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防霉反光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4668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反光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抗菌防霉反光革,解决现有反光革抗菌防霉效果差,易滋生细菌和产生霉变的问题,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的上表面设有透气层,所述透气层的上表面设有抗菌防霉层,所述抗菌防霉层包括第一抗菌防霉层和第二抗菌防霉层,所述第一抗菌防霉层由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交替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经线由涤纶纤维和螺旋缠绕在涤纶纤维外表面的竹纤维和棉纤维组成,所述第一纬线按两根甲壳素纤维和一根氨纶纤维的顺序循环排列而成,所述第二抗菌防霉层由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交替编织而成,所述第二经线包括纱芯和包裹在纱芯外表面的抗紫外线涂层,所述第二抗菌防霉层的上表面等间距设有若干个反光条。抗菌防霉层的上表面等间距设有若干个反光条。抗菌防霉层的上表面等间距设有若干个反光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防霉反光革


[0001]本技术涉及反光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抗菌防霉反光革。

技术介绍

[0002]天然皮革由于具有优良的天然特性被人们广泛用于日用品和工业品,但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原皮作为生产原料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作为替代材料的人造革营运而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不同类型的人造革应运而生,其中就包括反光革。反光革制品广泛应用于服装、合成革箱包、运动鞋、休闲服、旅游用品等。具有逆反射系数高、反射性能好、适用性广的特点。
[0003]专利申请号CN202022726006.0公开了一种镂空反光革,从下往上依次包括基底层、粘接层、玻璃微珠层、热熔胶层、皮革层,玻璃微珠层包括玻璃微珠、金属镀膜层,玻璃微珠单层排列在金属镀膜层上,玻璃微珠的底部嵌入金属镀膜层内,金属镀膜层包裹玻璃微珠外表面积的40

