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牵引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3706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的颅骨牵引枕,包括枕体,枕体的一侧两端设有插槽,插槽的内侧底端设有插孔,插孔内部的顶部与底部均设有卡槽,枕体设有插槽的一侧还设有副枕,副枕的内侧设有枕孔,副枕的两端分别设有插板,插板的末端顶部与底部均设有卡块,卡块的外端为圆弧型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颅骨牵引枕,枕体形如C型,利于患者牵引状态下翻身,也利于颅骨牵引处消毒,副枕设有枕孔,枕孔与副枕分离,也可以闭合,分离时缓解患者枕部压力,闭合时患者枕部周围皮肤压力,可以有效避免病人枕后皮肤压力性损伤,增强患者使用舒适度,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满意度,缩短住院周期,促进快速康复。进快速康复。进快速康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颅骨牵引枕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
,特别是涉及颅骨牵引枕。

技术介绍

[0002]临床颅骨牵引术通过牵引和反牵引这两种相互平衡的状态,使头部和颈部处在一个相对固定的生理曲线的状态,这样就可以使一些不正常的状态逐渐趋向于一个正常的状态。颅骨牵引时间长,枕部极易发生压疮,临床上经常用毛巾自制头圈,这种头圈制作粗糙,高度不易调整,费时费力,舒适度差,造成病人情绪不稳定,对病情恢复不利因此我们提出了颅骨牵引枕,以此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颅骨牵引枕,具有良好的舒适性,能够根据患者的情况将枕体与副枕结合或分离,从而来提高其舒适性,可以有效避免病人枕后皮肤压力性损伤,增强患者使用舒适度,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满意度,缩短住院周期,促进快速康复。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颅骨牵引枕,包括枕体、副枕和卡块,所述枕体的一侧两端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的内侧底端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部的顶部与底部均设有卡槽,所述枕体设有插槽的一侧还设有副枕,所述副枕的内侧设有枕孔,所述副枕的两端分别设有插板,两个所述插板分别与两个副枕的末端固定连接,所述插板的末端顶部与底部均设有卡块,所述卡块镶嵌与插板的一端内部并与插板滑动连接,所述卡块的外端为圆弧型结构,所述枕体与副枕之间稳定卡接。
[0006]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0007]通过在枕体的一侧设置插槽、插孔和卡槽,配合副枕两端设有的插板和卡块,来实现二者之间的卡接,从而来实现二者之间的分离和组合,在组合后形成牵引枕,缓解患者枕部周围皮肤压力,可以有效避免病人枕后皮肤压力性损伤,增强患者使用舒适度,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满意度,缩短住院周期,促进快速康复,分离时缓解患者枕部压力,通过将卡块的顶部外端设计为圆弧形结构,以便于对枕体和副枕进行组装和拆卸,提高其便捷性。
[0008]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枕体的顶部为弧形结构,所述枕体的表面中端设有两个按摩板,所述按摩板的顶设有按摩凸起,所述按摩板与枕体活动连接,所述枕体的内部顶端设有两个振动器,所述振动器与按摩板固定连接。
[0009]通过设有的按摩板,配合按摩凸起,在振动器的作用下,来带动按摩板和按摩凸起震动,对患者的枕部进行按摩,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度,促进血液循环,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有利条件。
[0010]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卡块的底部两侧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卡块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卡块的两侧还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开设有插板的内部,所述卡块
通过设有的限位槽和限位块与插板滑动连接。
[0011]通过设有的限位块和限位槽,来实现对卡块的限位,使其能够在插板的内侧稳定滑动,保证其稳定性,提高卡接的稳定性。
[0012]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卡块的底部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卡块和插板固定连接。
[0013]通过设有的复位弹簧,来实现对卡块的复位,使其能够保持稳定卡接,便于多次拆卸组装。
[0014]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按摩板的内部设有电热板,所述电热板固定镶嵌与按摩板的内部。
[0015]通过在按摩板的内部嵌入电热板,来实现对按摩板及按摩凸起进行加热,使其能够达到适宜的温度,配合振动器,来对患者进行按摩,提高其舒适度。
[0016]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枕体的内部底端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通过设有的电池座固定安装于枕体的内部,所述枕体的外部一侧设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通过导线与蓄电池进行电性连接。
[0017]通过设有的蓄电池,来提升设备的续航能力,以便于患者能够长时间的使用,有助于患者康复。
[0018]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枕体远离副枕的一侧设有背板,所述背板与枕体固定连接,所述背板的表面为圆弧斜面。
[0019]通过设有的背板,来为枕体的一侧提供一定的脱力,从而来提高患者枕部的舒适度,防止引起患者不适。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1、本技术颅骨牵引枕,枕体形如C型,利于患者牵引状态下翻身,也利于颅骨牵引处消毒,副枕设有枕孔,枕孔与副枕分离,也可以闭合,分离时缓解患者枕部压力,闭合时患者枕部周围皮肤压力,可以有效避免病人枕后皮肤压力性损伤,增强患者使用舒适度,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满意度,缩短住院周期,促进快速康复;
[0022]2、通过设有的按摩板,配合按摩凸起,在振动器的作用下,来带动按摩板和按摩凸起震动,对患者的枕部进行按摩,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度,促进血液循环,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有利条件。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枕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插板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枕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插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枕体;2、副枕;3、枕孔;4、插槽;5、插孔;6、卡槽;7、插板;8、卡块;9、限位槽;10、限位块;11、复位弹簧;12、背板;13、按摩板;14、按摩凸起;15、振动器;16、电热板;17、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0031]实施例1:
[0032]如图1

