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棉花病虫害防治用施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3007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棉花病虫害防治用施药装置,包括:移动小车,所述移动小车的上端安装有储液罐,且储液罐的上端安装有搅拌电机,并且储液罐的右端连接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的上端连接有输送管,且输送管外端连接水平管,所述水平管的中部下端焊接有调节柱,且调节柱的下端滑动连接有固定筒,水平管的两侧下端连接有第一喷嘴和竖直管,所述竖直管的外壁连接有第二喷嘴,且竖直管的前端焊接有拨开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棉花防害装置使用时无法对棉花叶面上侧进行药液的覆盖喷洒,且装置投入成本大的问题。装置投入成本大的问题。装置投入成本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棉花病虫害防治用施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棉花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棉花病虫害防治用施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棉花种植过程中,已发现的棉花病虫害有40多种,危害最严重的是生长期病害枯萎病和黄萎病,另外还有苗期病害和铃期病害,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是药剂拌种杀毒后再种植,如棉花立枯病用种子重量0.6%的乙酸铜或种子重量1%的恶霉灵拌种、棉苗猝倒病用种子重量0.2%的二氯萘醌拌种等等;在防治棉花炭疽病时,除了温汤浸种、药剂拌种外,还需要用炭疽诺康或贝尔生对准根茎部喷浇;在针对棉花枯萎病时,除了种子消毒处理,拔除和销毁零星病株并就地烧毁外,还需要对病株及其周围的土壤进行土壤处理。
[0003]现有公开号为CN215872927U提供了在棉花种植
的一种棉花病害生防用滴灌杀菌装置,通过设置的滴灌机构,可根据药液的药效作用选择性地将其喷施在棉花叶芉表面或根系处,使药物直达起效部位,减少传递过程中药物的损耗,同时便于对病株及其周围的土壤进行土壤处理,无需翻耕棉花种植土地;通过设置的药液储存机构,能够将需要使用的药液装入储存罐中,使用者透过重量计可随时了解罐内剩余药液的含量,并根据药剂使用需要控制添加药液量,便于调整药液浓度,无需翻耕处理土壤,解决了现有的滴灌杀菌装置在防治棉花病虫害的过程中药剂渗透效果差、植株易死亡、喷施药剂时药剂种类和浓度调整不便的技术问题,在棉花种植
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0004]上述专利文件涉及的棉花病害生防用滴灌杀菌装置虽然实现了定位施药,便于使用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0005]该装置根据说明书记载的使用原理介绍可知,根系引流管向下输送药液,喷头向上喷出药液,虽然将根系土壤定向送药,但是棉花叶面上被底部的茎叶遮挡,导致不能完全被药液覆盖,对于处于棉花页面上的害虫,如棉铃虫等,无法实现防治的效果,因此现有的棉花施药方式仍然是采用从上往下的喷雾方式,另外,对于大面积种植,滴灌施药投入成本大,且需要辅助的支架进行管道的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棉花病虫害防治用施药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棉花防害装置使用时无法对棉花叶面上侧进行药液的覆盖喷洒,且装置投入成本大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棉花病虫害防治用施药装置,包括:
[0008]移动小车,所述移动小车的上端安装有储液罐,且储液罐的上端安装有搅拌电机,并且储液罐的右端连接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的上端连接有输送管,且输送管外端连接水平管,所述水平管的中部下端焊接有调节柱,且调节柱的下端滑动连接有固定筒,水平管的两侧下端连接有第一喷嘴和竖直管,所述竖直管的外壁连接有第二喷嘴,且竖直管的前端焊接有拨开板。
[0009]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小车底部安装有滚轮,且移动小车的后端焊接有倾斜的把手,并且移动小车的上端安装有蓄电池,且蓄电池通过导线与搅拌电机和增压泵电性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柱的外壁开设有定位孔,且竖直管的外端螺接有定位螺栓。
[0011]进一步的,所述竖直管的前端焊接有矩形板结构的连接板,且连接板的前端与拨开板焊接固定。
