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井下用导向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3405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矿井下用导向器结构,包括两个进气管和一个出气管,还包括分配箱,分配箱上设置有两个进气接管和一个出气接管,进气管穿过进气接管插入分配箱中,出气管插入出气接管中,进气管和出气管远离分配箱的一端均套设有橡胶连接软管,进气管与进气接管之间以及出气管与出气接管之间均设置有密封结构;进气管位于分配箱中的一端的端口处设置有圆环,圆环的外环面上设置有铰接座,铰接座上铰接有挡片,挡片可完全挡住圆环的环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各通风管通过橡胶连接软管相连,橡胶连接软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弯曲,对矿井通风管的布置长度和角度要求较低,可适应多种角度的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矿井通风管相连时非常方便。时非常方便。时非常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井下用导向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煤矿机械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煤矿井下用导向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煤矿井下主备风机切换时需要使用风筒导向器,现有的风筒导向器有多种结构形式。
[0003]如申请号为CN201220471552.7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煤矿用风筒导向器,包括由钢板焊接而成的“Y”字型三通管,所述三通管包括两个进风口以及与两个进风口分别相连的出风口,三通管内设置有用于切换进风口的分风装置。所述分风装置包括设置于三通管内的舌板轴以及设置于舌板轴上的可以摆动的舌板,舌板与舌板轴两侧的进、出风口的连接端面相配合。这种煤矿用风筒导向器采用高强度铁板焊接得到外形为字母“Y”型的风筒导向器,该风筒导向器具有强度高、结构稳定的优点,其受力程度和抗拉强度大大提高,在煤矿井下使用时一次性安设到位,无需再维护更换,有效的解决了煤矿井下局部通风机安全切换的难题,降低了矿井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井下现场的安全和工作效率。
[0004]但是上述的煤矿用风筒导向器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均是钢结构的,没法弯曲,与通风管路相连时非常麻烦,存在与矿井通风管相连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煤矿用风筒导向器存在的与矿井通风管相连不方便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井下用导向器结构。
[0006]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煤矿井下用导向器结构,包括两个进气管和一个出气管,还包括分配箱,所述分配箱上设置有两个进气接管和一个出气接管,所述进气接管和出气接管上均设置有通向各自管内的螺纹通孔,且这些螺纹通孔中各安装有一个固定螺栓,所述进气管穿过进气接管插入分配箱中,所述出气管插入出气接管中,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远离分配箱的一端均套设有橡胶连接软管,所述进气管与进气接管之间以及出气管与出气接管之间均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进气管位于分配箱中的一端的端口处设置有圆环,所述圆环的外环面上设置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上铰接有挡片,所述挡片可完全挡住圆环的环口。
[0008]所述进气管的外径与进气接管的内径相同,所述进气管的外管壁上设置有圆环状凹槽,此圆环状凹槽中设置有密封圈。
[0009]所述出气管的外径与出气接管的内径相同,所述出气管的外管壁上也设置有圆环状凹槽,此圆环状凹槽中也设置有密封圈。
[0010]所述进气管与套接在其外侧的橡胶连接软管之间通过管箍相连,所述进气管位于分配箱外侧的一端的管壁上设置有第一圆环状卡槽。
[0011]所述出气管与套接在其外侧的橡胶连接软管之间也通过管箍相连,所述出气管位于出气接管外侧的一端的管壁上设置有第二圆环状卡槽。
[0012]另外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板的上端面上竖直设置有支撑杆,所述分配箱设置于支撑杆的上端。
[0013]所述支撑杆为伸缩杆结构,所述支撑杆的下端侧壁与安装板的上端面之间沿着支撑杆周向方向设置有多个加强支撑板。
[0014]积极有益效果:1、本技术与各通风管通过橡胶连接软管相连,橡胶连接软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弯曲,对矿井通风管的布置长度和角度要求较低,可适应多种角度的连接,使得本技术矿井通风管相连时非常方便。2、本技术设置有可固定分配箱、进气管和出气管的安装板和支撑杆,且可将分配箱、进气管和出气管支撑在不同的高度位置,进一步提高了本技术与各通风管相连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分配箱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进气管的俯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进气管面向管口时的正视图;
