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图象扫描存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4367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图象扫描存储器的技术方案。该方案的特点是由两级控制存储器、总线控制器和SCSI接口组成,第一级控制存储器是由可编程逻辑阵列、修正存储器和采集缓冲存储器所组成,主要用于提供各种时钟信号、行同步信号、电机控制信号,采集图象数据进行修正和二值模式处理后输出图象数据;第二级控制存储器是由可编程逻辑阵列和传输缓冲存储器所组成,主要是采用转移模式接收图象数据再转换成DMA模式输出给SCSI接口。(*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用接触式图象扫描传感器CIS为扫描输入的扫描仪,尤其是扫描仪中的一种图象扫描存储器。图象扫描存储器是图象采样数据和图象数据传送的中间桥梁,也是影响扫描速度的主要因素。一页文件所用的扫描时间是由三部分来决定的,其一,是每行的扫描时间和扫描行数来确定的扫描时间,其二,是完成一行扫描后转到下一行,电机的走纸时间,其三,是扫描数据的传送时间。当CIS选定后,扫描时间和电机的走纸时间基本确定,若要提高扫描速度,只能提高扫描图象数据的传输速度,也就是要提高图象扫描存储器的数据传输速度。在现有技术中,通常的图象扫描存储器是单级存储器,单级的图象扫描存储器在扫描过程中,把每个采样点的数据存入图象存储器,每扫描完成一行后电机走纸,然后,把整行的图象数据通过SCSI接口传送出去,这种单级图象扫描存储器的优点是对存储器的容量要求较低,其不足之处是在单级存储器中,图象的采样数据和图象数据不能同时占用存储器的数据总线,因此造成扫描图象数据的传输速度太低,也就不能发挥SCSI接口总线的传输优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图象扫描存储器的技术方案,该方案采用两级控制存储器结构,在图象数据的采集和传输各设自己的存储器,使图象的采集数据总线与图象的传输数据总线分别设置,这就可以在图象扫描的同时完成图象扫描数据的传送,减少了整体的扫描时间,可使图象扫描存储器的传输速度得以提高。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该图象扫描存储器是由两级控制存储器、总线控制器和SCSI接口组成,所述的两级控制存储器中第一级控制存储器是由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1芯片U102、修正存储器芯片U204和采集缓冲存储器芯片U201所组成,其主要作用是给CPU、接触式图象传感器CIS和模-数转换器A/D提供时钟信号以及CIS的行同步信号,给电机提供时序控制信号,采集图象数据并进行修正和在FPGA1中进行的二值模式处理,并输出经修正和处理的图象数据;第二级控制存储器是由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2芯片U103和传输缓冲存储器芯片U202所组成,其主要作用是采用转移模式接收第一级控制存储器输出的图象数据,然后,将图象数据转换成DMA模式输出给SCSI接口芯片U101,再由SCSI接口输出图象数据;总线控制器芯片U203则是来控制两级控制存储器的总线开关。各芯片具体的电路接线如下所述的第一级控制存储器中的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1是采用可编程逻辑阵列芯片U102,其型号为EPM7128ST,U102芯片的23、24、25、27、28、29、30、31、32脚接由修正存储器U204来的修正图象数据DF,U102脚41、40、35、37、19、42、44、20、21、45、22接修正存储器U204,输出修正存储器的高8-18位地址信号AF(8-18),U102的脚81、83、84、93、92、96、97接CUP的地址、数据复用总线AD,U102的脚53、50、48、46、47、49、52、54将采集缓冲存储区写数据DC送至采集缓冲存储器U201,另外,U102的87脚输入晶振的时钟信号,88、89脚接CPU的读、写信号,77脚输出给CIS时钟CIS-CLOK,78脚输出给CIS行同步信号CIS-SIO,脚98、99、100、1接电机的时序控制信号/INA、INA、/INB、INB发给电机控制,36脚输出修正存储器输出允许信号FLASH-OE给U204,58、60、61、63、64、脚分别接SET、MOV-NUM、LOCK、ADD4W、ADD4R信号去控制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2,67脚输出CPU的时钟CPU-CLA,90脚接收CPU送来的地址锁存信号ALE,17脚输出给A/D转换器时钟AD-CLKO,56脚输出采集缓冲区写信号RAM1W给U201,71脚输出扫完一行中断信号给CPU,75脚输出SCSI接口片选信号/SCSI-CS给SCSI接口芯片U101。