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PS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4988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5:2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UPS电源,涉及电力供给设备的领域,其包括壳体,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壳体上还安装有用于经进风口抽入气流并经出风口排出的鼓风部件,壳体上设置有连通进风口的进风通道,进风通道内固定有第一粘毛杆,第一粘毛杆的轴线垂直于进风通道的走向,第一粘毛杆沿垂直于进风通道走向的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并形成为一组,且第一粘毛杆沿进风通道走向间隔设置有多组,相邻的两组第一粘毛杆错位设置。本申请具有实现对气流中杂物和灰尘的过滤,具备良好的过滤效果,且为气流通过预留足够的空间,以防堵塞,并且能够保证对杂物和灰尘较长时间的过滤工作的效果。证对杂物和灰尘较长时间的过滤工作的效果。证对杂物和灰尘较长时间的过滤工作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UPS电源


[0001]本申请涉及电力供给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UPS电源。

技术介绍

[0002]UPS电源,是一种含有储能装置的不间断电源。主要用于给一些对电源稳定性要求较高的设备,提供不间断的电源。当市电输入正常时,UPS电源将市电稳压后供应给负载使用,此时的UPS电源就是一台交流式电稳压器,同时它还向机内电池充电;当市电中断时,UPS电源立即将电池的直流电能,将通过逆变器切换转换的方法向负载继续供应220V交流电,使负载维持正常工作并保护负载软、硬件不受损坏。
[0003]相关技术中,一种UPS电源,包括壳体以及安装于壳体内的供电装置。壳体的竖直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壳体位于进风口处安装有防尘网,防尘网罩设进风口,且壳体对应进风口内侧的位置安装有散热风扇,从而对供电装置进行散热。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由于UPS电源应保持工作环境的温度不高于25℃,如果工作环境温度超过25℃,电池的寿命将会缩短,然而上述方案散热风扇虽然也具备良好的散热,但防尘网网孔过大对杂物的过滤效果较弱,容易污染供电装置;网孔较小过滤气流时很容易被杂物堵塞,并致使散热效果较弱,存在待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相关技术中防尘网网孔过大致使过滤效果较弱、网孔过小容易被杂物堵塞的状况,本申请提供了一种UPS电源。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UPS电源,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UPS电源,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壳体上还安装有用于经进风口抽入气流并经出风口排出的鼓风部件,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连通进风口的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内固定有第一粘毛杆,所述第一粘毛杆的轴线垂直于进风通道的走向,所述第一粘毛杆沿垂直于进风通道走向的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并形成为一组,且所述第一粘毛杆沿进风通道走向间隔设置有多组,相邻的两组所述第一粘毛杆错位设置。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组第一粘毛杆之间形成连续弯曲的通道,鼓风部件运行时,气流将经进风口进入进风通道内,并经若干第一干粘毛杆之间连续弯曲的通道通过,空气中的杂物和灰尘将被第一干粘毛杆拦截,从而实现对气流中杂物和灰尘的过滤,具备良好的过滤效果,且任意相邻的第一粘毛杆均间隔,为气流通过预留足够的空间,以防堵塞,并且能够保证对杂物和灰尘较长时间的过滤工作。
[0009]优选的,所述进风通道的出风端位于壳体内,所述壳体内位于进风通道的出风端一侧设置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与进风通道垂直,且所述分流板与进风通道的出风端间隔设置。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进风通道出风端进入壳体内的气流,将冲击在分流板
上,并将四散开来,有助于保证对壳体内各个部分散热的均匀性。
[0011]优选的,所述分流板靠近进风通道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粘毛杆,所述第二粘毛杆在分流板上阵列设置有若干个。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流经过第二粘毛杆将被进一步过滤,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对气流的过滤效果。
[0013]优选的,所述壳体上固定设置有安装壳,所述进风通道形成于安装壳上,所述安装壳的上侧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连通于进风通道,所述安装口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进风通道的轴向;
[0014]所述安装壳位于安装口处竖直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沿安装口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安装板竖直滑移设置于安装壳上并探入至进风通道内,所述第一粘毛杆固定在安装板上,所述安装口处还可拆卸固定封闭有封板。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粘毛杆上沾染的杂物和灰尘较多时,工作人员可以拆下封板,将安装板和第一粘毛杆取出进行清洁,然后再安装于安装壳上,从而有助于方便对第一粘毛杆的清洁,有助于保证对气流过滤的效果。
