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反射面架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4358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5:1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蜂巢反射面架构,该蜂巢反射面架构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端的反射面组件和馈源杆;其中,反射面组件包括多个子背架和子瓦片;多个子背架绕馈源杆周向布置,子背架为正六边形结构,多个子背架可拆卸的拼接形成蜂巢状的金属背架;子瓦片设置为具有弧度的正六边形结构,多个子瓦片可拆卸设于子背架上并形成蜂巢状的反射瓦片,多个反射瓦片绕馈源杆周向布置并共同形成弧形的反射面。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便携天线反射面的使用成本较高,受限于反射面结构,在分割后面积较大且较为脆弱,容易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产生变形,难以对局部进行更换的问题。难以对局部进行更换的问题。难以对局部进行更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蜂巢反射面架构


[0001]本申请涉及天线结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蜂巢反射面架构。

技术介绍

[0002]为满足高灵活性,高易用性的测控需求,航天领域正在越来越多的使用小型便携天线执行火箭和卫星的跟踪任务,如图1所示。虽然接收发射效率不如大口径天线,但胜在随时随地部署。每当任务需要,即可将多套设备运往目标位置,临场安装,在最基本的电力、网路保障下即可完成测控任务。
[0003]在底座的支撑下,一面直径1.8米的碳纤维弧面板材跟着卫星所在的方向随时可以转动。反射面将来自卫星的电磁波反射集中至中央的馈源杆。为了满足便携与易用的需求,反射面必然使用分离拼接的方式。虽然在已完成的数次实地使用中,便携天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功用,出色的执行了数次测控任务,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需要解决。总结如下:
[0004]A:为弥补反射面尺寸不如大口径天线的先天劣势,便携天线的反射面使用了效率更高但跟昂贵的碳纤维材质。碳纤维板自身刚度不足,为保障精度与寿命,现有的反射面使用外层碳纤维包裹内层金属骨架的设计。不仅增加的重量与厚度,还增加的成本。
[0005]B:为了拆装运输,小型天线面需要以花瓣状拆解为多片扇形之后收纳。现有版本的拆装使用高精度插销,将九片弧面固定为一个完整的圆形抛物面。在实际使用中,任一部分的损坏都面临着巨大的维修难题,因为圆形抛物面是一体化制造然后切割,在使用中还会发生轻微的外形畸变。更换一处新部件很容易出现误差太大无法装配的情况。
[0006]C:碳纤维板即使有内骨架的加强,仍然没有解决表面脆弱易损坏的问题。尤其是在近距离跟踪火箭、导弹发射的任务中,天线面甚至会被飞沙走石直接击中。结合前文B所述,造价昂贵的圆形反射面套件存在强度不可靠,寿命不可控,性价比太低的问题。
[0007]D:便携天线不“便携”,反射面对于使用者来说仍然是一片片巨大的昂贵的易损坏设备,对于储存运输来说弧形扇片仍然需要占用大量的储存空间来收纳。稍有不慎出现形变,就将出现整台设备无法使用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蜂巢反射面架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便携天线反射面的使用成本较高,受限于反射面结构,在分割后面积较大且较为脆弱,容易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产生变形,难以对局部进行更换的问题。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蜂巢反射面架构,该蜂巢反射面架构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端的反射面组件和馈源杆;其中,
[0010]所述反射面组件包括多个子背架和子瓦片;多个所述子背架绕所述馈源杆周向布置,所述子背架为正六边形结构,多个所述子背架可拆卸的拼接形成蜂巢状的金属背架;
[0011]所述子瓦片设置为具有弧度的正六边形结构,多个所述子瓦片可拆卸设于所述子背架上并形成蜂巢状的反射瓦片,多个所述反射瓦片绕所述馈源杆周向布置并共同形成弧
形的反射面。
[0012]进一步的,相邻所述子瓦片之间具有透风间隙,以降低所述反射面的风阻。
[0013]进一步的,子背架的内侧设置有网格状的安装件,所述安装件上设置有连接柱,所述子瓦片可拆卸的固定于对应的所述连接柱上。
[0014]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子背架内设置有七个所述子瓦片,七个所述子瓦片包括位于所述子背架中心的中心瓦片和拼接于所述中心瓦片六边的边际瓦片;
[0015]所述中心瓦片和所述边际瓦片均与对应的连接柱通过磁吸或卡扣的方式可拆卸的连接。
[0016]进一步的,子背架每一侧边均设置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朝向所述子背架的背侧延伸;