图5所示,颅骨牵引枕,包括枕体1、副枕2和卡块8,其特征在于,枕体1的一侧两端设有插槽4,插槽4的内侧底端设有插孔5,插孔5内部的顶部与底部均设有卡槽6,枕体1设有插槽4的一侧还设有副枕2,副枕2的内侧设有枕孔3,副枕2的两端分别设有插板7,两个插板7分别与两个副枕2的末端固定连接,插板7的末端顶部与底部均设有卡块8,卡块8镶嵌与插板7的一端内部并与插板7滑动连接,卡块8的外端为圆弧型结构,枕体1与副枕2之间稳定卡接,卡块8的底部两侧设有限位块10,限位块10与卡块8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卡块8的两侧还设有限位槽9,限位槽9开设有插板7的内部,卡块8通过设有的限位槽9和限位块10与插板7滑动连接,卡块8的底部设有复位弹簧11,复位弹簧11的两端分别与卡块8和插板7固定连接。
[0033]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4]通过在枕体1的一侧设置插槽4、插孔5和卡槽6,配合副枕2两端设有的插板7和卡块8,来实现二者之间的卡接,从而来实现二者之间的分离和组合,在组合后形成牵引枕,缓解患者枕部周围皮肤压力,可以有效避免病人枕后皮肤压力性损伤,增强患者使用舒适度,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满意度,缩短住院周期,促进快速康复,分离时缓解患者枕部压力,通过将卡块8的顶部外端设计为圆弧形结构,以便于对枕体1和副枕2进行组装和拆卸,提高其便捷性,通过设有的限位块10和限位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颅骨牵引枕,包括枕体、副枕和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枕体的一侧两端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的内侧底端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部的顶部与底部均设有卡槽,所述枕体设有插槽的一侧还设有副枕,所述副枕的内侧设有枕孔,所述副枕的两端分别设有插板,两个所述插板分别与两个副枕的末端固定连接,所述插板的末端顶部与底部均设有卡块,所述卡块镶嵌与插板的一端内部并与插板滑动连接,所述卡块的外端为圆弧型结构,所述枕体与副枕之间稳定卡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骨牵引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体的顶部为弧形结构,所述枕体的表面中端设有两个按摩板,所述按摩板的顶设有按摩凸起,所述按摩板与枕体活动连接,所述枕体的内部顶端设有两个振动器,所述振动器与按摩板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骨牵引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的底部两侧设有限位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彩娟林晓凤陈丹凤周利利杜思懿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市骨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