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井钻机地面放置用支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4355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井钻机地面放置用支撑架,齿条式水井钻机包括支撑杆、齿条、滑动套、驱动组件、齿轮、摇把、钻杆、钻头,支撑杆下部配合设置支撑框架,支撑杆下端与横杆A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横杆A左侧壁与矩形管A右侧壁中部固定连接,横杆A右侧壁与矩形管B左侧壁中部固定连接,矩形管A、矩形管B后部固定设置同一个横杆B,横杆B上表面中部与支撑杆后侧壁上端固定设置同一个加强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能稳定的让齿条式水井钻机工作。能稳定的让齿条式水井钻机工作。能稳定的让齿条式水井钻机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井钻机地面放置用支撑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撑架,尤其涉及一种水井钻机地面放置用支撑架。

技术介绍

[0002]水井钻机是钻凿水井并完成下井管、洗井等作业的机械设备,包括动力设备和钻头、钻杆、岩心管、钻架等,为了降低水井钻机的价格,专利技术出了齿条式水井钻机,目前,现有的齿条式水井钻机上的驱动组件配合固定在支撑杆上,通过支撑杆不能稳定的让齿条式水井钻机稳定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井钻机地面放置用支撑架,解决了现有齿条式水井钻机上的驱动组件配合固定在支撑杆上,通过支撑杆不能稳定的让齿条式水井钻机稳定工作的问题。
[0004]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水井钻机地面放置用支撑架,包括齿条式水井钻机1,齿条式水井钻机 1包括支撑杆101、齿条102、滑动套103、驱动组件104、齿轮105、摇把106、钻杆107、钻头108,支撑杆101前侧壁固定设置齿条102,所述滑动套103滑动套设在所述支撑杆101上,所述齿条102滑动穿过所述滑动套103前部,所述滑动套103前部配合固定驱动组件104,所述驱动组件104上部旋转设置齿轮 105,所述齿轮105与所述齿条102啮合,所述齿轮105右侧壁固定设置摇把 106,所述驱动组件104主轴端固定设置钻杆107,所述钻杆107下端固定设置钻头108;
[0006]还包括支撑框架2和加强杆3,所述支撑杆101下部配合设置支撑框架2,所述支撑框架2包括横杆A201、矩形管A202、矩形管B203、横杆B204,所述支撑杆101下端与所述横杆A201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横杆A201左侧壁与矩形管A202右侧壁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横杆A201右侧壁与矩形管B203左侧壁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矩形管A202、矩形管B203后部固定设置同一个横杆 B204,横杆B204上表面中部与支撑杆101后侧壁上端固定设置同一个加强杆3。
[0007]所述的矩形管A202前侧壁固定设置矩形管C4,所述矩形管B203前侧壁固定设置矩形管D5,便于通过矩形管C4减少矩形管A202对地面的压强,便于通过矩形管D5减少矩形管B203对地面的压强。
[0008]所述的矩形管A202内侧壁后部滑动放置辅助杆A6,辅助杆A6后侧壁固定设置连接板A17,所述连接板A17后侧壁上部固定设置连接板B18,所述连接板 B18后部螺接贯穿螺杆A7;
[0009]所述矩形管B203内侧壁后部滑动放置辅助杆B8,辅助杆B8后侧壁固定设置连接板C19,所述连接板C19后侧壁上部固定设置连接板D20,所述连接板D20 后部螺接贯穿螺杆B9;
[0010]所述矩形管C4、矩形管D5内滑动贯穿同一个辅助杆C10,所述辅助杆C10 左部螺接贯穿螺杆C11,所述辅助杆C10右部螺接贯穿螺杆D12;
[0011]通过辅助杆A6、螺杆A7、辅助杆B8、螺杆B9、辅助杆C10、螺杆C11、螺杆D12、连接板A17、连接板B18、连接板C19、连接板D20相配合,增加齿条式水井钻机1、支撑框架2的稳定性。
[0012]所述的螺杆A7上端固定设置转动杆A13,所述螺杆B9上端固定设置转动杆B14,所述螺杆C11上端固定设置转动杆C15,所述螺杆D12上端固定设置转动杆D16,便于通过转动杆A13转动螺杆A7,便于通过转动杆B14转动螺杆B9,便于通过转动杆C15转动螺杆C11,便于通过转动杆D16转动螺杆D12。
[001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搬动齿条式水井钻机、支撑框架、加强杆、矩形管C、矩形管D、辅助杆A、螺杆A、辅助杆B、螺杆B、辅助杆C、螺杆C、螺杆D、转动杆A、转动杆B、转动杆C、转动杆D、连接板A、连接板B、连接板 C、连接板D至施工地点,将辅助杆A插入矩形管A内侧壁后部,通过转动转动杆A将螺杆A螺接旋转入连接板B后部至螺杆A下端顶住地面,将辅助杆B插入矩形管B内侧壁后部,通过转动转动杆B将螺杆B螺接旋转入连接板D后部至螺杆B下端顶住地面,将辅助杆C穿过矩形管C、矩形管D,通过转动转动杆 C将螺杆C螺接旋转入辅助杆C左部至螺杆C下端顶住地面,通过转动转动杆D 将螺杆D螺接旋转入辅助杆C右部至螺杆D下端顶住地面,开启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主轴带动钻杆,钻杆带动钻头转动,顺时针转动摇把,摇把带动齿轮转动,齿轮沿齿条向下滚动,齿轮带动滑动套,滑动套带动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带动钻杆,钻杆带动钻头向下工作,钻杆运行至最下端时,停止驱动组件运行,将钻杆与驱动组件主轴端断开,逆时针转动摇把,摇把带动齿轮转动,齿轮沿齿条向上滚动,齿轮带动滑动套,滑动套带动驱动组件上行至初始位置,取新的钻杆与驱动组件主轴端固定连接,新的钻杆下端与原钻杆上端固定连接,重复以上操作,开启驱动组件并摇动摇把,重复以上动作继续工作,工作结束后,停止驱动组件工作,通过转动转动杆C将螺杆C从辅助杆C上取下,通过转动转动杆D将螺杆D从辅助杆C上取下,将辅助杆C从矩形管C、矩形管D内抽出,将辅助杆A抽离矩形管A内侧壁后部,将辅助杆B抽离矩形管B内侧壁后部,搬走齿条式水井钻机、支撑框架、加强杆、矩形管C、矩形管D、辅助杆A、螺杆A、辅助杆B、螺杆B、辅助杆C、螺杆C、螺杆D、转动杆A、转动杆B、转动杆C、转动杆D、连接板A、连接板B、连接板C、连接板D。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能稳定的让齿条式水井钻机工作。2、便于通过矩形管C减少矩形管A对地面的压强,便于通过矩形管D减少矩形管B 对地面的压强。3、通过辅助杆A、螺杆A、辅助杆B、螺杆B、辅助杆C、螺杆 C、螺杆D、连接板A、连接板B、连接板C、连接板D相配合,增加齿条式水井钻机、支撑框架的稳定性。4、便于通过转动杆A转动螺杆A,便于通过转动杆B 转动螺杆B,便于通过转动杆C转动螺杆C,便于通过转动杆D转动螺杆D。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齿条式水井钻机、支撑框架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支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支撑框架的俯视图;
[0018]图4是本技术辅助杆C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辅助杆C的俯视图。
[0020]其中,1