[0017]相邻所述子背架的连接片贴合并使相邻所述子背架呈钝角,相互贴合的所述连接片通过连接件可拆卸的连接。
[0018]进一步的,连接件设置为蝴蝶螺母。
[0019]进一步的,连接柱远离安装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磁性件,所述子瓦片的背侧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磁吸的第二磁性件。
[0020]进一步的,第一磁性件为通过焊锡固定在所述连接柱端部的第一磁铁,以使所述子瓦片在安装时可通过融化所述焊锡来调整第一磁铁的安装角度,所述第二磁性件设置为磁性金属或与所述第一磁铁磁吸的第二磁铁。
[0021]进一步的,连接柱远离安装件的一端开设有连接槽,所述子瓦片的背侧设置有可插接固定在所述连接槽内的固定件。
[0022]进一步的,固定件设置为铜柱,所述铜柱通过焊锡固定在所述子瓦片的背面,以使所述子瓦片在安装时可通过融化所述焊锡来调整所述铜柱的安装角度;
[0023]所述铜柱插接入所述连接槽的长度可调,且所述铜柱插接入所述连接槽内后通过螺栓固定。
[0024]进一步的,子背架由金属制成。
[0025]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蜂巢瓦片式反射面架构安装调节方法,包括底座、反射面组件和馈源杆,所述反射面组件包括多个子背架和子瓦片,所述子背架设置为正六边形结构,所述子瓦片设置为具有弧度的正六边形结构,以及如下步骤:
[0026]将至少一个所述子背架固定在所述底座的上端作为中心背架,将所述馈源杆安装在所述底座的上端并穿过所述中心背架;
[0027]将其余所述子背架依次拼接在所述中心背架的外围并与所述中心背架共同形成蜂巢状的金属背架;
[0028]在所述中心背架和各个所述子背架上安装子瓦片,所述中心背架和每个所述子背架对应安装多个所述子瓦片;
[0029]每个所述子背架上的多个所述子瓦片按照设定的安装位置进行固定,并使多个所述子瓦片共同形成具有一定弧度的蜂巢状的反射瓦片;
[0030]所述中心背架上的所述子瓦片沿所述馈源杆的周向依次布置并形成中部有孔且具有一定弧度的蜂巢状的反射瓦片;
[0031]安装在所述中心背架和各个所述子背架上的反射瓦片共同形成弧形的反射面。
[0032]进一步的,各个所述子背架和所述中心背架上的所述子瓦片在安装时使相邻的子瓦片之间保持设定的透风间隙,以降低所述反射面在使用时的风阻。
[0033]进一步的,子背架的内侧布置有网格状的安装件,所述安装件上设置有多个高低不同的连接柱,多个所述连接柱的端面共同形成与对应子瓦片的弧度匹配的安装面,所述子瓦片可拆卸的固定在对应的所述连接柱上。
[0034]进一步的,在所述中心背架和各个所述子背架安装完毕后,在所述子背架上安装反光片;
[0035]所述反光片的外轮廓与所述反射瓦片的外轮廓相同,所述反光片在所述子背架上的安装位置与对应的所述反射瓦片在所述子背架上的安装位置相同;
[0036]根据所述反光片反射的可见光是否聚焦在所述馈源杆的信号接收端来判断所述子背架安装位置是否精准;
[0037]当所述子背架的安装位置存在偏移时,调整对应的所述子背架以使所述反光片反射的可见光聚焦在所述馈源杆的信号接收端;
[0038]当所有所述子背架的安装位置确定精准后,再将所述反光片从所述子背架上拆除,并将所述子瓦片安装在对应的所述中心背架和子背架上。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蜂巢反射面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端的反射面组件和馈源杆;其中,所述反射面组件包括多个子背架和子瓦片;多个所述子背架绕所述馈源杆周向布置,所述子背架为正六边形结构,多个所述子背架可拆卸的拼接形成蜂巢状的金属背架;所述子瓦片设置为具有弧度的正六边形结构,多个所述子瓦片可拆卸设于所述子背架上并形成蜂巢状的反射瓦片,多个所述反射瓦片绕所述馈源杆周向布置并共同形成弧形的反射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巢反射面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背架的内侧设置有网格状的安装件,所述安装件上设置有连接柱,所述子瓦片可拆卸的固定于对应的所述连接柱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蜂巢反射面架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子背架内设置有七个所述子瓦片,七个所述子瓦片包括位于所述子背架中心的中心瓦片和拼接于所述中心瓦片六边的边际瓦片;所述中心瓦片和所述边际瓦片均与对应的连接柱通过磁吸或卡扣的方式可拆卸的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蜂巢反射面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背架每一侧边均设置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朝向所述子背架的背侧延伸;相邻所述子背架的连接片贴合并使相邻所述子背架呈钝角,相互贴合的所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凯华王斌赵国庆周欢董玮何镇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驭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