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泵系统及应用有双泵系统的清洗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15493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泵系统及应用有双泵系统的清洗机,双泵系统包括上叶轮、下叶轮、喷淋臂、蜗壳,喷淋臂通过自锁结构能转动地连接于蜗壳的顶壁上,在喷淋臂转动状态下,喷淋臂与蜗壳之间始终保持自动锁紧的趋势。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开放式双泵系统,位于上部的第二容置腔、第一容置腔及上叶轮为底部喷淋供水,位于下部的第三容置腔及下叶轮为顶部和/或中部喷淋供水,由于两路水流的动力由相应的泵独立供给,提高了各路水流的扬程及水流量,有利于提高清洗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双泵系统便于拆装、清洗,避免细菌滋生;将喷淋臂通过自锁结构安装在蜗壳上,稳固性好,能避免喷淋臂与蜗壳在非人为操作下脱离。操作下脱离。操作下脱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泵系统及应用有双泵系统的清洗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洗碗机
,具体指一种双泵系统及应用有双泵系统的清洗机。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台式、柜式洗碗机来说,由于其洗涤空间很大,为达到较好的洗涤效果,一般设计有顶、中、下三个喷臂;工作时,洗涤泵把水通过管道输送到顶、中、下喷臂,水从顶、中喷臂和下喷臂中喷出并冲洗餐具后回落到洗碗机底部的水杯中,洗涤泵把回落的水再次输送到顶、中、下喷臂,完成一个循环。
[0003]例如,申请公开号为CN106859563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节能的洗碗机》(申请号:CN201611232345.5)披露了一种结构,其包括用于容纳餐具并提供清洗空间的腔体、用于喷水清洗餐具的喷淋系统和用于抽水并向喷淋系统供水的泵体;喷淋系统设置于腔体内;泵体的抽水端连通腔体,供水端连通喷淋系统;喷淋系统包括内水管和两套以上喷淋装置,两套以上喷淋装置分别设置于内水管上;泵体的供水端连接有分水装置,该分水装置对应两套以上喷淋装置设置有两个以上出水口,喷淋装置与相应的出水口连通;工作时,分水装置根据指令导通一个以上出水口,使一套以上喷淋装置进行清洗工作。
[0004]在上述现有能进行底部喷淋、顶部喷淋的洗碗机中,用于为喷淋系统供水的泵一般采用封闭式结构,即将洗涤泵的蜗壳设于箱体下方,蜗壳内设置有能转动的叶轮,洗涤泵蜗壳的进水口与洗涤腔底部相连通,蜗壳的出水口连接有分水装置,该分水装置将水流分为向底部喷淋臂供水的第一支路和向顶部喷淋臂供水的第二支路。由于顶部喷淋用水与底部喷淋用水的水压均由洗涤泵独立供给,导致分流后每个支路上水流的扬程、流量及冲击力均大幅下降,影响清洗效果;同时,固定在箱体下方的封闭式蜗壳难以拆装及清洁,长时间使用后会因残渣积累而滋生细菌,不仅影响洗涤效果且会给用户造成不好的体验。
[0005]另外,目前对于喷淋臂的安装,安装完成后到位手感不明显,难以判断是否安装到位。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便于将喷淋臂与蜗壳相连接的双泵系统。
[0007]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分别为两路洗涤用水提供动力从而提高扬程及水流量进而提高清洗效果的双泵系统。
[0008]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采用开放式蜗壳从而便于进行拆装及清洗的双泵系统。
[0009]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应有上述双泵系统的清洗机。
[0010]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11]一种双泵系统,包括:
[0012]上叶轮,具有位于中心的第一轴及在第一轴的周面上沿周向间隔分布且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叶片;
[0013]下叶轮,具有位于中心的第二轴及在第二轴的周面上沿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二叶片;
[0014]喷淋臂,具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叶片上部的第一容置腔,所述喷淋臂的顶壁和/或侧壁上开有与第一容置腔流体连通的喷孔;以及
[0015]蜗壳,连接于所述喷淋臂的下方,所述蜗壳的上部具有用于安装第一叶片下部的第二容置腔,所述蜗壳的侧壁上开有供水进入第二容置腔中的第一进水口,所述蜗壳的下部具有用于安装下叶轮的第三容置腔,所述蜗壳的侧壁和/或底壁上开有供水进入第三容置腔中的第二进水口及自第三容置腔输出的出水口;
[0016]所述喷淋臂通过自锁结构能转动地连接于蜗壳的顶壁上,在所述喷淋臂转动状态下,所述喷淋臂与蜗壳之间始终保持自动锁紧的趋势。
[0017]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蜗壳上部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支撑板,该支撑板上设置有能在喷淋臂转动状态下始终保持与支撑板锁紧趋势的卡圈,所述喷淋臂的底壁上设置有能转动地穿过卡圈布置且与卡圈底壁相卡接限位的卡脚,从而将喷淋臂脱卸式连接在蜗壳的顶部,便于拆装。
[0018]优选地,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沿径向延伸且横截面为∩的限位部,该限位部的第一侧壁上具有靠近外端处布置的缺口,沿该缺口向限位部内延伸形成卡槽,装配完毕状态下,所述限位部容置在卡圈内侧,所述卡圈的内周壁上设置有能经缺口滑入卡槽中从而卡槽过盈配合的凸块,该凸块与卡槽共同构成所述的自锁结构。装配时,先将卡圈与喷淋臂相连接,再将卡圈插置在限位部外侧,然后顺时针转动喷淋臂,使凸块自缺口滑入卡槽中,并经过过盈配合滑入卡槽的最内端处,此时用户会明确感觉到装配到位,由于喷淋臂在旋转时也是顺时针旋转,与凸块与卡槽的锁紧方向一致,因此,能保证喷淋臂始终稳固的锁紧在蜗壳上,而不会与蜗壳脱离。