所述的第一级控制存储器中的修正存储器U204,其型号为M29F010B,U204的12、11、10、9、8、7、6、5脚接收A/D转换器输出的图象扫描信号AF(0-7),脚27、26、23、25、4、28、29、3、2、30和1接收U102输出的AF(8-18),脚13、14、15、17、18、19、20、和21向U102输出DF,24脚接U102输出FLASH-OE信号。所述的第一级控制存储器中的采集缓冲存储器U201,其型号为628512,U201的12、11、10、9、8、7、6、5、27、26、23、25、4、28、3、31、2、30、和1脚接由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2芯片U103输出的采集缓冲区地址AB,以及脚29由U102输出的采集缓冲区写信号RAM1-W,脚24由U103输出的采集缓冲区读信号RAM1-R。所述的第二级控制存储器中的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2芯片U103,其型号为EPM7128ST,U103的22、23、25、36、35、33、32、45、44、37、42、30、46、29、48、28、47、27脚接采集缓冲区地址AB,U103的脚54、55、57、58、61、64、67、69、65、63、56、60、71、68、72、75接传输缓冲区地址AC去传输缓冲存储器U202,U103的脚49、50、52接设置开关,脚94、92、85、84、83、81、80、79接CPU数据地址总线AD,脚70输出传输缓冲区写信号RAM2-W给U202,脚40输出采集缓冲区读信号RAM1-R给U201,脚76、77输出DMA控制写DMAWR和应答DACK信号,脚78接收SCSI接口U101来的DMA请求信号,脚97接U102输出的转移数据设置信号MOV-NUM,脚99接U102输出的设置传输工作方式信号SET,脚88、89接U102输出的读出地址AIDD4R和写地址ADD4W信号,脚90接U102输出的禁读封锁信号LOCK,脚87接时钟CLOCK。所述的第二级控制存储器中的传输缓冲存储器U202,其芯片型号为68512A,U202的脚12、11、10、9、8、7、6、5、27、26、23、25、4、28、3和31接U103的传输缓冲区地址AC,脚13、14、15、17至21接总线控制U203和输出给SCSI接口U101的DMA信号,脚24和29接U103输出的控制应答信号DACK和传输缓冲区写信号RAM2-W。所述的总线控制器U203,其芯片型号为74LS245或用74HC245,U203的脚2至9接U201输出的DC数据,脚11至18输出DMA数据给SCSI接口U101,脚19接U103输出的采集缓冲区读信号RAM1-R。所述的SCSI接口U101,其芯片型号为AM53CF94,U101的63至66、68至71脚接CPU的数据、地址总线AD,脚77至84接U203输出的DMA数据,脚60接CPU输出的地址锁存信号ALE,脚72输出DMA请求信号DREQ到U103,脚73接U103输出的DMA应答信号ADCK,脚55、54接CPU的读写信号,脚61接时钟CLOCK,脚56接U102输出的SCSI接口片选信号SCSI-CS,脚74接U103输出的DMA控制写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图象扫描存储器,其特征在于该图象扫描存储器是由两级控制存储器、总线控制器和SCSI接口组成,所述的两级控制存储器中第一级控制存储器是由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1芯片U102、修正存储器芯片U204和采集缓冲存储器芯片U201所组成,其主要作用是给CPU、接触式图象传感器CIS和模-数转换器A/D提供时钟信号以及CIS的行同步信号,给电机提供时序控制信号,采集图象数据并进行修正和在FPGA1中进行的二值模式处理,并输出经修正和处理的图象数据;第二级控制存储器是由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2芯片U103和传输缓冲存储器芯片U202所组成,其主要作用是采用转移模式接收第一级控制存储器输出的图象数据,然后,将图象数据转换成DMA模式输出给SCSI接口芯片U101,再由SCSI接口输出图象数据;总线控制器U203则是来控制两级控制存储器的总线开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真丛强滋姜天信孙静张涛徐发荣王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北洋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