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控管钎焊用氢炉结构、氢炉钎焊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5151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1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磁控管钎焊用氢炉结构、氢炉钎焊工艺,氢炉炉体自前向后依次设置入口区段、预热区段、加热区段、冷却区段、出口区段,其所对应的入口段炉管、预热段炉管、加热段炉管、冷却段炉管、出口段炉管自前向后依次首尾连通,预热段炉管、加热段炉管、冷却段炉管之间设置有氢气布气管,供氮装置自前向后依次在前门处形成第一气封,在入口段炉管处形成第二气帘、第三气障,在出口段炉管处形成第四气障、第五气帘,供氢装置自前向后依次在预热段炉管、加热段炉管、冷却段炉管处的氢气布气管上开设有第一输氢口、第二输氢口、第三输氢口。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磁控管钎焊用氢炉结构、氢炉钎焊工艺,提高了磁控管各组件的钎焊质量,保证了磁控管的良品率。的良品率。的良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磁控管钎焊用氢炉结构、氢炉钎焊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钎焊
,具体而言,涉及磁控管钎焊用氢炉结构、氢炉钎焊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钎焊,是指低于焊件熔点的钎料和焊件同时加热到钎料熔化温度后,利用液态钎料填充固态工件的缝隙使金属连接的焊接方法。钎焊变形小,接头光滑美观,适合于焊接精密、复杂和由不同材料组成的构件,其主要应用于制造精密仪表、电气零部件、异种金属构件以及复杂薄板结构。在机械、电机、仪表、无线电等领域,钎焊均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在微波波导、电子管和电子真空器件等细分领域,钎焊甚至是唯一可能的连接方法。
[0003]磁控管作为一种用来产生微波能的电真空器件,实质上是一个置于恒定磁场中的二极管,管内电子在相互垂直的恒定磁场和恒定电场的控制下,与高频电磁场发生相互作用,把从恒定电场中获得能量转变成微波能量,从而达到产生微波能的目的。磁控管的管芯通常包括阳极组件、阴极组件、排气管组件,各组件在装配成型工艺中,通常均以钎焊形式形成材料间的真空气密性焊接。
[0004]现有技术中,磁控管各组件的钎焊质量不高,极大地影响了磁控管的良品率。例如,阳极组件、阴极组件、排气管组件在各自钎焊后均极有可能发生氧化现象,或是会伴有虚焊、变形、刮伤、黑痕、脏物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磁控管钎焊用氢炉结构,提高磁控管各组件的钎焊质量,保证磁控管的良品率。
[0006]为解决上述第一方面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磁控管钎焊用氢炉结构,所述氢炉炉体自前向后依次设置入口区段、预热区段、加热区段、冷却区段、出口区段,其所对应的入口段炉管、预热段炉管、加热段炉管、冷却段炉管、出口段炉管自前向后依次首尾连通,所述氢炉炉体在所述入口段炉管前端开设有前门、在所述出口段炉管后端开设有后门,所述前门至所述后门之间设置有传送装置,所述预热段炉管、加热段炉管、冷却段炉管之间设置有氢气布气管;
[0007]供氮装置自前向后依次在所述前门处形成第一气封,在所述入口段炉管处形成第二气帘、第三气障,在所述出口段炉管处形成第四气障、第五气帘;
[0008]供氢装置自前向后依次在所述氢气布气管上开设有第一输氢口、第二输氢口、第三输氢口,其中所述第一输氢口位于所述预热段炉管处,所述第二输氢口位于所述加热段炉管处,所述第三输氢口位于所述冷却段炉管处。
[0009]优选地,所述传送装置包括托辊、链式传送带,所述入口段炉管前端、出口段炉管后端均设置有所述托辊,所述链式传送带在所述托辊的支撑和导向作用下以间歇式传送方式顺时针转动。
[0010]优选地,所述前门为矩形,所述链式传送带经由所述第一气封的下侧进入所述前门。
[0011]优选地,所述加热段炉管自前向后依次包括前加热段炉管、后加热段炉管,所述第二输氢口对应于所述前加热段炉管、后加热段炉管,自前向后依次分为前加热段输氢口、后加热段输氢口。
[0012]优选地,所述冷却段炉管自前向后依次包括第一冷却炉管、第二冷却炉管、第三冷却炉管、第四冷却炉管、第五冷却炉管,所述第三输氢口对应于所述第一冷却炉管、第二冷却炉管、第三冷却炉管、第四冷却炉管、第五冷却炉管,自前向后依次分为第一冷却输氢口、第二冷却输氢口、第三冷却输氢口、第四冷却输氢口、第五冷却输氢口。
[001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氢炉钎焊工艺,提高磁控管各组件的钎焊质量,保证磁控管的良品率。
[0014]为解决上述第二方面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氢炉钎焊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15]S3:对磁控管组件、钎料一起进行组装并上模;
[0016]S4:将上模后的磁控管组件用支撑盘盛装,放置在前门前端的传送装置上;
[0017]S5:传送装置顺时针转动,携带支撑盘由前门进入入口段炉管;
[0018]S6:传送装置以间歇式传送方式,携带支撑盘相继依次进入预热段炉管、前加热段炉管、后加热段炉管、第一冷却炉管、第二冷却炉管、第三冷却炉管、第四冷却炉管、第五冷却炉管中;
[0019]S7:传送装置携带支撑盘经由出口段炉管从后门传出。
[0020]优选地,所述氢炉钎焊工艺在步骤S3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0021]S1:实时调节第一气封、第二气帘、第三气障、第四气障、第五气帘处的氮气流量;
[0022]S2:实时调节第一输氢口、前加热段输氢口、后加热段输氢口、第一冷却输氢口、第二冷却输氢口、第三冷却输氢口、第四冷却输氢口、第五冷却输氢口处的氢气流量。
[0023]优选地,当磁控管组件为阳极组件时,步骤S2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0024]S201:实时调节第一输氢口处的氢气流量(0.6~1.8)m3/h;
