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分解且防爆的碳性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5328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1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分解且防爆的碳性电池,包括外壳体、正极柱、调节机构、防护机构和内部组件,所述外壳体的上端中部设置有正极柱,且外壳体的下方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外壳体的表面设置有防护机构,且外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内部组件,所述内部组件包括碳棒、硅酸铝盐电解质、锌筒和加强筋架,且碳棒的外侧设置有硅酸铝盐电解质。该可分解且防爆的碳性电池,通过硅酸铝盐电解质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由氯化铵或氯化汞产生电解质的方法,避免产生汞或其他有害物质,使得碳性电池绿色可降解,使用更加环保,加强筋架的设置避免了碳性电池受到碰撞后内凹,从而保证碳性电池内部不易受到破坏,减少破损爆炸的可能性。减少破损爆炸的可能性。减少破损爆炸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分解且防爆的碳性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碳性电池
,具体为一种可分解且防爆的碳性电池。

技术介绍

[0002]碳性电池也称为锌锰电池,碳性电池制作成本低廉,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多用于手电筒、半导体收音机、收录机、照相机、电子钟、玩具等低电流电子产品,是最普遍的干电池之一。
[0003]市场上的碳性电池在使用中内部的电解质反应容易产生出汞元素,而汞元素易于挥发进入空气中,被人体吸收后对人们的生命产生危害,同时当碳性电池受到较强的挤压或者碰撞时易产生爆炸,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分解且防爆的碳性电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分解且防爆的碳性电池,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市场上的碳性电池在使用中内部的电解质反应容易产生出汞元素,而汞元素易于挥发进入空气中,被人体吸收后对人们的生命产生危害,同时当碳性电池受到较强的挤压或者碰撞时易产生爆炸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分解且防爆的碳性电池,包括外壳体、正极柱、调节机构、防护机构和内部组件,所述外壳体的上端中部设置有正极柱,且外壳体的下方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外壳体的表面设置有防护机构,且外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内部组件,所述内部组件包括碳棒、硅酸铝盐电解质、锌筒和加强筋架,且碳棒的外侧设置有硅酸铝盐电解质,所述硅酸铝盐电解质的外侧设置有锌筒,且锌筒的外侧设置有加强筋架。
[0006]进一步的,所述硅酸铝盐电解质与锌筒之间相贴合,且锌筒的外环径与加强筋架的内环径相匹配
[0007]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活动板、负极板、调节架、限位槽和弹簧,且活动板的上端中部设置有负极板,所述活动板的上端边侧固定有调节架,且调节架的上端外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设置有弹簧。
[0008]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板与负极板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活动板与负极板的竖直中轴线相重合。
[0009]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架通过弹簧与限位槽构成弹性结构,且调节架与活动板之间为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防腐涂层、阻燃涂层和隔热陶瓷涂层,且防腐涂层的上端设置有阻燃涂层,所述阻燃涂层的上端设置有隔热陶瓷涂层。
[0011]进一步的,所述防腐涂层与阻燃涂层之间相粘接,且阻燃涂层与隔热陶瓷涂层之间相贴合。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可分解且防爆的碳性电池,通过硅
酸铝盐电解质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由氯化铵或氯化汞产生电解质的方法,避免产生汞或其他有害物质,使得碳性电池绿色可降解,使用更加环保,加强筋架的设置避免了碳性电池受到碰撞后内凹,从而保证碳性电池内部不易受到破坏,减少破损爆炸的可能性。
[0013]通过防护机构的设置,外壳体表面涂覆的防腐涂层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延长碳性电池的使用年限,阻燃涂层的设置避免碳性电池遇火燃烧,降低碳性电池燃烧爆炸的可能性,隔热陶瓷涂层的设置增加了碳性电池的隔热性,避免受到外部环境影响造成的内压过高产生爆炸。
[0014]通过调节机构的设置,使用者将负极板和正极柱分别与所需用电处的正负极相连接,在连接时,负极板沿限位槽的内侧向上滑动,从而使得负极板与碳棒相接触,使得正负极相连通,当不需要使用时,只需将该碳性电池由用电处取下,在弹簧反弹力的作用下,将调节架向下抵顶,从而使得碳棒与负极板相分离,减少未使用时的电能损耗。
[0015]通过内部组件的设置,通过硅酸铝盐电解质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由氯化铵或氯化汞产生电解质的方法,避免产生汞或其他有害物质,使得碳性电池绿色可降解,使用更加环保,加强筋架的设置避免了碳性电池受到碰撞后内凹,从而保证碳性电池内部不易受到破坏,减少破损爆炸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防护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图3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外壳体;2、正极柱;3、调节机构;301、活动板;302、负极板;303、调节架;304、限位槽;305、弹簧;4、防护机构;401、防腐涂层;402、阻燃涂层;403、隔热陶瓷涂层;5、内部组件;501、碳棒;502、硅酸铝盐电解质;503、锌筒;504、加强筋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

