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体结构混凝土楼板施工时钢筋保护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3928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主体结构混凝土楼板施工时钢筋保护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支腿、第二支腿、连接杆、横杆和托钩,所述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间隔设置,且两支腿均呈倒U形结构,并在两支腿的上部间隔固定有连接杆,所述横杆固定设置在两连接杆上部中部,并在横杆的中部转动设置有转动套,所述托钩的上部固定在转动套上,其下部设置有钩状托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可拆除的上排钢筋支撑结构,并与钢筋马凳配合使用,在混凝土压光收面前拆除支撑结构,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支撑强度,在拆除上排钢筋支撑结构时不至于使上排钢筋下陷或过度下陷,在保证上排钢筋稳定性的前提下减少了滞留在混凝土中的钢筋马凳数量,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体结构混凝土楼板施工时钢筋保护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主体结构混凝土楼板施工时钢筋保护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钢筋的尺寸定位和保护层是保证钢筋工程质量的控制要点,必须做到标准化管理、精细化施工,现有的施工方式在下排钢筋的底部施工垫块,利用垫块使下排钢筋与模板面间隔布置,并保持一定的间距;在上排钢筋的底部设置钢筋马凳,钢筋马凳属于措施钢筋,其布置间距为1m左右。
[0003]针对现有的上排钢筋定位结构多采用钢筋马凳,其布置间距小,用量大,且钢筋马凳会预留在混凝土内,造成了浪费,但是减少钢筋马凳的数量会使上排钢筋支撑强度弱,工人交叉施工时踩踏造成楼板钢筋变形,达不到设计要求,施工成本高,基于此,研究一种主体结构混凝土楼板施工时钢筋保护控制装置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体结构混凝土楼板施工时钢筋保护控制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钢筋马凳用量大,减少钢筋马凳又难以确保上排钢筋的稳固性,致使楼板钢筋施工成本高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主体结构混凝土楼板施工时钢筋保护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支腿、第二支腿、连接杆、横杆和托钩,所述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间隔设置,且两支腿均呈倒U形结构,并在两支腿的上部间隔固定有连接杆,所述横杆固定设置在两连接杆上部中部,并在横杆的中部转动设置有转动套,所述托钩的上部固定在转动套上,托钩下部设置有钩状托板。
[0006]进一步的,所述转动套为螺母结构,所述托钩的上部固定在螺母结构的一个侧面。
[0007]进一步的,所述转动套为螺母结构,所述螺母结构的两个侧面设置有U形的安装架,安装架的中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托钩的上部固定在安装孔内。
[0008]进一步的,所述托板呈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的圆心与横杆的圆心同心。
[0009]进一步的,所述转动套上设置有操作杆。
[0010]进一步的,所述横杆上间隔固定有限位板,两限位板形成限位槽,所述转动套转动设置在限位槽内。
[001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针对上排钢筋多采用布置钢筋马凳结构,但是钢筋马凳的布置间距小、用量大,且会滞留在混凝土内,存在钢筋马凳浪费的问题,但是减少钢筋马凳布置间距又难以确保上排钢筋的稳定性,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拆除的上排钢筋支撑结构,该结构具有四个支腿,该支腿呈倒置的U形结构,在使用时支撑在模板面上,并随着暂时留置在混凝土内,且支腿结构为竖直结构,以便于从混凝土内拔出,本技术拆除支撑结构的时机为压光收面之前。
[0012]在支腿的上部设置有连接杆,使两个支腿连为一体,并在连接杆上设置有横杆,横杆处于两连接杆的中部,在横杆上设置有转动套,转动套的目的是为托钩提供360度的转动基础,托钩用于支托上排钢筋,并在浇筑混凝土后,摆动托钩使其脱离混凝土。
[0013]为了进一步减低托钩在摆动脱离时对现有混凝土造成的破坏,其底部的托板呈弧形结构,弧形结构的圆心与横杆的圆心同心,从而以横杆为摆动中心,利用转动套,使托钩能够从混凝土内脱出,且脱出的痕迹为一个圆弧结构,对混凝土损伤小,降低了后期修补的难度。
