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顶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5317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1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顶灯,吸顶灯包括座体、灯罩、光源板及发光片,座体具有第一内壁;灯罩设置于座体下方,灯罩具有第二内壁,灯罩与座体结合包裹第一内壁及第二内壁;光源板设置于第一内壁;反光片设置于第二内壁;其中,第二内壁位于第一内壁下方,第一内壁与第二内壁呈夹角,光源板与反光片呈非平行设置,如此,能够藉由反光片位于光源板下方且不平行以提升发光效率。发光效率。发光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顶灯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吸顶灯,尤其涉及一种发光效率较佳的吸顶灯。

技术介绍

[0002]现今,吸顶灯是家用常见照明,一般吸顶灯的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设置于壳体内用于照明。LED光源直接照射发光,发光效率低且光照效果不佳。当加入反射板与LED光源平行正对设置,虽可提高发光效率,但是依然会阻挡部分光线射出。若采用LED光源设置于反射板下方相对设置,虽可减少阻挡光线的射出,但是LED光源设置在反射板下方导致可设置的面积小而会降低发光效率。
[0003]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吸顶灯,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顶灯,其藉由反光片位于光源板下方且不平行以提升发光效率。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吸顶灯,包括:座体,具有第一内壁;灯罩,设置于该座体下方,该灯罩具有第二内壁,该灯罩与该座体结合包裹该第一内壁及该第二内壁;光源板,设置于该第一内壁;以及反光片,设置于该第二内壁;其中,该第二内壁位于该第一内壁下方,该第一内壁与该第二内壁呈夹角,该光源板与该反光片呈非平行设置。
[0006]较佳的,该夹角为锐角。
[0007]较佳的,该反光片贴附设置于该第二内壁,或者,该反光片涂布于该第二内壁。
[0008]较佳的,还包括电源,该电源设置于该座体的该第一内壁上方,该电源与该座体的该第一内壁具有间隙,使得该光源板与该电源具有该间隙。
[0009]较佳的,该第一内壁为该座体的内表面,该第二内壁为该灯罩的内表面,该第二内壁位于该灯罩与该座体重叠处。
[0010]较佳的,还包括感测器模组,该感测器模组设置于该座体且位于该灯罩的一侧。
[0011]较佳的,该灯罩具有相对该座体远端的照面,该照面于该座体的该第一内壁垂直投影的距离为第一距离,该感测器模组于该座体的该第一内壁垂直投影的距离为第二距离,该第一距离大于该第二距离。
[0012]较佳的,该感测器模组包括传感器及传感器盖,该传感器固设于该座体,该传感器盖可移除地设置于该灯罩的几何形状的中间,且该灯罩环绕该感测器模组设置。
[0013]较佳的,该座体具有设置部,该设置部穿设该灯罩,该感测器模组设置于该设置部以使该灯罩位于该座体与该感测器模组之间。
[0014]较佳的,当该吸顶灯设置于天花板时,该座体设置于该天花板,该第一内壁与该天花板平行,该第二内壁与该天花板呈该夹角。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顶灯,吸顶灯包括座体、灯罩、光源板及发光片,座体具有第一内壁;灯罩设置于座体下方,灯罩具有第二内壁,灯罩与座
体结合包裹第一内壁及第二内壁;光源板设置于第一内壁;反光片设置于第二内壁;其中,第二内壁位于第一内壁下方,第一内壁与第二内壁呈夹角,光源板与反射片呈非平行设置,本设计在原有光源板直接向下照射的情况下,在光源板下方设有反光板以藉由反光板反射光线,部分光线直接向下发光结合部分光线反射或多次反射后向下发光,如此,能够藉由反光片位于光源板下方且不平行以提升发光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吸顶灯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沿A

A

的部分剖面图;
[0018]图3为图2中B处放大图;
[0019]图4为图2中C处放大图;
[0020]图5为图2中D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0022]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吸顶灯的示意图,图2为图1沿A

