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泄压的极柱组件、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5400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1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了一种可泄压的极柱组件、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极柱组件安装于盖板上,极柱组件包括极柱本体和环绕包裹在极柱本体柱面的连接件,连接件与极柱本体固定连接,连接件包括主体部和用于泄压的薄弱部,薄弱部设置于主体部,主体部嵌入盖板上的极柱通孔中,并与盖板密封连接。在电池发生热失控时,极柱组件的连接件设置的薄弱部能够被气压冲破或者高温熔穿,使极柱本体脱离盖板,进而使极柱通孔导通形成排气通道,电池内部气体从极柱通孔排出,因此不需要再设置防爆阀用于泄压,由于不需要设置防爆阀,极柱通孔的面积得到提升,使极柱通孔的排气速度加快,同时减少了防爆阀部件,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优率。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优率。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优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泄压的极柱组件、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0001]本技术属于电池生产制造的
,具体涉及一种可泄压的极柱组件、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技术介绍

[0002]伴随着信息化高科技时代的来临,能源应用形态正在发生变化,可再生、无污染、小型分立的可移动高性能电源需求快速增长。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绿色、高效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二次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大、工作电压高、重量轻、体积小、循环寿命长、安全性好、绿色环保等优点,在便携式电器、电动工具、大型贮能、电动交通动力电源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03]目前业内常用特种铝材冲压成型的防爆片激光焊接至锂离子电池的盖板或者铝壳通孔上作为防爆阀使用,并由防爆片上冲压出来的刻痕控制起爆压力。这种防爆阀通常与极柱分体设置,占用顶盖空间。当电池封口尺寸较小,极柱占用空间大时,预留给防爆片的面积小,排气速率慢,可能导致电池在发生热失控时爆炸解体,同时防爆片面积小意味着相同爆破气压的规格,防爆片刻痕的残留厚度小,对于冲压精度要求更高,生产效率和优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泄压的极柱组件、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通过在极柱组件设置薄弱部,在电池发生热失控时进行泄压,薄弱部能够被气压冲破或者被高温熔穿,使极柱从盖板脱离,进而使极柱通孔导通,气体能够从极柱通孔进行泄压,由于极柱通孔的面积大,因此排气速度快。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泄压的极柱组件,安装于盖板上,所述极柱组件包括极柱本体和环绕包裹在所述极柱本体柱面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极柱本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主体部和用于泄压的薄弱部,所述薄弱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嵌入所述盖板上的极柱通孔中,并与所述盖板密封连接。
[0007]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具有第一表面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薄弱部的平面低于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主体部的平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在所述薄弱部的平面低于所述第二表面在所述主体部的平面。
[0008]可选的,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分体部与第二分体部,所述第一分体部围绕所述极柱本体设置,所述第二分体部围绕所述第一分体部设置,且所述薄弱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分体部与所述第二分体部之间,所述第一分体部、所述第二分体部与所述薄弱部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分体部用于固定连接所述极柱本体,所述第二分体部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盖板。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分体部与所述极柱本体中的任意一个设置有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分体部与所述极柱本体中的另一个设置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一凹部凹凸
配合;和/或所述第二分体部与所述盖板中的任意一个设置有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分体部与所述盖板的中的另一个设置有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二凹部凹凸配合。
[0010]可选的,所述薄弱部相对于所述极柱本体中心环绕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分体部的外侧及所述第二分体部的内侧,其中所述薄弱部为环形凹槽。
[0011]可选的,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加强部,所述加强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和/或所述薄弱部,所述加强部用于加强所述极柱组件的结构强度。
[0012]第二方面,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电池顶盖,包括盖板和第一方面所述的极柱组件,所述极柱组件有两个且间隔设置于所述盖板上。
[0013]可选的,所述盖板上还设置有注液口,所述注液口位于两个所述极柱组件之间。
[0014]第三方面,本申请再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包括电芯、壳体以及第二方面所述的电池顶盖,所述电芯收容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池顶盖中的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
[0015]可选的,所述极柱通孔的面积与所述动力电池的容量的比值范围为200~2500mm2:100Ah。
[0016]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益效果:
[0017]本申请在极柱组件的连接件设置薄弱部,在电池发生热失控时,薄弱部能够被气压冲破或者高温熔穿,使极柱本体脱离盖板,进而使极柱通孔导通形成排气通道,电池内部气体从极柱通孔排出,因此不需要再设置防爆阀用于泄压,同时因为不需要设置防爆阀,因此极柱通孔的面积能够得到提升,使极柱通孔的排气速度也得到相应提升,且由于不需要在设置防爆阀,因此不用再对防爆片进行刻痕,同时减少了部件,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优率。
附图说明
[0018]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0019]图1为本技术中实施例的极柱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中实施例的极柱组件的立体结构拆解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中实施例的极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中实施例的电池顶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中实施例的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中实施例的电池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中实施例的电池顶盖的结构拆解图。
[0026]图8为本技术中实施例的动力电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8]1‑
极柱组件;11

极柱本体;12

连接件;121

主体部;1211

第一分体部;1212

第二分体部;122

薄弱部;123

加强部;
[0029]2‑
盖板;21

极柱通孔;22

注液口;
[0030]3‑
壳体;
[0031]4‑
电芯;41

本体部;42

第一极耳;43

第二极耳;
[0032]51

第一凸部;52

第一凹部;53

第二凸部;54

第二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技术效果。
[003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5]在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泄压的极柱组件,安装于盖板(2)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极柱本体(11)和环绕包裹在所述极柱本体(11)柱面的连接件(12),所述连接件(12)与所述极柱本体(1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12)包括主体部(121)和用于泄压的薄弱部(122),所述薄弱部(122)设置于所述主体部(121),所述主体部(121)嵌入所述盖板(2)上的极柱通孔(21)中,并与所述盖板(2)密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2)具有第一表面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薄弱部(122)的平面低于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主体部(121)的平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在所述薄弱部(122)的平面低于所述第二表面在所述主体部(121)的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21)包括第一分体部(1211)与第二分体部(1212),所述第一分体部(1211)围绕所述极柱本体(11)设置,所述第二分体部(1212)围绕所述第一分体部(1211)设置,且所述薄弱部(122)设置在所述第一分体部(1211)与所述第二分体部(1212)之间,第一分体部(1211)、第二分体部(1212)与薄弱部(122)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分体部(1211)用于固定连接所述极柱本体(11),所述第二分体部(1212)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盖板(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体部(1211)与所述极柱本体(11)中的任意一个设置有第一凸部(51),所述第一分体部(1211)与所述极柱本体(11)中的另一个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圣立周贤张瑞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