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震装置的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3088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隔震装置检测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到一种隔震装置的检测装置,包括支撑平台、限位件、推/拉力机构和振动发生器,所述支撑平台用于放置隔震装置,所述限位件可进行移动,以固定或松开隔震装置的下板,所述推/拉力机构用于推动或拉动隔震装置的上板移动,且推/拉力机构上设有检测推/拉力大小及上板位移距离的检测单元,所述振动发生器朝向支撑平台设置;不仅对隔震装置的水平刚度等力学参数进行检测,并且具备模拟震波功能,振动发生器产生的振动通过支撑平台传递给隔震装置,以对隔震装置产生振动激励,模拟震动环境,可移动的限位件还可对不同尺寸的隔震装置进行定位固定,检测装置的可适用范围更广。检测装置的可适用范围更广。检测装置的可适用范围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震装置的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隔震装置检测的
,具体是涉及到一种隔震装置的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提高对文物藏品、精密仪器等高价值物品进行防震保护,避免因外部震波而导致的文物损伤,现有技术中开发了相应的一些隔震装置,并采用隔震装置来放置上述物品,以起到隔震的作用,其结构主要包括上板、下板及位于中间的阻尼模块等构件。而为了保障隔震装置的防震性能,厂商在隔震装置装配完成后,需要对隔震装置的性能进行检测。公开号CCN113432817B的中国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机械式检测文物防震装置力学参数的设备,进行检测时,将隔震装置的下板通过支架和拉杆固定,再利用上方顶推杆推动隔震装置的上板,通过传感器检测推力数据及上板位移数据,并通过所的数据计算出隔震装置的力学参数刚度值。该方式只能检测隔震装置的力学参数,功能较为单一,难以满足隔震装置其他性能的检测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模拟震动环境、适用范围更广的隔震装置的检测装置。
[0004]本技术的内容包括支撑平台、限位件、推/拉力机构和振动发生器,所述支撑平台用于放置隔震装置,所述限位件可进行移动,以固定或松开隔震装置的下板,所述推/拉力机构用于推动或拉动隔震装置的上板移动,且推/拉力机构上设有检测推/拉力大小及上板位移距离的检测单元,所述振动发生器朝向支撑平台设置。
[0005]更进一步地,所述振动发生器通过连接杆与支撑平台连接,所述连接杆设置有两个以上。
[0006]更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架,所述振动发生器的振动输出端与支架连接,连接杆设置在支架上。
[0007]更进一步地,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与支撑平台之间设置有可拆卸的支撑柱。
[0008]更进一步地,还包括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待测物和/或下板的加速度。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包括两个顶板,对应下板相对的两侧,至少一个顶板可朝向或远离另一顶板移动,以固定或松开下板。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设置有两组,对应下板的四侧。
[0011]更进一步地,还包括驱动机构,两组所述限位件中可移动的顶板由同一驱动机构驱动。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推/拉力机构包括直线驱动组件和夹具,夹具用于对上板进行限位,直线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夹具水平移动。
[0013]更进一步地,还包括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设置在直线驱动组件的移动端上,夹
具设置在升降组件的移动端上。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不仅对隔震装置的水平刚度等力学参数进行检测,并且具备模拟震波功能,振动发生器产生的振动通过支撑平台传递给隔震装置,以对隔震装置产生振动激励,模拟震动环境,以便于对隔震装置的减震性能参数进行检测,满足不同的性能检测需求。同时可移动的限位件还可对不同尺寸的隔震装置进行定位固定,检测装置的可适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0015]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2为本技术放置有隔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3为本技术去除推/拉力机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8]在图中,1

