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种植高杆水稻处理养殖尾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14490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5: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种植高杆水稻处理养殖尾水系统,包括养殖池和若干稻田,养殖池的一侧连通有排水沟渠,排水沟渠远离养殖池的一侧连通有稻田,稻田内种植高杆水稻,稻田之间设有连通机构,连通机构包括框体,框体固定设在稻田之间的田埂上,框体的一端内壁底部活动设有下封板,下封板的顶部活动设有上封板,上封板的顶部一端转动连接开合组件,开合组件的顶部铰接有拨动杆,拨动杆远离开合组件的一端通过螺纹结构套设有锁止螺栓,框体的另一端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板。通过冂字形结构的框体设置,方便操作人员在框体上表面行走通过,通过开合组件对下封板和上封板进行打开,进而使稻田之间的尾水相互连通,同时下封板和上封板位于框体的顶部内壁,节省了整体空间。节省了整体空间。节省了整体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种植高杆水稻处理养殖尾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养殖尾水
,具体为一种种植高杆水稻处理养殖尾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所谓养殖尾水,就是水产养殖过程中或养殖结束后,由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塘、工厂化车间等)向自然水域排出的不再使用的养殖水。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绿色、健康、生态水产养殖,如何充分利用资源,节约能源,控制污染,讲究水生生物之间的和谐共生、废物有效回收、养殖尾水的循环利用已经成为热门。
[0003]水产养殖尾水中含有氮、磷及有机物等营养物质又是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由于水产养殖本身一般很少引入有毒有害物质,因此,水产养殖尾水可以安全地资源化利用于农业生产。现有的主要利用方式为将水产养殖尾水排放至稻田当中,稻田中养殖鱼、虾、蟹等经济动物,消除田间杂草和水稻害虫,并疏松土壤;水稻吸收氮、磷等营养元素净化水体,净化后的水体再次进入养殖系统进行循环利用,形成一个闭合的“稻-渔”互利共生良性生态循环系统,实现“一水多用、生态循环”,这就是“渔稻循环利用”模式。现有技术对各稻田之间进行连通通常是在田埂上挖一个凹口,使各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种植高杆水稻处理养殖尾水系统,包括养殖池(1)和若干稻田(5),所述养殖池(1)的一侧连通有排水沟渠(2),所述排水沟渠(2)远离养殖池(1)的一侧连通有稻田(5),其特征在于:所述稻田(5)之间设有连通机构(6),所述连通机构(6)包括框体(61),所述框体(61)固定设在稻田(5)之间的田埂上,所述框体(61)的一端内壁底部活动设有下封板(62),所述下封板(62)的顶部活动设有上封板(63),所述上封板(63)的顶部一端转动连接开合组件(66),所述开合组件(66)的顶部铰接有拨动杆(67),所述拨动杆(67)远离开合组件(66)的一端通过螺纹结构套设有锁止螺栓(68),所述框体(61)的另一端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板(6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种植高杆水稻处理养殖尾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61)为冂字形结构,所述框体(61)的两侧内壁分别开设有滑口(611),所述滑口(611)为L型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种植高杆水稻处理养殖尾水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滑口(611)内活动卡接有三个滑动座(60),两个所述滑动座(60)分别转动连接下封板(62)两端的上下两侧,一个所述滑动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广军谢骏龚望宝郁二蒙李志斐杨惠慈李坤王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