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流站阀内冷主泵减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3072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流站阀内冷主泵减振装置,包括基座框架、减振材料模块、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通信接口,基座框架与主泵底座之间有对应的连接孔,基座框架包括由四个槽钢围成一个大矩形框,大矩形框内部分隔成多个小矩形框,第一列和第四列的四个小矩形框中心位置处分别安装有振动传感器,小矩形框内部分隔成多个区域,小矩形框内未设置振动传感器的区域均设置减振材料模块,小矩形框内设置振动传感器的区域均填充水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主泵基座内部预先埋入振动传感器和可灵活更换的减振材料模块,提高了基座内部振动数据采集的便利性,能够有针对性的选取减振材料对基座内部振动强度进行减振治理。动强度进行减振治理。动强度进行减振治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流站阀内冷主泵减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泵减振
,具体为一种换流站阀内冷主泵减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用电量需求急剧增长,用电负荷与能源分布不均衡矛盾日益凸显,具有输送距离远、输送容量大、损耗低等优点的特高输电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作为特高压输电重要组成部分的换流站,其可靠性对特高压输电系统稳定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换流站内部,大量一次设备尤其换流阀运行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热量,因此其冷却系统对保障一次设备可靠性十分重要。换流站阀内冷系统通常采用水冷,在此方式下,作为阀内冷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主循环泵(简称主泵),其运行过程中减振治理一直备受关注。
[0003]目前针对换流站阀内冷主泵减振主要采取在其底座安装弹簧、缓冲构件等措施,同时辅以外部测试仪采集相关振动参数,而基于主泵基座设施内部振动数据,采取的内部减振手段相对较少。由于换流站阀内冷主泵体积大,安装工艺要求高,尤其对于承载主泵重量的基座设施施工后很难再进行改造,因此主泵安装固定后对振动的治理主要借鉴外部测试数据、进而增加辅助措施解决。鉴于主泵在阀内冷系统中的重要性,如何根据主泵运行过程中基座设施内部的振动数据,采取措施降低其内部振动强度,对掌握主泵运行的振动特性、精准评估其运行状态、保障其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的一种换流站阀内冷主泵减振装置,解决换流站阀内冷主泵运行过程中基座内部振动强度降低难的问题,进而为精准掌握主泵振动特性提供数据支撑。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换流站阀内冷主泵减振装置,包括基座框架、减振材料模块、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通信接口,所述基座框架与主泵底座之间有对应的连接孔,所述基座框架包括由四个槽钢围成一个大矩形框,所述大矩形框内部由三个纵向短槽钢、三个横向长槽钢分隔成十六个小矩形框,第一列四个小矩形框和第四列的四个小矩形框中心位置处分别安装有振动传感器,所述大矩形框中心的四个小矩形框中心位置处分别安装有振动传感器,各个振动传感器分别连接有对外通信线,所述小矩形框内部由两条横向钢筋和两条纵向钢筋分隔成九个区域,所述小矩形框内未设置振动传感器的区域均设置减振材料模块,所述小矩形框内设置振动传感器的区域均填充水泥。
[0006]进一步地,所述基座第一列和第四列分别安装两台同型号的主泵。
[0007]进一步地,所述对外通信线上连接有所述数据采集通信接口。
[0008]进一步地,第一列和第二列小矩形框内的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通信接口统一汇聚到第二列最下部的小矩形框内,小矩形框上面安装有带防尘罩的通信接口汇聚盒。
[0009]进一步地,第三列和第四列小矩形框内的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通信接口统一汇聚
到第三列最下部的小矩形框内,小矩形框上面安装有带防尘罩的通信接口汇聚盒。
[0010]进一步地,通信接口汇聚盒连接相关的外部测试仪即可采集获取主泵运行过程中各个主要位置的振动数据。
[0011]进一步地,所述减振材料模块为橡胶或者海绵材料制块。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本技术在主泵基座内部预先埋入振动传感器和可灵活更换减振材料模块,能够检测主泵基座内部不同位置的振动数据,选取不同减振特性材料,实现对主泵基座内部振动强度进行治理。
[0014]2.本技术将同一主泵的多个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通信接口进行统一汇聚,能够根据检测需求选取主泵不同安装位置的振动数据,降低了主泵运行过程中不同位置数据采集存在的安全隐患,大大提高了基座内部数据采集的便利性和效率。
[0015]3.本技术基座采用多个长短槽钢进行连接、内部进一步通过钢筋进行紧固,大大提高了基座的稳固性,更有利于精确采集主泵振动数据。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基座内部结构俯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基座内部振动传感器和减振材料模块安装位置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数据采集通信接口统一汇聚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整体安装示意图;
[0020]图中:1