[0025]S202:实时调节前加热段输氢口处的氢气流量(0.6~2.6)m3/h;
[0026]S203:实时调节后加热段输氢口处的氢气流量(1~3)m3/h;
[0027]S204:实时调节第一冷却输氢口处的氢气流量(0.5~2.5)m3/h;
[0028]S205:实时调节第二冷却输氢口处的氢气流量(0.5~2.5)m3/h;
[0029]S206:实时调节第三冷却输氢口处的氢气流量(0.5~1.5)m3/h;
[0030]S207:实时调节第四冷却输氢口处的氢气流量(0.5~1.5)m3/h;
[0031]S208:实时调节第五冷却输氢口处的氢气流量(0.5~1.5)m3/h。
[0032]优选地,当磁控管组件为阴极组件时,步骤S2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0033]S201':实时调节第一输氢口处的氢气流量(0.25~1.25)m3/h;
[0034]S202':实时调节前加热段输氢口处的氢气流量(0.6~2.6)m3/h;
[0035]S203':实时调节后加热段输氢口处的氢气流量(0.6~2.6)m3/h;
[0036]S204':实时调节第一冷却输氢口处的氢气流量(0.5~2.5)m3/h;
[0037]S205':实时调节第二冷却输氢口处的氢气流量(0.5~2.5)m3/h;
[0038]S206':实时调节第三冷却输氢口处的氢气流量(0.25~1.25)m3/h;
[0039]S207':实时调节第四冷却输氢口处的氢气流量(0.25~1.25)m3/h;
[0040]S208':实时调节第五冷却输氢口处的氢气流量(0.25~1.25)m3/h。
[0041]优选地,当磁控管组件为排气管组件时,步骤S1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0042]S101:实时调节第一气封上侧、左侧、右侧的氮气流量分别为(3.2~6.4)m3/h、(3~6.2)m3/h、(2.6~5.8)m3/h;
[0043]S102:实时调节第二气帘上侧、下侧的氮气流量分别为(2.2~5.4)m3/h、(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控管钎焊用氢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氢炉炉体自前向后依次设置入口区段(1)、预热区段(2)、加热区段(3)、冷却区段(4)、出口区段(5),其所对应的入口段炉管(11)、预热段炉管(21)、加热段炉管(31)、冷却段炉管(41)、出口段炉管(51)自前向后依次首尾连通,所述氢炉炉体在所述入口段炉管(11)前端开设有前门(12)、在所述出口段炉管(51)后端开设有后门(52),所述前门(12)至所述后门(52)之间设置有传送装置(6),所述预热段炉管(21)、加热段炉管(31)、冷却段炉管(41)之间设置有氢气布气管(9);供氮装置自前向后依次在所述前门(12)处形成第一气封(71),在所述入口段炉管(11)处形成第二气帘(72)、第三气障(73),在所述出口段炉管(51)处形成第四气障(74)、第五气帘(75);供氢装置自前向后依次在所述氢气布气管(9)上开设有第一输氢口(81)、第二输氢口(82)、第三输氢口(83),其中所述第一输氢口(81)位于所述预热段炉管(21)处,所述第二输氢口(82)位于所述加热段炉管(31)处,所述第三输氢口(83)位于所述冷却段炉管(41)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控管钎焊用氢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6)包括托辊(61)、链式传送带(62),所述入口段炉管(11)前端、出口段炉管(51)后端均设置有所述托辊(61),所述链式传送带(62)在所述托辊(61)的支撑和导向作用下以间歇式传送方式顺时针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磁控管钎焊用氢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门(12)为矩形,所述链式传送带(62)经由所述第一气封(71)的下侧进入所述前门(12)。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磁控管钎焊用氢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段炉管(31)自前向后依次包括前加热段炉管(311)、后加热段炉管(312),所述第二输氢口(82)对应于所述前加热段炉管(311)、后加热段炉管(312),自前向后依次分为前加热段输氢口(821)、后加热段输氢口(822)。5.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磁控管钎焊用氢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段炉管(41)自前向后依次包括第一冷却炉管(411)、第二冷却炉管(412)、第三冷却炉管(413)、第四冷却炉管(414)、第五冷却炉管(415),所述第三输氢口(83)对应于所述第一冷却炉管(411)、第二冷却炉管(412)、第三冷却炉管(413)、第四冷却炉管(414)、第五冷却炉管(415),自前向后依次分为第一冷却输氢口(831)、第二冷却输氢口(832)、第三冷却输氢口(833)、第四冷却输氢口(834)、第五冷却输氢口(835)。6.一种氢炉钎焊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3:对磁控管组件、钎料一起进行组装并上模;S4:将上模后的磁控管组件用支撑盘盛装,放置在前门(12)前端的传送装置(6)上;S5:传送装置(6)顺时针转动,携带支撑盘由前门(12)进入入口段炉管(11);S6:传送装置(6)以间歇式传送方式,携带支撑盘相继依次进入预热段炉管(21)、前加热段炉管(311)、后加热段炉管(312)、第一冷却炉管(411)、第二冷却炉管(412)、第三冷却炉管(4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锦平邓武楷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格兰仕微波炉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