2所示,一种可分解且防爆的碳性电池,包括:外壳体1,外壳体1的上端中部设置有正极柱2,且外壳体1的下方设置有调节机构3,外壳体1的表面设置有防护机构4,防护机构4包括防腐涂层401、阻燃涂层402和隔热陶瓷涂层403,且防腐涂层401的上端设置有阻燃涂层402,阻燃涂层402的上端设置有隔热陶瓷涂层403,防腐涂层401与阻燃涂层402之间相粘接,且阻燃涂层402与隔热陶瓷涂层403之间相贴合,外壳体1表面涂覆的防腐涂层401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延长碳性电池的使用年限,阻燃涂层402的设置避免碳性电池遇火燃烧,降低碳性电池燃烧爆炸的可能性,隔热陶瓷涂层403的设置增加了碳性电池的隔热性,避免受到外部环境影响造成的内压过高产生爆炸。
[0022]如图3

4所示,一种可分解且防爆的碳性电池,外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内部组件5,调节机构3包括活动板301、负极板302、调节架303、限位槽304和弹簧305,且活动板301的上端中部设置有负极板302,活动板301的上端边侧固定有调节架303,且调节架303的上端外侧设置有限位槽304,限位槽304的内部设置有弹簧305,活动板301与负极板302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活动板301与负极板302的竖直中轴线相重合,调节架303通过弹簧305与限位槽304
构成弹性结构,且调节架303与活动板301之间为固定连接,使用者将负极板302和正极柱2分别与所需用电处的正负极相连接,在连接时,负极板302沿限位槽304的内侧向上滑动,从而使得负极板302与碳棒501相接触,使得正负极相连通,当不需要使用时,只需将该碳性电池由用电处取下,在弹簧305反弹力的作用下,将调节架303向下抵顶,从而使得碳棒501与负极板302相分离,减少未使用时的电能损耗,内部组件5包括碳棒501、硅酸铝盐电解质502、锌筒503和加强筋架504,且碳棒501的外侧设置有硅酸铝盐电解质502,硅酸铝盐电解质502的外侧设置有锌筒503,且锌筒503的外侧设置有加强筋架504,硅酸铝盐电解质502与锌筒503之间相贴合,且锌筒503的外环径与加强筋架504的内环径相匹配,通过硅酸铝盐电解质502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由氯化铵或氯化汞产生电解质的方法,避免产生汞或其他有害物质,使得碳性电池绿色可降解,使用更加环保,加强筋架504的设置避免了碳性电池受到碰撞后内凹,从而保证碳性电池内部不易受到破坏,减少破损爆炸的可能性。
[0023]综上,该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分解且防爆的碳性电池,包括外壳体(1)、正极柱(2)、调节机构(3)、防护机构(4)和内部组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上端中部设置有正极柱(2),且外壳体(1)的下方设置有调节机构(3),所述外壳体(1)的表面设置有防护机构(4),且外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内部组件(5),所述内部组件(5)包括碳棒(501)、硅酸铝盐电解质(502)、锌筒(503)和加强筋架(504),且碳棒(501)的外侧设置有硅酸铝盐电解质(502),所述硅酸铝盐电解质(502)的外侧设置有锌筒(503),且锌筒(503)的外侧设置有加强筋架(5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分解且防爆的碳性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酸铝盐电解质(502)与锌筒(503)之间相贴合,且锌筒(503)的外环径与加强筋架(504)的内环径相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分解且防爆的碳性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3)包括活动板(301)、负极板(302)、调节架(303)、限位槽(304)和弹簧(305),且活动板(301)的上端中部设置有负极板(3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照熙韦梦媚
申请(专利权)人:连州市凌力电池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