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污染土壤深层检测与注药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5119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1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受污染土壤深层检测与注药修复装置,包括药箱、输药管、注药部、监测部及数据处理终端;所述注药部及监测部均埋在待修复土地下;所述输药管连接药箱及注药部;所述注药部内设有注药头;所述监测部包括监测筒、取样头、检验杯及中间柱;检测筒顶部设有控制部;所述中间柱上分布套有支撑套;所述支撑套连有电缸;所述电缸连有取样电机;所述取样电机连有取样头;所述电缸上设毛刷;所述检验杯设置在电缸下方,底部设有检验触头及重量感应器;所述控制部内设有控制系统、数据分析模块及无线信号收发模块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可以对受到污染的土地进行注药修复,同时还能够定时自动进行土壤检测,并将数据发送给技术人员。人员。人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受污染土壤深层检测与注药修复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农业辅助设备
,涉及一种受污染土壤深层检测与注药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农业的发展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华夏儿女辛勤耕耘着这片热土。近代以来,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污染伴随而来,许多土地受到酸、碱、重金属等污染,修复这些被污染的土地成为了一项重要课题。目前主要依靠喷洒药剂或深层注药的方式进行土壤修复,然而这些土壤修复的过程中需要经常进行采样检测,以便监控土壤的修复状况。一般的采样工作依靠人力完成,需要工作人员经常钻取深层土壤,耗费较多人力;目前出现一些将感应探头埋藏于地下的检测方式,但是此类检测方式的采样数据够不准确,往往会使工作人员出现误判;而在土壤修复效果达不到预期时,需要再进行完整的注药修复操作,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受污染土壤深层检测与注药修复装置,该装置可以对受到污染的土地进行注药修复,同时还能够定时自动钻取土壤样本,进行土壤检测,并将检测数据发送给相关技术人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受污染土壤深层检测与注药修复装置,包括药箱、输药管、注药部、监测部及数据处理终端;所述药箱可移动的设置在待修复土地边;所述注药部及监测部均分布埋在待修复土地下;所述输药管从药箱连出,并与每一组所述注药部连接;每组所述注药部旁均设有一组监测部;每两组相邻的所述注药部之间设有一组监测部;所述注药部内设有注药头;所述注药头上分布设有小孔;所述注药头的上部设有接头;所述注药头通过接头连接输药管;所述监测部包括监测筒、取样头、检验杯及中间柱;所述监测筒的顶部设有控制部;所述中间柱设置在监测筒的正中间;在所述中间柱上分布套有支撑套;所述支撑套侧面连有电缸;所述电缸的推杆端部设有连有取样电机;所述取样电机的转子连有取样头;所述电缸的机壳上设有U形杆;所述U形杆的端部设有毛刷;所述检验杯设置在电缸的下方;所述检验杯内设有搅拌棒;所述检验杯的底部设有检验触头及重量感应器;所述检验杯的顶部设有自动盖;所述控制部内设有控制系统、数据分析模块及无线信号收发模块Ⅰ;所述检验杯底部的检验触头及重量感应器连接控制部内的数据分析模块;所述控制部通过无线信号发射模块连接数据处理终端。
[0006]所述药箱用于配置并储存修复土壤用的药剂;所述输药管用于向注药部输送药剂;所述监测部设置在注药部旁,以及两组所述注药部的中间,此两个位置分别为修复药剂量最多的位置以及修复药剂最少的位置,监测这两个位置土壤的修复情况更能体现土壤修复的效果;所述注药头上的小孔用于喷射药剂;所述监测筒用于保护内部的各项装置;所述
取样头用于土壤的取样;所述中间柱用于支撑取样头、检测杯等装置;所述电缸可将取样头推出;所述毛刷用于将取样头上的土壤刷入检验杯中;所述检验触头用于检测检验杯内的各项数据,一般包括酸碱度、重金属含量等;所述自动盖用于密封检验杯;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装置内的各项电器动作;在所述监测部内还设有可充电电池;所述可充电电池为监测部内的各项用电器提供电能。
[000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中间柱上分布套有支撑架;若干所述检验杯可拆卸的设置在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内设有可带动支撑架旋转的旋转电机。所述支撑架用于支撑检验杯,并在旋转电机的带动下将检验杯转动,使新的检验杯转到取样头下方。
[000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中间柱的顶部设有提升电机;所述提升电机向下连有吊索;所述吊索将所有的支撑套及支撑架串联在一起。所述提升电机通过吊索可以将支撑套及支撑架连带取样头及检验杯向上提升或降下,以便调整取样深度。