[0012]进一步的,所述拨开板的横剖面俯视图设置为等腰三角形结构,且等腰三角形的顶点朝向移动小车前侧。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喷嘴设置连接在竖直管的左右两端,且竖直管的下端连接有旋转喷头。
[0014]进一步的,所述输送管设置为塑料硬管材质,且输送管的上端连接有塑料软管,并且塑料软管连接到水平管的中部,且与水平管内部连通。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棉花病虫害防治用施药装置利用移动小车便于将整体装置移动,减少材料成本的投入;利用固定筒和调节柱,以及定位孔和定位螺栓,便于调节水平管以及第一喷嘴的高度,进而便于在生长期适应不同高度的棉花叶面高度,使得棉花叶面上侧被药液完全覆盖,然后通过竖直管两侧的第二喷嘴对下侧的茎叶进行喷洒,通过竖直管下端的旋转喷头便于根茎周围的土壤进行喷洒,在移动小车移动过程中,通过扒开板将棉花植株向两侧分开,便于竖直管的行进。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水平管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拨开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1、移动小车;2、储液罐;3、搅拌电机;4、输送管;5、水平管;6、调节柱;7、竖直管;8、拨开板;9、连接板;10、固定筒;11、增压泵;12、第一喷嘴;13、定位孔;14、定位螺栓;15、旋转喷头;16、第二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水平管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拨开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棉花病虫害防治用施药装置,包括:移动小车1、水平管5、调节柱6、竖直管7、拨开板8和固定筒10。
[0024]具体的,移动小车1的上端安装有储液罐2,且储液罐2的上端安装有搅拌电机3,并且储液罐2的右端连接有增压泵11,增压泵11的上端连接有输送管4,且输送管4外端连接水
平管5,水平管5的中部下端焊接有调节柱6,且调节柱6的下端滑动连接有固定筒10,水平管5的两侧下端连接有第一喷嘴12和竖直管7,竖直管7的外壁连接有第二喷嘴16,且竖直管7的前端焊接有拨开板8。
[0025]在本实施例中,搅拌电机3下端连接有搅拌轴和搅拌叶,便于充分稀释药剂。
[0026]第一喷嘴12设置有多组,且竖直管7位于第一喷嘴12的中间位置。
[0027]移动小车1底部安装有滚轮,且移动小车1的后端焊接有倾斜的把手,并且移动小车1的上端安装有蓄电池,且蓄电池通过导线与搅拌电机3和增压泵11电性连接。
[0028]在本实施例中,导线中间安装有控制按钮,便于启动搅拌电机3和增压泵11。
[0029]调节柱6的外壁开设有定位孔13,且竖直管7的外端螺接有定位螺栓14。
[003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定位孔13和定位螺栓14便于将调节后的调节柱6固定,进而便于适应不同生长期的棉花植株高度。
[0031]竖直管7的前端焊接有矩形板结构的连接板9,且连接板9的前端与拨开板8焊接固定;拨开板8的横剖面俯视图设置为等腰三角形结构,且等腰三角形的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棉花病虫害防治用施药装置,包括:移动小车(1),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小车(1)的上端安装有储液罐(2),且储液罐(2)的上端安装有搅拌电机(3),并且储液罐(2)的右端连接有增压泵(11),所述增压泵(11)的上端连接有输送管(4),且输送管(4)外端连接水平管(5),所述水平管(5)的中部下端焊接有调节柱(6),且调节柱(6)的下端滑动连接有固定筒(10),水平管(5)的两侧下端连接有第一喷嘴(12)和竖直管(7),所述竖直管(7)的外壁连接有第二喷嘴(16),且竖直管(7)的前端焊接有拨开板(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棉花病虫害防治用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小车(1)底部安装有滚轮,且移动小车(1)的后端焊接有倾斜的把手,并且移动小车(1)的上端安装有蓄电池,且蓄电池通过导线与搅拌电机(3)和增压泵(11)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棉花病虫害防治用施药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大光刘元元车磊梁伟阿山
申请(专利权)人:精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