支撑平台;2

推/拉力机构;21

直线驱动组件;22

升降组件;23

夹具;3

振动发生器;4

顶板;5

驱动机构;51

电机;52

丝杆;53

减速器;6

连接杆;7

底座;8

支撑柱;9

支架;100

隔震装置;101

上板;102

下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附图1

3所示,本技术包括支撑平台1、限位件、推/拉力机构2和振动发生器3,所述支撑平台1用于放置隔震装置100,对隔震装置100进行支撑,限位件用于固定隔震装置100在支撑平台1上的位置,所述限位件可进行移动,以固定或松开隔震装置100的下板102,所述推/拉力机构2用于推动或拉动隔震装置100的上板101移动,使上板101与下板102之间产生相对位移,且推/拉力机构2上设有检测单元,检测单元包括力传感器和光栅尺,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推/拉力大小,光栅尺用于检测上板101位移距离。振动发生器3又称振动台又称振动激励器,是利用电动或其他原理获得机械振动的装置,其结构为现有技术,具体选用可产生加速度峰值0.1g、0.2g、0.3g、0.4g和0.5g五种取值的振动发生器3。所述振动发生器3朝向支撑平台1设置,振动发生器3工作时使支撑平台1产生振动,从而可模拟震动环境下的检测试验。
[0020]本技术使用时,通过移动限位件固定下板102,对隔震装置100的位置进行固定,再配合推/拉力机构2即可对隔震装置100的水平刚度等力学参数进行检测,通过设置朝向支撑平台1的振动发生器3,使得本检测装置具备模拟震波功能,移动限位件使其不限制下板102的位置,振动发生器3产生的振动通过支撑平台1传递给隔震装置100,以对隔震装置100产生振动激励,模拟震动环境,以便于对隔震装置100的减震性能参数进行检测,满足不同的性能检测需求。同时可移动的限位件还可对不同尺寸的隔震装置100进行定位固定,检测装置的可适用范围更广。
[0021]所述振动发生器3通过连接杆6与支撑平台1连接,振动发生器3产生的振动通过连接杆6直接传递给支撑平台,为了提高振动传递的稳定性,所述连接杆6设置有两个以上,优选设置数量为四个。
[0022]为了便于多个连接杆6与振动发生器3之间的连接及振动传递,本技术还包括支架9,所述振动发生器3的振动输出端与支架9连接,所有连接杆6均设置在支架9上。
[0023]本技术还包括底座7,底座呈中空架体状,振动发生器3设置在底座7内的中空
位置并位于支撑平台1下方,支撑平台1位于底座7上方,振动发生器3的振动输出端朝上设置,底座7顶部设置有供连接杆6穿过的通孔,连接杆6穿过所述通孔与支撑平台1连接,且通孔的孔径大于连接杆6的直径,为连接杆6的振动幅度提供避让空间,所述底座7顶部与支撑平台1之间设置支撑柱8,用于对支撑平台1进行支撑固定。由于在模拟震动环境时,支撑平台1需要跟随连接杆6产生振幅,则需要取消对支撑平台1的固定,因此将支撑柱8设置成可拆卸的,在需要进行振动时,将支撑柱8拆下,而在使用推/拉力机构2前,则把支撑柱8装上对支撑平台1的位置进行固定。支撑柱8的安装方式可以为螺栓固定,如将支撑柱8竖向放置在底座7顶部与支撑平台1之间,通过螺栓从上而下将支撑平台1与支撑柱8顶部固定,再通过螺栓从下而上将底座7顶部与支撑柱8固定。...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震装置的检测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支撑平台(1)、限位件、推/拉力机构(2)和振动发生器(3),所述支撑平台(1)用于放置隔震装置(100),所述限位件可进行移动,以固定或松开隔震装置(100)的下板(102),所述推/拉力机构(2)用于推动或拉动隔震装置(100)的上板(101)移动,且推/拉力机构(2)上设有检测推/拉力大小及上板(101)位移距离的检测单元,所述振动发生器(3)朝向支撑平台(1)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装置的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振动发生器(3)通过连接杆(6)与支撑平台(1)连接,所述连接杆(6)设置有两个以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震装置的检测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支架(9),所述振动发生器(3)的振动输出端与支架(9)连接,连接杆(6)设置在支架(9)上。4.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隔震装置的检测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底座(7),所述底座(7)与支撑平台(1)之间设置有可拆卸的支撑柱(8)。5.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隔震装置的检测装置,其特征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仁彬包胜军宁响亮庾光忠姜良广黄海祥侯明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