[000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在所述监测筒的侧壁上分布设有自动门;所述自动门包括外门及内门;所述外门内设有空腔及弹簧;所述内门从空腔套入外门内;在所述空腔内设有关门电机;所述关门电机上缠绕有关门链;所述关门链连接内门;所述弹簧的端固定在空腔的侧壁上,另一端顶住内门;所述自动盖的结构及原理与自动门相同。所述关门电机不工作时,弹簧将内门顶出,使所述监测筒封闭;当需要取样时,所述关门电机工作,通过所述关门链将内门拉入外门中,此时所述监测筒与取样头相应的位置打开,所述取样头可伸出进行取样。
[00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药箱包括配药罐及高压泵;所述输药管的一端连接配药罐,另一端分出若干支管,每组所述支管均连接一组注药部的注药头;所述高压泵连接在输药管上。所述配药罐用于配药;所述高压泵用于将配药罐内的药剂通过输药管输送给注药部。
[001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注药头还配有端盖。
[001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数据处理终端包括无线信号收发模块Ⅱ、指令输入模块、数据整理模块及显示模块;所述无线信号收发模块Ⅱ通过无线信号连接控制部的无线信号发射模块Ⅰ。
[0013]以上所述的受污染土壤深层检测与注药修复装置的使用方法:
[0014]准备工作:测量被污染的土地面积,清理土地上的杂草、石块等,并适当翻耕;根据待修复土地的污染情况,在药箱内配置相应的药剂,一般为酸\碱药剂等;
[0015]打孔埋藏:在待修复土地上打孔,用于埋藏注药部及监测部;注药头可采用高压旋喷的形式喷药;各个孔的深度视待修复土地的受污染深度而定;视待修复土地的污染种类,根据所要监测土地的各项数据,在检验杯中放入相应的溶剂,一般可以为水等;将注药部的注药头以及监测部的监测筒埋入相应的孔中;
[0016]注药:打开设备,高压泵将配药罐内的药剂以高压的形式注入输药管,药剂从注药头上的小孔喷出,注入土壤,与土壤中的污染物质反应,中和污染物;
[0017]在线监测:取样头位于不同深度的土地中,每间隔40cm

60cm设置一组取样头;取样时自动门打开,相应位置的取样头在电缸的带动下从自动门伸出,并在取样电机的带动下,钻取不同深度的土壤;随后取样头在电缸的带动下收回,并在毛刷上方位置转动;此时检验杯顶部的自动盖打开,毛刷将取样头上的土壤刷下,土壤掉入下方的检验杯中;此时重
量感应器感应检验杯的重量变化,得出加入的土壤重量;随后搅拌棒转动,将土壤溶解在检验杯的溶剂中;检验触头将溶液中的各项检验数值数据传递到控制部中;随后数据分析模块根据溶剂重量以及土壤重量记录,并将数据信号通过无线信号收发模块Ⅰ发送给数据处理终端;数据处理终端将各项指标数据记录;完成一组土壤采样检测后,支撑架在旋转电机的带动下转动,使未使用过的另一组检验杯转到取样头下方,为下一组采样检测做准备;在上述过程中,取样头反复转动,使毛刷将取样头上的土壤刷干净;经过设定,可以使取样周期固定,即间隔一定时间后进行采样,每次采样耗费一杯检验杯内的溶剂;检验杯内的溶剂在更换后可以继续进行采样检测;
[0018]再修复:在完成注药部及监测部的埋藏后,可以将输药管及药箱撤出,进行下一待修复土地的修复,仅保留注药部及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受污染土壤深层检测与注药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药箱(1)、输药管(2)、注药部(3)、监测部(4)及数据处理终端;所述药箱(1)可移动的设置在待修复土地(25)边;所述注药部(3)及监测部(4)均分布埋在待修复土地(25)下;所述输药管(2)从药箱(1)连出,并与每一组所述注药部(3)连接;每组所述注药部(3)旁均设有一组监测部(4);每两组相邻的所述注药部(3)之间设有一组监测部(4);所述注药部(3)内设有注药头(5);所述注药头(5)上分布设有小孔;所述注药头(5)的上部设有接头(19);所述注药头(5)通过接头连接输药管(2);所述监测部(4)包括监测筒(6)、取样头(8)、检验杯(11)及中间柱(29);所述监测筒(6)的顶部设有控制部(18);所述中间柱(29)设置在监测筒(6)的正中间;在所述中间柱(29)上分布套有支撑套(7);所述支撑套(7)侧面连有电缸(26);所述电缸(26)的推杆端部设有连有取样电机;所述取样电机的转子连接取样头;所述电缸(26)的机壳上设有U形杆(10);所述U形杆(10)的端部设有毛刷(9);所述检验杯(11)设置在电缸(26)的下方;所述检验杯(11)内设有搅拌棒(12);所述检验杯(11)的底部设有检验触头(13)及重量感应器;所述检验杯(11)的顶部设有自动盖(14);所述控制部(18)内设有控制系统、数据分析模块及无线信号收发模块Ⅰ;所述检验杯(11)底部的检验触头(13)及重量感应器连接控制部(18)内的数据分析模块;所述控制部(18)通过无线信号发射模块连接数据处理终端;所述中间柱(29)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新宇胡凤林庆超苏浩林高振何黄雪金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生态修复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