60%,热熔胶层和皮革层具有相同的镂空图案,热熔胶层的一面与玻璃微珠热压贴合,热熔胶层包裹玻璃微珠剩余的外表面积。粘接层用于固定玻璃微珠,单层排列玻璃微珠的粒径均匀,易得到平整的膜层结构,热熔胶层用于充分粘结皮革层和玻璃微珠层,镂空图案不仅提升本技术的美观度,定制不同的镂空图形,也能达到优异的反光作用,未镂空区域能呈现皮革层材料原有的纹路、色彩。但上述镂空反光革在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使用时,表面易滋生细菌和产生霉变,使其使用寿命大大地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针对以上内容,本技术提供一种抗菌防霉反光革,解决现有反光革抗菌防霉效果差,易滋生细菌和产生霉变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抗菌防霉反光革,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的上表面设有透气层,所述透气层的上表面设有抗菌防霉层,所述抗菌防霉层包括第一抗菌防霉层和设于第一抗菌防霉层上方的第二抗菌防霉层,所述第一抗菌防霉层由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交替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经线由涤纶纤维和螺旋缠绕在涤纶纤维外表面的竹纤维和棉纤维组成,所述第一纬线按两根甲壳素纤维和一根氨纶纤维的顺序循环排列而成,所述第二抗菌防霉层由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交替编织而成,所述第二经线包括纱芯和包裹在纱芯外表面的抗紫外线涂层,所述纱芯包括涤纶纤维和环形阵列分布在涤纶纤维外的导电纤维,所述第二纬线为竹纤维,所述第二抗菌防霉层的上表面等间距设有若干个反光条。
[0007]进一步改进:相邻两条第二经线和相邻两条第二纬线围成的区域内填充有抗菌颗粒。
[0008]进一步改进:所述透气层为粘胶纤维层。
[0009]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光条包括阻燃粘胶层和玻璃微珠,所述玻璃微珠的下端嵌入阻燃粘胶层中,所述玻璃微珠和阻燃粘胶层的接触面设有金属镀层。
[0010]进一步改进:所述玻璃微珠的顶部设有防水透气层。
[0011]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水透气层的顶部设有耐磨层。
[0012]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通过透气层的设置,有效提高了反光革的透气性。通过抗菌防霉层的设置,使反光革具有抗菌、防霉、抗静电、弹性好等功能。具体的,抗菌防霉层包括第一抗菌防霉层和第二抗菌防霉层,第一抗菌防霉层由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交替编织而成,结合了涤纶纤维、竹纤维、棉纤维、甲壳素纤维和氨纶纤维各自的优点,赋予第一抗菌防霉层良好的抗菌性、柔软性和弹性,不仅增强反光革的舒适度,而且有效避免反光革的内部滋生细菌以及产生霉变。第二抗菌防霉层由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交替编织而成,结合了涤纶纤维、竹纤维和导电纤维的优点,赋予第二抗菌防霉层良好的抗菌性、柔软性、弹性和抗静电功能;抗紫外线涂层的设置,能够降低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在相邻两条第二经线和相邻两条第二纬线围成的区域内填充抗菌颗粒,进一步提高了反光革的抗菌防霉效果。
[0014]在玻璃微珠外表面设置防水透气层,提高了反光革的防水透气性;在防水透气层的上表面设置耐磨层,提高了反光革的耐磨性。通过防水透气层与耐磨层的相互配合,有效防止玻璃微珠的磨损脱落,保证反光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实施例中反光条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实施例中第一抗菌防霉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实施例中第一经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实施例中第二抗菌防霉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实施例中第二经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2]本技术实施例为:
[0023]参考图1至图6,一种抗菌防霉反光革,包括基布层1,所述基布层1为尼龙布或针织布,所述基布层1的上表面设有透气层2,所述透气层2为粘胶纤维层,所述透气层2的上表面设有抗菌防霉层,所述抗菌防霉层包括第一抗菌防霉层3和设于第一抗菌防霉层3上方的第二抗菌防霉层4,所述第二抗菌防霉层4的上表面等间距设有若干个反光条5。
[0024]所述反光条5包括阻燃粘胶层6和玻璃微珠7,所述玻璃微珠7的下端嵌入阻燃粘胶层6中,所述玻璃微珠7和阻燃粘胶层6的接触面设有金属镀层8,所述金属镀层8为镀铝层,所述玻璃微珠7的顶部设有防水透气层9,所述防水透气层9的顶部设有耐磨层10。所述防水透气层9为PU树脂层,所述耐磨层10采用聚碳酸酯制成。防水透气层的设置,提高了反光革的防水透气性;耐磨层的设置,提高了反光革的耐磨性。通过防水透气层与耐磨层的相互配合,有效防止玻璃微珠的磨损脱落,保证反光效果。所述阻燃粘胶层均为阻燃聚氨酯胶粘剂,阻燃聚氨酯胶粘剂的配方采用现有技术,例如专利申请号CN202010928808.1公开的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采用阻燃粘胶层,使得反光革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提高了反光革的应
用范围。
[0025]所述第一抗菌防霉层3由第一经线11和第一纬线交替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纬线按两根甲壳素纤维12和一根氨纶纤维13的顺序循环排列而成,所述第一经线11由涤纶纤维14和螺旋缠绕在涤纶纤维14外表面的竹纤维15和棉纤维16组成。涤纶纤维具有模量高、强度高、弹性高、良好的保形性和耐热性等优点,棉纤维具有柔软舒适、透气等优点,氨纶纤维具有柔软平滑、弹性高、保型性好和抗皱性等优点,竹纤维和甲壳素纤维具有天然的抑菌除臭、柔软透气等功能,结合上述多种纤维的特性,赋予第一抗菌防霉层良好的抗菌性、柔软性和弹性,不仅增强反光革的舒适度,而且有效避免反光革的内部滋生细菌以及产生霉变。
[0026]所述第二抗菌防霉层4由第二经线17和第二纬线18交替编织而成,所述第二经线17包括纱芯和包裹在纱芯外表面的抗紫外线涂层19,所述纱芯包括涤纶纤维20和环形阵列分布在涤纶纤维20外的导电纤维21,所述第二纬线18为竹纤维,相邻两条第二经线和相邻两条第二纬线围成的区域内填充有抗菌颗粒22,所述抗菌颗粒22为纳米银颗粒。填充抗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防霉反光革,包括基布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层的上表面设有透气层,所述透气层的上表面设有抗菌防霉层,所述抗菌防霉层包括第一抗菌防霉层和设于第一抗菌防霉层上方的第二抗菌防霉层,所述第一抗菌防霉层由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交替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经线由涤纶纤维和螺旋缠绕在涤纶纤维外表面的竹纤维和棉纤维组成,所述第一纬线按两根甲壳素纤维和一根氨纶纤维的顺序循环排列而成,所述第二抗菌防霉层由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交替编织而成,所述第二经线包括纱芯和包裹在纱芯外表面的抗紫外线涂层,所述纱芯包括涤纶纤维和环形阵列分布在涤纶纤维外的导电纤维,所述第二纬线为竹纤维,所述第二抗菌防霉层的上表面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贵伍龙炯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森润煜辉反光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