[0019]图5为图4去除挡片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的出气管的俯视图;
[0021]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为:进气管1、第一圆环状卡槽101、出气管2、第二圆环状卡槽201、分配箱3、进气接管4、出气接管5、固定螺栓6、橡胶连接软管7、圆环8、铰接座9、挡片10、密封圈11、管箍12、安装板13、支撑杆14、加强支撑板15。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图2、图3和图6所示,一种煤矿井下用导向器结构,包括两个进气管1、一个出气管2、一个分配箱3和三个橡胶连接软管7。分配箱3上设置有两个进气接管4和一个出气接管5,进气接管4和出气接管5上均设置有通向各自管内的螺纹通孔,且这些螺纹通孔中各安装有一个固定螺栓6。进气管1穿过进气接管4插入分配箱3中,进气管1的外径与进气接管4的内径相同,进气管1的外管壁上设置有圆环状凹槽,此圆环状凹槽中设置有密封圈11,此密封圈11用于防止进气管1和进气接管4之间漏气。出气管2插入出气接管5中,出气管2的外径与出气接管5的内径相同,出气管2的外管壁上也设置有圆环状凹槽,此圆环状凹槽中也设置有密封圈11,此密封圈11用于防止出气管2和出气接管5之间漏气。进气管1和出气管2远离分配箱3的一端均套设有橡胶连接软管7。进气管1与套接在其外侧的橡胶连接软管7之间通过管箍12相连,进气管1位于分配箱3外侧的一端的管壁上设置有第一圆环状卡槽101,通过管箍12连接进气管1与橡胶连接软管7时,管箍12与第一圆环状卡槽101对齐,如此可使得进气管1与橡胶连接软管7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出气管2与套接在其外侧的橡胶连接软管7之间也通过管箍12相连,出气管2位于出气接管5外侧的一端的管壁上设置有第二圆环状卡槽201,通过管箍12连接出气管2与橡胶连接软管7时,管箍12与第二圆环状卡槽201对
齐,如此可使得出气管2与橡胶连接软管7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
[0026]如图4和图5所示,进气管1位于分配箱3中的一端的端口处设置有圆环8,圆环8的外环面上设置有铰接座9,铰接座9上铰接有挡片10,挡片10使用橡胶材料制成,挡片10可完全挡住圆环8的环口。如有必要,可在铰接座9与挡片10的铰接轴上套上扭力弹簧,确保不通风的情况下挡片10压在圆环8上,堵住圆环8的环口。
[0027]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通风时,由一个进气管1进风,风吹开挡片10进入分配箱3中,由于另一个进气管1插入分配箱3的一端也设置有挡片10,进入分配箱3中的风不能进入另一个进气管1中,只能由出气管2排出。本技术与各通风管通过橡胶连接软管7相连,橡胶连接软管7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弯曲,对矿井通风管的布置长度和角度要求较低,可适应多种角度的连接,使得本技术矿井通风管相连时非常方便。
[0028]实施例2
[0029]如图1和图7所示,一种煤矿井下用导向器结构,包括两个进气管1、一个出气管2、一个分配箱3、三个橡胶连接软管7、一个安装板13和一个支撑杆14。
[0030]如图1、图2、图3和图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井下用导向器结构,包括两个进气管(1)和一个出气管(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配箱(3),所述分配箱(3)上设置有两个进气接管(4)和一个出气接管(5),所述进气接管(4)和出气接管(5)上均设置有通向各自管内的螺纹通孔,且这些螺纹通孔中各安装有一个固定螺栓(6),所述进气管(1)穿过进气接管(4)插入分配箱(3)中,所述出气管(2)插入出气接管(5)中,所述进气管(1)和出气管(2)远离分配箱(3)的一端均套设有橡胶连接软管(7),所述进气管(1)与进气接管(4)之间以及出气管(2)与出气接管(5)之间均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进气管(1)位于分配箱(3)中的一端的端口处设置有圆环(8),所述圆环(8)的外环面上设置有铰接座(9),所述铰接座(9)上铰接有挡片(10),所述挡片(10)可完全挡住圆环(8)的环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用导向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1)的外径与进气接管(4)的内径相同,所述进气管(1)的外管壁上设置有圆环状凹槽,此圆环状凹槽中设置有密封圈(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用导向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2)的外径与出气接管(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勋别小飞甄增林岳军文谢崇旺聂万利孙明闯张海洋张毅王朝凤李广生李宏欣郭文亮孙超安益智林萌申宏彬温雪峰赵庆林朱超靳航李栋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瓦斯治理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