A

的部分剖面图,图3为图2中B处放大图。本技术提供一种吸顶灯100,吸顶灯100可设置于天花板101,吸顶灯100包括座体11、灯罩12、光源板13及发光片14,座体11具有第一内壁111,座体11可设置于天花板101,座体11位于天花板101下方;灯罩12设置于座体11下方,灯罩12具有第二内壁121,灯罩12与座体11结合包裹第一内壁111及第二内壁121;光源板13设置于第一内壁111,反光片14设置于第二内壁121;其中,第二内壁121位于第一内壁111下方,且第一内壁111与第二内壁121呈夹角P,即光源板13与反射片14呈非平行设置,如此,藉由反光片14位于光源板13下方且不平行以提升发光效率。
[0023]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光源板13设置于第一内壁111,光源板13可为排列的LED灯珠、侧光源经导光板出射、或垂直出光经亮度增强膜片等,视实际情况而定,不以此为限。反光片14设置于第二内壁121,由于第一内壁111与第二内壁121呈夹角P,即反光片14与光源板13非平行设置,因此当光源板13发出光照时,经由与光源板13非平行设置的反光片14多次反射光线实现提高照明效率的效果。具体实施时,第一内壁111为座体11的内表面,第二内壁121为灯罩12的内表面,第二内壁121位于灯罩12与座体11重叠处,如此使得设置于第一内壁111的光源板13与设置于第二内壁121的反光片14能被灯罩12与座体11包围。更好地实施方式,夹角P为锐角,第一内壁111与第二内壁121具有的夹角P为锐角,即反光片14朝向光源板13呈锐角,如此能够增大反光效率,当光源板13朝下发光时,反光片14位于光源板13下方且偏向光源板13倾斜设置,使得光源板13发出的光照经由反光片14反射增大照明亮度,当然,也可在第二内壁121延伸出结构件以用于设置反光片14,视实际情况而定,不以此为限。
[0024]一并参照图4所示,图4为图2中C处放大图。吸顶灯101还包括电源15,光源15设置于座体11的第一内壁111的上方,如此不会影响光照范围且隐蔽于座体11与天花板101之间。具体实施时,电源15与座体11的第一内壁111具有间隙Q,使得光源板13与电源15具有间
隙Q,如此,加强光源板13与电源15之间热的阻绝,间隙Q形成的空腔也可增强空气的对流,以达到较好散热的效果。较好的实施方式,电源15与座体11的第一内壁111之间的设有多个凸柱,凸柱既可以支撑电源15,也可以在电源15与座体11的第一内壁111之间形成间隙Q,从而达到散热效果,视实际情况而定,不以此为限。
[0025]一并参照图5所示,图5为图2中D处放大图。吸顶灯100还包括感测器模组16,感测器模组16设置于座体11且位于灯罩12的一侧。较佳的,灯罩12的形状呈环状,感测器模组16设置于灯罩12的几何形状的中间位置(也即环状的中心位置),且灯罩12环绕感测器模组16设置,感测器模组16可以是光感应器(Ambient light sensors)、PIR sensor、麦克风模组(microphone module)及IR se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顶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具有第一内壁;灯罩,设置于该座体下方,该灯罩具有第二内壁,该灯罩与该座体结合包裹该第一内壁及该第二内壁;光源板,设置于该第一内壁;以及反光片,设置于该第二内壁;其中,该第二内壁位于该第一内壁下方,该第一内壁与该第二内壁呈夹角,该光源板与该反光片呈非平行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顶灯,其特征在于,该夹角为锐角。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顶灯,其特征在于,该反光片贴附设置于该第二内壁,或者该反光片涂布于该第二内壁。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顶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该电源设置于该座体的该第一内壁上方,该电源与该座体的该第一内壁具有间隙,使得该光源板与该电源具有该间隙。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顶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内壁为该座体的内表面,该第二内壁为该灯罩的内表面,该第二内壁位于该灯罩与该座体重叠处。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彦廷赖彦勋蔡昌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