大矩形框槽钢、2

主泵底座与基座连接孔、3

内部连接钢筋、4

横向长槽钢、5

大矩形框第一列、6

大矩形框第二列、7

大矩形框第三列、8

大矩形框第四列、9

纵向短槽钢、10

振动传感器、11

通信线、12

减振材料模块、13

第二列通信接口汇聚盒、14

汇聚盒内部通信接口、15

第三列通信接口汇聚盒、16

第一列主泵本体、17

第四列主泵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换流站阀内冷主泵减振装置由四个槽钢1围成一个大矩形框,大矩形框纵向由三个短槽钢9、横向由三个长槽钢4均匀分成十六个小矩形框,小矩形框内部再由两条横向钢筋和两条纵向钢筋3进行连接,分隔成九个区域,大矩形框第一列5和第四列8两个横向边分别设置有主泵底座与基座连接孔2。
[0023]本实施例内部振动传感器10和减振材料模块12安装位置如图2所示,在大矩形框第一列5和第四列8的四个小矩形框中心位置处分别安装四个相同型号的振动传感器10,在大矩形框第二列6和第三列7中间两个小矩形框中心位置处分别安装两个相同型号的振动传感器10,各个振动传感器10分别连接有对外通信线11,小矩形框内未设置振动传感器10的区域均设置减振材料模块12,所述减振材料模块12为橡胶块,对主泵传递给基座的振动进行缓冲,小矩形框内设置振动传感器10的区域均填充水泥,用于固定振动传感器10。
[0024]本实施例通过减振材料模块12和水泥填充大矩形框内部空隙后外观如图3所示,在大矩形框第二列6和第三列7最下端的小矩形框下边缘分别安装振动传感器通信接口汇聚盒13、16,汇聚盒通过通信线与各个振动传感器连接,汇聚盒13上部布局大矩形框第一列5四个振动传感器通信接口、下部布局大矩形框第二列6两个振动传感器通信接口,汇聚盒16上部布局大矩形框第四列8四个振动传感器通信接口、下部布局大矩形框第三列7两个振动传感器通信接口。
[0025]本实施例整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流站阀内冷主泵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框架、减振材料模块、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通信接口,所述基座框架与主泵底座之间有对应的连接孔,所述基座框架包括由四个槽钢围成一个大矩形框,所述大矩形框内部由三个纵向短槽钢、三个横向长槽钢分隔成十六个小矩形框,第一列四个小矩形框和第四列的四个小矩形框中心位置处分别安装有振动传感器,所述大矩形框中心的四个小矩形框中心位置处分别安装有振动传感器,各个振动传感器分别连接有对外通信线,所述小矩形框内部由两条横向钢筋和两条纵向钢筋分隔成九个区域,所述小矩形框内未设置振动传感器的区域均设置减振材料模块,所述小矩形框内设置振动传感器的区域均填充水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流站阀内冷主泵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修伟李帅兵孙亮刘辛裔刘天祥彭华坤闰兴龙赵阳张鹏刘科含李洋陈昊谢胜超毛攀陈松涛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直流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