[0019]进一步优选,所述卡槽的内顶壁由自缺口处自外向内逐渐向下倾斜的斜面、相对水平的第一平面、比第一平面高度低的第二平面、与第一平面持平的第三平面依次衔接而成,装配完毕状态下,所述凸块与第三平面及卡槽的内侧壁相接触配合。该结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喷淋臂与蜗壳装配的稳固性,且提高用户的操作手感,能准确感知装配到位的状态。
[0020]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蜗壳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将第二容置腔与第三容置腔分隔为相对独立的腔体的隔板。使第二容置腔与第三容置腔相对独立,便于分别通过上叶轮为下喷淋供水、通过下叶轮为顶部和/或中部喷淋供水,降低相互之间的流体扰动,减小能力损失,以提高水流扬程、水流量及喷射力度。
[0021]优选地,所述第三容置腔位于隔板下方且大致呈圆盘状,所述第二进水口开设于蜗壳的底壁上,所述出水口开设于蜗壳的侧壁上且通过导向管道与第三容置腔切向连接。该结构有利于降低第三容置腔输出水流的能力损失。
[0022]优选地,所述第二容置腔位于隔板上方且竖向延伸,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内径小于第三容置腔的内径且与第一叶片的下部相适配。该结构有利于降低水流在流经第二容置腔时的能力损失。
[0023]优选地,所述隔板的顶壁上设置有横向延伸的∩形围板,该围板与所述隔板之间
共同围合成与第二容置腔相连通的进水通道,该进水通道的外端口构成所述的第一进水口。采用这样的结构,不仅便于生产制造,而且将进水通道置于第二容置腔的底部,有利于降低水流扰动,进一步降低水流在流经第二容置腔时的能力损失。
[0024]优选地,所述喷淋臂的底壁上开有对应第一容置腔布置的第三进水口,该第三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上端口相对接。所述第三进水口的直径大于第二容置腔的内径,所述蜗壳上部在靠近第二容置腔的上端处内径逐渐扩大形成能与第一容置腔的内底壁平滑过渡衔接的导向部。该结构有利于降低水流自第二容置腔进入第一容置腔过程中的能力损失。
[0025]优选地,所述导向部的外边缘靠近第三进水口的内缘布置,所述导向部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沿径向延伸且托置在喷淋臂底壁上的挡片,该挡片的外边缘处对应卡脚的内边缘布置。该结构有利于提高第三进水口处的密封性,避免水流泄漏而影响底部喷淋的扬程。
[0026]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叶片的上部为离心叶片、下部为轴流叶片;所述第二叶片为离心叶片。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叶轮(1),具有位于中心的第一轴(11)及在第一轴(11)的周面上沿周向间隔分布且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叶片(12);下叶轮(2),具有位于中心的第二轴(21)及在第二轴(21)的周面上沿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二叶片(22);喷淋臂(3),具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叶片(12)上部的第一容置腔(31),所述喷淋臂(3)的顶壁和/或侧壁上开有与第一容置腔(31)流体连通的喷孔(32);以及蜗壳(4),连接于所述喷淋臂(3)的下方,所述蜗壳(4)的上部具有用于安装第一叶片(12)下部的第二容置腔(41),该第二容置腔(41)与第一容置腔(31)相连通,所述蜗壳(4)的侧壁上开有供水进入第二容置腔(41)中的第一进水口(411),所述蜗壳(4)的下部具有用于安装下叶轮(2)的第三容置腔(42),所述蜗壳(4)的侧壁和/或底壁上开有供水进入第三容置腔(42)中的第二进水口(421)及自第三容置腔(42)输出的出水口(422);所述喷淋臂(3)通过自锁结构(100)能转动地连接于蜗壳(4)的顶壁上,在所述喷淋臂(3)转动状态下,所述喷淋臂(3)与蜗壳(4)之间始终保持自动锁紧的趋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4)上部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支撑板(44),该支撑板(44)上设置有能在喷淋臂(3)转动状态下始终保持与支撑板(44)锁紧趋势的卡圈(441),所述喷淋臂(3)的底壁上设置有能转动地穿过卡圈(441)布置且与卡圈(441)底壁相卡接限位的卡脚(3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4)的上表面设置有沿径向延伸且横截面为∩的限位部(442),该限位部(442)的第一侧壁上具有靠近外端处布置的缺口(443),沿该缺口(443)向限位部(442)内延伸形成卡槽(444),装配完毕状态下,所述限位部(442)容置在卡圈(441)内侧,所述卡圈(441)的内周壁上设置有能经缺口(443)滑入卡槽(444)中从而卡槽过盈配合的凸块(445),该凸块(445)与卡槽(444)共同构成所述的自锁结构(10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444)的内顶壁由自缺口(443)处自外向内逐渐向下倾斜的斜面(400)、相对水平的第一平面(401)、比第一平面(401)高度低的第二平面(402)、与第一平面(401)持平的第三平面(403)依次衔接而成,装配完毕状态下,所述凸块(445)与第三平面(403)及卡槽(444)的内侧壁相接触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双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4)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将第二容置腔(41)与第三容置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勇韩健健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