齿条式水井钻机、101

支撑杆、102

齿条、103

滑动套、104

驱动组件、105

齿轮、106

摇把、107

钻杆、108

钻头、2

支撑框架、201

横杆 A、202

矩形管A、203

矩形管B、204

横杆B、3

加强杆、4

矩形管C、5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井钻机地面放置用支撑架,包括齿条式水井钻机(1),齿条式水井钻机(1)包括支撑杆(101)、齿条(102)、滑动套(103)、驱动组件(104)、齿轮(105)、摇把(106)、钻杆(107)、钻头(108),支撑杆(101)前侧壁固定设置齿条(102),所述滑动套(103)滑动套设在所述支撑杆(101)上,所述齿条(102)滑动穿过所述滑动套(103)前部,所述滑动套(103)前部配合固定驱动组件(104),所述驱动组件(104)上部旋转设置齿轮(105),所述齿轮(105)与所述齿条(102)啮合,所述齿轮(105)右侧壁固定设置摇把(106),所述驱动组件(104)主轴端固定设置钻杆(107),所述钻杆(107)下端固定设置钻头(10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框架(2)、加强杆(3),所述支撑杆(101)下部配合设置支撑框架(2),所述支撑框架(2)包括横杆A(201)、矩形管A(202)、矩形管B(203)、横杆B(204),所述支撑杆(101)下端与所述横杆A(201)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横杆A(201)左侧壁与矩形管A(202)右侧壁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横杆A(201)右侧壁与矩形管B(203)左侧壁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矩形管A(202)、矩形管B(203)后部固定设置同一个横杆B(204),横杆B(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正远钻采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