[0016]优选的,所述安装板在安装口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两所述安装板分别自安装口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穿入进风通道,任何相邻的两组第一粘毛杆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安装板上。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所有第一粘毛杆拆分为两部分并分别固定于两个安装板,有助于减小单个安装板上第一粘毛杆的密度,有助于方便对第一粘毛杆的清洁作业。
[0018]优选的,所述安装壳上设有滑槽,所述安装板嵌入滑槽并与滑槽滑移配合。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助于保证安装板和第一粘毛杆的稳定性。
[0020]优选的,所述安装壳位于安装板的下侧设置有水槽,所述第一粘毛杆均连接有引水线,所述引水线的一端探入至水槽内,所述引水线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粘毛杆的粘毛部分。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引水线吸取水槽内的水液,浸润第一粘毛杆的粘毛部分,保持粘毛部分的湿润程度,气流吹过时,部分水分将蒸发,从而降低气流的温度,提升对壳体内各个部分的散热效果。
[0022]优选的,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设置在壳体相对的两个侧壁上。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长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路径,减少冷风进入壳体内随即被抽出的情况发生,有助于保证对壳体内各部分的散热效果。
[0024]优选的,所述鼓风部件包括进风风扇和出风风扇,所述进风风扇安装于进风通道的进风端一侧并向进风通道送风,所述出风风扇安装于壳体对应出风口的位置并抽取壳体内的空气经出风口排出。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进风风扇和出风风扇配合,提升壳体内空气流通的速度,有助于提升对壳体内各个部分的散热效果。
[0026]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7]1.通过若干组第一粘毛杆配合形成连续弯折且较为宽阔的通道,实现对气流中杂物和灰尘的过滤,具备良好的过滤效果,且为气流通过预留足够的空间,以防堵塞,并能够保证对杂物和灰尘较长时间的过滤工作;
[0028]2.借助分流板对进入壳体内的气流进行分流,并将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设置在壳
体相对的两个侧壁上,从而有助于保证对壳体内各部分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实施例主要体现UPS电源整体结构的轴测示意图;
[0030]图2为本实施例主要体现过滤装置和鼓风部分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0031]图3为本实施例主要体现过滤装置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0032]图4为本实施例主要体现水槽和引水先结构的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1、壳体;11、进风口;12、出风口;13、开合门;2、供电装置;3、过滤装置;31、安装壳;311、进风通道;312、安装口;313、滑槽;314、水槽;315、封板;32、安装板;33、第一粘毛杆;331、引水线;34、分流板;35、第二粘毛杆;4、鼓风部件;41、进风风扇;42、出风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5]相关技术中,UPS电源的供电装置包括可以充放电的蓄电池、一套将交流电变为直流电的整流器和充电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PS电源,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所述壳体(1)上还安装有用于经进风口(11)抽入气流并经出风口(12)排出的鼓风部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连通进风口(11)的进风通道(311),所述进风通道(311)内固定有第一粘毛杆(33),所述第一粘毛杆(33)的轴线垂直于进风通道(311)的走向,所述第一粘毛杆(33)沿垂直于进风通道(311)走向的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并形成为一组,且所述第一粘毛杆(33)沿进风通道(311)走向间隔设置有多组,相邻的两组所述第一粘毛杆(33)错位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PS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311)的出风端位于壳体(1)内,所述壳体(1)内位于进风通道(311)的出风端一侧设置有分流板(34),所述分流板(34)与进风通道(311)垂直,且所述分流板(34)与进风通道(311)的出风端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UPS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34)靠近进风通道(31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粘毛杆(35),所述第二粘毛杆(35)在分流板(34)上阵列设置有若干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PS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固定设置有安装壳(31),所述进风通道(311)形成于安装壳(31)上,所述安装壳(31)的上侧开设有安装口(312),所述安装口(312)连通于进风通道(311),所述安装口(31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进风通道(311)的轴向;所述安装壳(31)位于安装口(312)处竖直设置有安装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勇才文宇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帝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