[0014]由此,本技术以可拆除的上排钢筋支撑结构,并与钢筋马凳配合使用,在混凝土压光收面前拆除支撑结构,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支撑强度,在拆除上排钢筋支撑结构时不至于使上排钢筋下陷或过度下陷,在保证上排钢筋稳定性的前提下减少了滞留在混凝土中的钢筋马凳数量,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3的另一动作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托钩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转动套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3]图9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
[0024]附图标记:1为支腿,11为第一支腿,12为第二支腿,2为连接杆,3为横杆,4为托钩,41为托板,5为转动套,51为限位板,52为安装架,53为操作杆,6为模板面,7为下排钢筋,8为垫块,9为上排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6]实施例1,本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主体结构混凝土楼板施工时钢筋保护控制装置,其主要用于在楼板钢筋施工过程中对钢筋进行稳固,针对现有的施工方式在下排钢筋7的底部施工垫块8,在上排钢筋9的底部设置钢筋马凳,垫块和钢筋马凳会滞留在混凝土内,钢筋马凳用量大,但是减少钢筋马凳又难以确保上排钢筋的稳固性,致使楼板钢筋施工成本高;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主体结构混凝土楼板施工时钢筋保护控制装置。
[0027]如图1

6中所示,一种主体结构混凝土楼板施工时钢筋保护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支腿11、第二支腿12、连接杆2、横杆3和托钩4,第一支腿11和第二支腿12间隔设置,且两支腿均呈倒U形结构,并在两支腿1的上部间隔固定有连接杆2,本实施例中第一支腿11和第二支腿12的下部均为竖直的结构,在使用时支撑在模板面6上,并随着暂时留置在混凝土内,竖直的支腿结构便于从混凝土内拔出。
[0028]横杆3固定设置在两连接杆2上部,并在横杆3的中部转动设置有转动套5,托钩4的
上部固定在转动套5上,其下部设置有钩状托板41,转动套5为螺母结构,托钩的上部固定在螺母结构的一个侧面。
[0029]本实施例如图9中展示,在支腿1的上部设置有连接杆2,使两个支腿连为一体,并在连接杆2上设置有横杆3,横杆3处于两连接杆的中部,在横杆上设置有转动套5,转动套5的目的是为托钩提供360度的转动基础,托钩4用于支托上排钢筋,并在浇筑混凝土后,摆动托钩使其脱离混凝土,实施时横杆3上间隔固定有限位板51,两限位板51形成限位槽,转动套5转动设置在限位槽内。
[0030]本实施例主要解决楼板钢筋间距及钢筋保护层厚度,防止楼板钢筋被踩踏造成的钢筋变形及保护层厚度过大,本实施例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钢筋支腿,其采用用圆钢制作成“倒U”,第二部分为两根连接杆,实施时钢筋支腿上部与连接杆焊接连接,其坐立在模板面上,具有支撑作用;连接杆为钢筋支架:由2根平行的圆钢组成;第三部分为横杆,为1根圆钢结构,且横杆与连接杆垂直焊接连接,第四部分为悬钩拉结构件,即托钩结构,其采用圆钢制作成“L”型,主要用于挂拉楼板上排钢筋,使楼板上下排钢筋间距及钢筋保护层符合要求;第五部分为活动转点,即一个转动套,实施时采用1个刚性螺帽,其与转动套为焊接连接。
[0031]本实施例在实施时需要结合现场实际板厚现场加工,加工完在楼板钢筋上排钢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体结构混凝土楼板施工时钢筋保护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腿、第二支腿、连接杆、横杆和托钩,所述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间隔设置,且两支腿均呈倒U形结构,并在两支腿的上部间隔固定有连接杆,所述横杆固定设置在两连接杆上部中部,并在横杆的中部转动设置有转动套,所述托钩的上部固定在转动套上,托钩下部设置有钩状托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体结构混凝土楼板施工时钢筋保护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套为螺母结构,所述托钩的上部固定在螺母结构的一个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体结构混凝土楼板施工时钢筋保护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套为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鹏飞戴明何泉陆群甫茅颖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七局总承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