所述下扭臂的引出方向相互背离,两个所述弹性支撑单元的两个所述蓄能复位部位于两个所述底盖之间。
[0017]优选地,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对应所述蓄能复位部设有避位凹槽,所述第三半槽与所述避位凹槽连通。
[0018]优选地,两个所述底盖分别可拆卸盖合在所述底板的左右两端的下表面;所述底盖设有第二过孔,所述底板对应所述第二过孔设有第二螺孔,所述底座还包括第二螺钉,所述第二螺钉穿过所述第二过孔并与所述第二螺孔螺纹连接;
[0019]所述线性马达还包括外壳以及两个柔性连接件,所述外壳具有内腔以及与所述内腔连通的顶部开口;
[0020]所述运动单元、驱动单元以及弹性支撑单元均位于所述内腔,所述外壳的左、右侧壁与所述外壳底壁的连接处分别倒角设置以形成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第一避位孔;
[0021]两个所述柔性连接件分别位于所述定子组件的左右两侧,所述柔性连接件的上端与所述顶部开口的边缘部固定连接,下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柔性连接件的中下部以及所述底座外露于所述第一避位孔。
[0022]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定位柱以及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自所述底板向下延伸且在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定位柱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蓄能复位部套设于所述定位柱。
[0023]优选地,所述线圈绕组的数量以及所述芯轴数量均为两个;
[0024]所述弹性支撑单元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弹性支撑单元的所述蓄能复位部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
[0025]所述定位柱设有两个,一个所述弹性支撑单元的所述蓄能复位部套设于一个所述定位柱上,另一个所述弹性支撑单元的所述蓄能复位部套设于另一个所述定位柱上;
[0026]所述固定板包括横向延伸部以及自横向延伸部的上边缘向上延伸的纵向延伸部;
所述纵向延伸部与所述底板可拆卸固定;所述横向延伸部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定位柱固定连接。
[0027]优选地,所述底板的边缘部对应所述弹性臂设有避位缺口,所述底板上位于同一侧的两个相邻的所述避位缺口之间形成凸板,所述固定板与邻近的所述凸板的外端面可拆卸固定;
[0028]所述纵向延伸部设有第三过孔,所述凸板的外端面对应所述第三过孔设有第三螺孔,所述底座还包括第三螺钉,所述第三螺钉穿过所述第三过孔并与所述第三螺孔螺纹连接;
[0029]所述线性马达还包括外壳以及两个柔性连接件,所述外壳具有内腔以及与所述内腔连通的顶部开口;
[0030]所述运动单元、驱动单元以及弹性支撑单元均位于所述内腔,所述外壳的前、后侧壁对应邻近的所述固定板开设有第二避位孔;
[0031]两个所述柔性连接件分别位于所述定子组件的左右两侧,所述柔性连接件的上端与所述顶部开口的边缘部固定连接,下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性马达,包括运动单元、驱动单元以及连接所述运动单元及驱动单元的弹性支撑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单元包括顶座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顶座的磁体;所述驱动单元设于所述运动单元的下方且与所述运动单元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底座以及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铁芯以及多个线圈绕组,所述铁芯包括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的连接部以及自所述连接部向上延伸的多个芯轴,多个所述芯轴在左右方向上间隔排列设置;多个所述线圈绕组一一对应地套设于多个所述芯轴上;所述弹性支撑单元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位于所述定子组件的前侧和/或后侧,所述弹性臂的上端与所述顶座连接,下端与所述底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单元还包括蓄能复位部,所述弹性臂与所述蓄能复位部固定连接,所述蓄能复位部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且位于所述底座的下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性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复位部为绕前后方向螺旋延伸的螺旋弹簧结构,所述弹性臂为自所述蓄能复位部的一端引出的杆状;所述弹性支撑单元还包括上扭臂及下扭臂,所述上扭臂自所述弹性臂的上端向靠近位于前后方向的中心面延伸形成,所述上扭臂与所述顶座固定连接;所述下扭臂自所述蓄能复位部的另一端引出,所述下扭臂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性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单元包括两个所述蓄能复位部,两个所述蓄能复位部在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两个所述蓄能复位部相互背离的两端各连接有一个所述弹性臂,两个所述蓄能复位部相互靠近的两端各连接有一个所述下扭臂,每个所述弹性臂的上端均连接有一个上扭臂,且两个所述上扭臂连接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体结构。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性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座包括顶板及固定盖合在所述顶板上表面的顶盖,所述顶盖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半槽,所述顶板的上表面对应所述第一半槽设有第二半槽,所述第一半槽及第二半槽在所述顶板与所述顶盖的拼接处围合形成与所述上扭臂适配的上固定孔;所述磁体与所述顶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性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可拆卸盖合在所述顶板上表面,所述顶盖设有第一过孔,所述顶板对应所述第一过孔设有第一螺孔;所述顶座还包括第一螺钉,所述第一螺钉穿过所述第一过孔并与所述第一螺孔螺纹连接。7.如权利要求3

5任一项所述的线性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及固定盖合在所述底板下表面的底盖,所述下扭臂邻近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延伸;所述底板的下表面设有第三半槽,所述底盖的上表面对应所述第三半槽设有第四半槽,所述第三半槽及第四半槽在所述底板与所述底盖的拼接处围合形成与所述下扭臂适配的下固定孔;所述铁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性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绕组的数量以及所述芯轴数量均为两个;所述弹性支撑单元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弹性支撑单元的所述蓄能复位部在左右方向上
间隔设置;所述底盖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弹性支撑单元的所述下扭臂的引出方向相互背离,两个所述弹性支撑单元的两个所述蓄能复位部位于两个所述底盖之间。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性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对应所述蓄能复位部设有避位凹槽,所述第三半槽与所述避位凹槽连通。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洪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术叶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